入秋护肾先扶正
2022-05-30
受访专家
赵文景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学术继承人及工作室负责人。同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兼秘书长等社会任职30项。擅长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复杂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等等。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晚间,周五上午
秋季位于夏冬两季之间,气温由热转寒,气候干燥,万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很多疾病高发的时节。“正”,也叫“正气”,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当我们没有患病时,正气可以固护肌表、抵御外邪,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我们生病时,正气可以驱邪外出、扶正固本。在中医经典中关于正气的描述有很多,如《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中所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中也记载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人体内如果正气充足,那邪气就无从侵扰;反之,当人体正气不足,或正气相对虚弱时,卫外功能低下,往往抗邪无力,则邪气可能乘虚而入,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疾病。
正气不足,百病之源
有些人看起来病恹恹的,一年四季都容易生病,医生往往会说这是“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这在中医眼中,其实就是正气不足的缘故。正气不足的人,平时容易疲劳、白天易犯困、走路会感到腿抬不起来,还有些表现为容易过敏,比如过敏性鼻炎、天一冷就起荨麻疹等。如果正气不足再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那就更是雪上加霜。节目现场,专家分享了曾经接诊过的一位患者。
这位患者是61岁的男性,他既往有糖尿病肾病,定期透析。有一次他觉得牙痛,牙龈红肿还出血,以为是个小毛病就没在意。过了一阵子就开始发热,体温一直在38.5℃以上,又是吃药又是挂水,体温却怎么也降不下去。后来去大医院一检查才发现他体内白细胞计数非常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几乎为零。这就意味着,他现在的身体基本没有抵抗力,细菌、病毒都可以毫无阻拦地侵袭他的身体。在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他就经历了肠道感染、呼吸衰竭、脓毒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各种危急重症,一度宣告不治。所幸,他及时住进了ICU,又是上呼吸机又是做血滤,特别是用中药来清热解毒,扶助正气。经过治疗,他的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了正常,转危为安,最后顺利出院。
赵主任告诉我们,这位患者平时有糖尿病肾病,需要定期透析,说明他的身体状况不佳,平时就处于正气严重亏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一次不严重的感染,由于机体缺乏抵抗力,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清除病菌,也会导致细菌通过血液系统在体内飞速传播、繁殖,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随着感染加重,这位患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了很大影响,器官开始不能正常工作,后来甚至出现器官衰竭、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在治疗的时候,首先是运用先进的医疗手段,如上呼吸机、床旁血滤等措施维持生命,然后是用中药汤剂来扶助正气。就这样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患者才逐渐转危为安。
对于肾脏病的患者来说,感染可以说是“头号敌人”。因为肾脏就像一个24小时工作的清洁工,担负着将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重要作用。如果肾脏罢工了,那人體代谢后的毒素无处可去,只能留在体内,全身器官就像被泡在污水中,其后果可想而知。感染除了可以直接诱发肾脏病,还可以让原先就有肾脏病的患者病情发生进展,严重的会直接进入尿毒症期。
正气虚衰,根源在肺脾肾三脏
在我们人体中,有3个脏腑的正气虚衰比较危险,容易诱发肾病。它们分别是肺脏、脾脏和肾脏。
肺气虚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有朝百脉、通调水道的作用。肺气虚导致卫外不固,外界的细菌、病毒等外邪就会从呼吸道进入人体,聚集在咽喉处。然后再循经下传到肾,直接引起肾的问题,例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等。肺气虚早期的表现有咳喘无力、痰多清稀、倦怠懒言、声音低怯、面色?白等。有些人平时容易反复感冒,觉得气不够用,稍微活动活动就会症状加重,这也是肺气虚的表现。
脾气虚
我们吃下去的所有食物都需要经过脾的运化,然后将其中的营养成分输布到全身,所以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当脾气虚时,气血生化无源,人体缺乏足够的营养来生成正气,就会导致正气亏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肠道感染等。脾气虚早期表现食欲下降、腹胀、饭后加重、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浮肿、大便不成形、面色萎黄或晄白等。另外有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的患者,他们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平时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以导致脾气虚的发生,也会使疾病进一步进展,如引起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
肾气虚
肾藏有先天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是生命活动之根本,主固摄、封藏。此外,肾主一身之阴阳,当肾有虚证时,人体的生命活动、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有减弱的表现。由于肾气虚,肾封藏的功能减退,不能很好地储存精气,从而直接影响正气的生成,这也就是肾气虚的人容易感受邪气引起各种感染的原因。而且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肾虚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后病情会更为危重,治疗起来也更为困难,预后会更差,甚至有生命的危险。肾虚证的早期表现有耳鸣、腰膝酸软、遗尿、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小便频数清长及尿后余沥不尽等。
药穴同用,护肾延年
随着岁数增长,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体内的正气逐渐减少,在气候变化之时更容易罹患疾病。秋季是夏冬两季的过渡季节,如正气不足,则会难以适应自然界的阴阳转变,给邪气以可乘之机。所以在入秋前后,我们可以适当地补充正气,增强抵抗力。那该如何做呢?
专家推荐了一款适合这个季节饮用的扶正护肾茶,里面用到了一味神奇的中药,它在《神农本草经》上记载有六种颜色,对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补益功效,久服都有轻身延年的作用,它就是灵芝。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灵芝分为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六种,可以调理心肝脾肺肾等各个脏腑,且都能起到轻身不老、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医认为灵芝味甘,性平,归心、肺、肝、肾经,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能够增强免疫力、扶助正气。现代研究也表明,灵芝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其中三萜类化合物能净化血液,保护肝功能;灵芝的多种制剂分别具有镇静、抗惊厥、强心、抗心律失常、降压、镇咳平喘作用;此外,灵芝还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过敏作用。这款茶里除了有灵芝,还有太子参、黄芪、枸杞子等补益药,味道微苦有回甘,在秋季饮用能起到很好的滋补效果。
● 扶正护肾茶
【材料】太子参6克、金银花3克、生黄芪10克、枸杞子10克、白茅根10克、灵芝片5克。
【功效】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既能补气还不上火;金银花清热解毒,防止上火;生黄芪补益脾肺、固表益气;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白茅根凉血、清肺胃热;灵芝增强免疫力、扶助正气。
【用法】煎煮20分钟代茶饮,如果没有糖尿病可以放冰糖,改善口味。亚健康人群或健康人群连续喝7天左右,就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已有慢性肾病的患者可以间断地长期服用,比如一星期喝两三天。
【宜忌】严重感染期间或肿瘤人群禁用,脾虚便溏人群金银花可减半或不放。
穴位敷贴
除了代茶饮,还可以通过穴位贴敷来扶助正气。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法,是根据中医辨证,选择适当的中药打成细末,用醋、黄酒、蜂蜜等调成膏状做成药饼,用胶布固定,制作成膏药贴在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和防治疾病效果。
药物贴在穴位上可刺激经络、刺激穴位,可透皮被人体吸收,副反应少,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因为穴位贴敷有很多优点,所以目前很多中医院都可以提供穴位贴敷治疗。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药物和穴位,例如针对正气不足、肾气虚的情况,通常会在制备药膏时会加入一些补肾助阳的药材,并选取关元穴、肾俞穴、命门穴等穴位治疗。贴好后可以维持4-6小时,一般7-10天為一个疗程。
除此之外,自己平时也可以多揉一揉、按一按一些保健要穴,如足三里、三阴交等,也能够起到扶助正气的效果。
● 关元穴
【定位与取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取穴时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或直接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4指横量作为3寸,从肚脐中央向下量取3寸即可。
● 命门穴
【定位与取穴】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简易取穴法:身体伸直,肚脐正对后背的投影,在腰椎的正中。
● 肾俞穴
【定位与取穴】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左右开1.5寸。取穴时可以找到自己的髂前上棘(两侧胯骨的最高点,多为腰带处),此处横平第4腰椎棘突,找到后向上数两节椎体后旁开1.5寸即可找到肾俞。亦可找到肚脐水平面,后背脊柱与肚脐水平的椎体通常为第2腰椎,找到后左右旁开1.5寸即为肾俞穴。
● 足三里穴
【定位与取穴】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取穴时屈膝,在膝关节的外侧可以摸到一个明显的凹陷,膝关节内侧其实也有一个凹陷,内外两个凹陷像牛的鼻子一样,所以形象地形容这两个凹陷为犊鼻。这两个凹陷向下大概4指的位置,在胫骨的边上距离外侧边缘大概一个中指的宽度就是足三里穴。用力按压足三里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 三阴交穴
【定位与取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在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4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点)向上另一侧对应的点,即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编辑 车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