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回荡在文学经典中的笑声

2022-05-30张译文

润·文摘 2022年8期
关键词:画船斗草晏殊

张译文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春风吹拂,洁白的梨花纷纷点点掉落在清新的大地上,黄鹂鸟穿梭在树叶间清脆地啼叫,桑田小路上,一位小姑娘遇到了笑意盈盈、神采飞扬的邻家小伙伴。

“难怪我昨天夜里做了个好梦,原来是预示着今天的斗草游戏大获全胜啊!”两个小姑娘咯咯地笑着……

这是北宋婉约派词坛巨匠晏殊在《破阵子·春景》中所描绘的春日景象。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春光融融的美景、巧笑灵动的小姑娘,词中描绘的节日叫春社,春社是古代人们在春天里的一次盛会,作社表演、集体宴饮、集会竞技,祈福这一年风调雨顺。

两个小姑娘脸上的笑容和咯咯的笑声,凝结在历史的时空里。

“笑”是经典作品中最灿烂的一笔,形神汇聚,一字千古,可观、可感、可赞。

看!长堤之上,游人如织,画船款款移动,四周水天相接,清波荡岸。人们或乘舟或观舟,笑逐颜开,垂柳依依下的秋千上荡漾着欢快的笑声。

我这白发老翁也头戴鲜花,你可千万别见笑,听着琵琶名曲《六幺》,推杯换盏,感叹人生世事,恰似对酒当歌。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老先生的这首《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中沉浸式的歡乐——袭人的春光、游人的笑声、笔者脸上的笑容都汇集在白发之上那朵艳丽的鲜花上。

如果说晏殊笔下少女的笑是明媚粲然的,欧阳修老先生的笑是智慧含蓄的,那么大诗仙李白的笑则是豪放率直的。

李白先生从小就胸怀大志,觉得自己可以辅佐君王做一番大事,怎奈仕途走起来并不顺利,诗仙一度苦闷,就寄情山水,游历天下。

突然有一天,李白接到了唐玄宗召见的圣旨,他怎能不惊喜万分呐!于是,李白决定先回家与家人分享喜悦。正是金秋时节,小鸡吃得胖胖的,李白就杀鸡、喝酒、唱歌、舞剑,孩子们围在身前身后,家里到处欢声笑语。

正事在身,理想即将实现,家中自然不能久留,要骑着快马直奔京城——长安。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诗仙是毫不掩饰心中的快乐,仰天大笑,并感慨道:“我呀,又怎能是那普普通通的人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是李白留在《南陵别儿童入京》里的朗朗笑声。

日月流转,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多姿的背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已悄然逝去,但“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况味依旧余韵悠悠。

小知识卡片

春社是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汉族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北方部分地区的二月二龙抬头节中,亦有部分汉族民俗沿袭自春社。关于春社的兴衰过程,有学者将其归结为“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猜你喜欢

画船斗草晏殊
烟波画船
夜游南京夫子庙
斗草:端午必备小游戏
李宏允
晏殊换题
晏殊的忘年知音
晏殊换题
春天
斗草
晏殊《完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