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探析
2022-05-30蔡倩
蔡倩
摘 要: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地理新课标也指出,要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提倡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本身就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一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引入典型案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分析,由此掌握地理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案例教学
在地理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直观地为学生说明问题,还能够有效地推进要点知识的讲解,不断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此种教学方法,将重点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掌握知识要点。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内容与形式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会越来越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积累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或针对某个典型问题进行探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做好案例素材挖掘,教学有效衔接
在地理课堂上借助案例进行教学,首先需要关注案例的选择。恰当的案例不仅能够改善课堂氛围,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需要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除了教材中的案例外,还需结合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能够解决很多现实问题,由此便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意识。此外,案例的呈现方式也应当慎重选择,需尽量体现出趣味性与真实性,不能只用图文的形式呈现,而是要结合现代教学工具,实现多元化呈现。
例如在教学“工业的区位因素”时,教师就可先为学生展示钢铁工业生产过程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钢铁生产过程。随后教师可为学生介绍我国两个钢厂,即鞍钢与宝钢。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能够认识到,鞍钢在辽宁省,附近有煤矿与铁矿资源,交通运输条件良好,还有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保障,具备钢铁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宝钢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煤矿与煤矿资源不足,需要从国外运输到国内[1]。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对比两个钢铁厂的情况,对比位置选择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首钢从北京石景山迁移到曹妃甸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认真思考其原因。通过观看视频介绍,从国家著名的钢铁厂着手,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案例自身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努力寻找答案,而图文与视频结合的案例展示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发挥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最为合适的案例,保证其与教学内容衔接顺畅,充分发挥案例的探究性与引导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适时插入案例,启迪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无论多么合理,假如插入时机不对,就无法发挥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入案例时,一定要找准时机,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地理情境中,深入探究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时,其中涉及到了冷锋与暖锋的内容。教材中表述的内容总是令学生感到枯燥,即便在教师的带领下理解了这部分内容,也很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只能强制记忆,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而这个季节刚好是北方的冬天,冷锋天气频发,在教学中教师就可抓住时机引入案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2]。带领学生从本质看到现象,再从现象回归到本质,通过带领学生对近几天天气情况的观测来解释冷锋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基础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拓展了思维,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再比如,教学“城市化”的内容时,教学要求是借助相关资料来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及其特点。这就要求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城市,且还需要理性看待城市的形成与变迁。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就可为学生播放城市的卫星图,如以南京市为例,使学生从全局角度感受城市形态,对城市产生大概的印象。随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伦敦1801年、1851年与1981年城市的扩展图,同时设计问题:“伦敦市的区域范围体现了怎样的趋势?”当学生思考并解决了这一问题后,教师就可继续提问:“你们知道推动城市化的动力都有哪些吗?”随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讨论与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总结结论,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3]。而在教学“旅游地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融入“钱塘江大潮”的案例。在上课前,教师需考虑到班上有些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因此在上课时,就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通过視频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当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就可带领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并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说说钱塘江大潮为什么那么壮观吗?”“什么时间段欣赏钱塘江大潮最合适?”“影响钱塘江大潮的因素都有哪些?”经过前面的铺垫与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认识会更加清楚,学习方向也会更加明确,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吸收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插入案例,对于地理课程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改善枯燥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当活用案例,减少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延伸与应用
在借助案例构建课堂时,教师需关注地理知识的延伸与运用,将案例转化为具有实践性的问题,随后鼓励学生进行分析与总结。假如难度过大,教师可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与探讨。如此便可使与案例有关的问题内容得到充分的展现,案例教学的作用也会更加明显。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春游或秋游,并利用这一活动指导学生在野外辨认方向——太阳的升落、月相变化,指导学生通过手表、树冠等分辨方向,此外还可融入安全教育,告诉学生在旅游时除了欣赏美景,还需时刻关注自身的安全,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还可让学生一边欣赏风景,一边交流注意事项,做到学以致用,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在教学“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时,对于铁路、港口等区位问题,仅仅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学更需要会用。地理教学需要重视应用,使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4]。在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宁西线、沿海铁路等图例,让学生运用之前学的地理知识,结合图例来探讨建设铁路线的意义。同时还可思考西部地区几条铁路运输的不足之处,再给出合理的改进建议等,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使地理课堂焕发活力。
四、重视案例归纳,实现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
案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需要拓展至课外,可通过社会调查或课外活动来进行拓展教学。在认真分析地理案例后,教师还需关注案例的归纳,从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着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近年来我国多地区雾霾污染都非常严重,也并未从根源上得到治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此时教师就可结合教材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设计“空气的变化原因与对策”的案例进行研讨,主要围绕:雾霾污染程度如何、雾霾中有哪些污染物、能否找到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等问题进行思考。结合上述问题,教师还可安排学生借助课余时间进行户外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就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总之,案例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沈素玲,林寅晖.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导学案设计—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0(25).
[2]王磊,窦同宇,龚倩.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设计与开发模型”的构建与实践—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1“风成地貌”为例[J].地理教学,2021(3).
[3]牛贵波,孔艳玲.新高考背景下开展区域地理案例教学 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以美国加州城市和产业形成发展的案例设计为例[J].地理教学,2017(7).
[4]郑友强,王信文.以电影为载体,提升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从美国大片《金蝉脱壳》的地理教学价值讲起[J].地理教学,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