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特点、价值与建议

2022-05-30刘大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

摘      要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面均设置单元学习任务,为开展大单元教学提供了教学设计的范例。单元学习任务中多项任务的布局、单项任务的构成组成其编写特点;如何将理念具化为教学项目,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引领,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指导是其价值的再现。教学应按照单元学习任务开展;选择、改造学习任务,设计新的学习任务,为任务群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项目  学习活动

刘大鹏.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特点、价值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2(25):61-63.

单元学习任务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展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学习任务的多种选项。教学中可以按照教材设定的单元学习任务来逐项落实,还可以对它有选择地使用,也可以设计新的学习任务。但不管怎样,都要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科素养为目标。

一、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特点

温儒敏教授指出:“单元学习任务不同于以前的习题,不是学完一个单元之后的练习,而是对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学方案的提示。”“是设计这个单元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用以整合单元课文阅读与写作的抓手。”[1]与单元导语、学习提示不同的是,单元学习任务与任务群教学直接关联,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关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直接体现。单元学习任务“提出了本单元情境任务的设计方案,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实施路径”[2]。綜览统编教材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种教材类型,单元学习任务呈现出如下编写特点。

1.多项任务的布局

通常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设三到四项,且三项居多;部分学习任务下设子任务。三类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布局基本相似。大致来说,第一项任务是“从文本内容出发探讨人文价值”,第二项任务是“从文本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出发进行设计”,第三项任务是“书面表达方面的任务”[3]。但也不尽然,有些单元有四项任务,第四项任务往往是制作卡片或梳理知识;也有的第三项任务是探究性学习,第四项任务是书面表达。如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的第四项是制作实词卡片,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项任务包括两项探究性学习的子任务,第四项任务是书面表达。由此可见,每个单元学习任务的布局虽有一定规律,但也存在例外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但无论怎样,每个单元若干学习任务之间均呈结构化布局特点,从文本人文价值探讨到文章写法的分析,再到写作任务完成,或者加上探究性学习和知识积累,体现出由阅读到探究的深度学习、以阅读促写作学以致用的规律,构成一个素养提升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建构与生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培养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获得未来发展的学科素养。

2.单项任务的构成

无论学习任务还是子任务,编写体例都比较相近。每一条几乎都是由引入语和任务两部分组成。对于引入语,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如王本华老师认为这些引入语属于“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任务中,前边的引入语都是创设的情境”[4]。而孙国萍、黄厚江等老师则认为引入语不过是“有学理的陈述性知识”[5]。通过研读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发现陈述性知识较多,但也有少部分确实属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设定情境的,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陈述性知识,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作用。陈述性知识的作用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或写作特点进行说明,二是提出思考的方向和路径,三是进行学法指导。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启发和诱导,以便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如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的第一项是关于先秦诸子著作的思想观点和文章思路,下设两个子任务。从“先秦诸子学说”到“吸取思想养分”,都是陈述性知识。“学习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先秦诸子文章,完成以下任务”,提出了下列两项子任务。子任务中的布局也是一样,先用陈述性语言介绍相关知识,然后提出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从不同视角发挥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第一个子任务要求从三篇课文中任选一篇分析文章观点,理解全文内容,而且要写出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同学讨论交流。这个子任务体现出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而且强调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对应的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第二个子任务是关于两篇课文中“儒家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对应的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

单元学习任务在教材体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追求的具体化呈现,对教学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分析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特点,有助于有效地开展大单元教学。

二、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的教学价值

1.将新课标理念具体化为教学项目

单元学习任务将新课标的理念具体化为每个任务群的学习项目,为教师开展任务群教学提供范例。研读统编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种教材,不难发现单元学习任务的阅读对象是学生,任务首先是“学习任务”,这样的站位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学习型课堂”的要求,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和组织教学,选择使用单元学习任务,也可根据学情对教材提供的学习任务进行改造加工、补充完善,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如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一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组织一次主题为‘历史人物纵横谈的专题讨论会”。具体的做法是“先整理一份发言稿,然后在讨论会上发言”。这项学习任务体现了新课标研习中华经典文化的要求,而且突出了学习的实践性、探究性,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引领作用,为传统经典研习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

2.为教师的教提供借鉴和引领

单元学习任务对教师教学具有借鉴和引领价值。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每个单元后的单元学习任务,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将传统的知识型课堂转变为素养型课堂。用好单元学习任务,对于落实新课标精神、扎实开展教学至关重要。温儒敏教授指出,教师“备课时应当认真研究单元学习任务,看怎么把这些任务转化为问题和学习的方法,在活动中去解决问题,学会学习”[6]。因此,单元学习任务是教材编写者提供给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范例,教师要认真研读,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学习问题和学习活动,以更好地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学习任务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又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参考方案。每个单元的每一项任务都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选择。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共有三项学习任务,第一项要求用合作交流的形式概括本单元四篇课文社会环境的特点,并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这一任务为教师从环境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供了参考,而且打破了以往单篇教学的形式,用整合的方式探究问题,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3.为学生的学提供方法和指导

有的单元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提供指导和实施路径,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标新教材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能够在未来用于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学科素养。这其中学习方法的掌握显得格外重要。单元学习任务在此作出了许多努力。如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一,用陈述性语言举例介绍了“发明”“创造”背后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思考本单元课文中包含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带来哪些启发,并与同学交流。这项学习任务就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又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共有三项单元学习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作品,并用举例法提供了思考路径,给出了具体任务:“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其中“选择”“查找”“探讨”“思考”是要学生独立完成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的“交流”是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这些学习活动都是要由学生完成的,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具体的操作路径。

三、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的使用建议

1.按照单元学习任务开展教学

按照教材所给单元学习任务开展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首先要依据单元学习任务做好教学设计。温儒敏先生指出,“单元学习任务应置前,是设计单元教学方案的主要依据”,可以参照单元学习任务来设计单元的教学环节[7]。要反复研读单元学习任务,针对每一项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测评标准,设定情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科素养。

如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三项单元学习任务各有两个子任务。任务一的两项子任务分别要求写文学短评和制作小视频,任务二的两项子任务分别要求对课文进行审美分析和对作品的文化意义作专题研究,任务三要求从给出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散文写作。这些任务涵盖面宽,设计新颖别致,突出了新课标提出的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意识,体现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2.选择、改造学习任务

可以对单元学习任务进行选择和改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统编教材所给学习任务是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学习任务,还可以对单元学习任务进行改造。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二的第3个子任务:“从本单元作品中找出至少5例精彩细节细加品味,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这个子任务意在通过“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细读文本、梳理筛选文中信息并进行深入探究的能力。如果让学生随机查找,可能会显得没有头绪,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如果对这个子任务进行改造,设计成如下表格(见表1),更有利于学生按要求去梳理文本信息,也有利于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

教师将表格投影给学生,学生按照表格中的细项去阅读文章,填写表格,然后同桌之间对各自的学习成果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一起讨论细节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学会迁移应用。这样的表格在教学中非常有用,制作、使用也很简便,有利于“梳理与探究”活动的开展。“梳理与探究”是语文学习活动之一,是深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梳理,可以改变知识的碎片化,使学生获取的知识走向结构化、统整化;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向高阶思维发展。梳理与探究对于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时把一些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成表格,有利于开展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设计新的学习任务

统编教材设计的单元学习任务,毕竟只是提供范例和参考,不能够满足所有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所给任务往往是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设计的,单篇教学方面的任务很少。教师在教学时应增加新的学习任务。增加学习任务应立足于学情和教学内容,且增加的内容遵循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好情境任务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如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未能充分体现专题研习的要求,因此,可以增加一项专题研习任务让学生完成。让学生从六篇作品中任选一篇,选择适当的角度确立专题,运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开展专题研习。专题的确立应遵循整合、深度学习、自主合作的原则,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比如可以选《荷花淀》中的“诗情画意”的描写,开展“孙犁小说诗情画意描写”专题研习,教师提供孙犁的相关作品作为辅助学习资源给学生阅读,进而进行专题研习,总结孙犁小说的文学特色,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6][7] 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语文学习,2019(09):4-10.

[2] 劉大鹏.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学习提示”教学价值探微[J].中学语文,2022(02):55-57.

[3][4] 王本华.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J].语文建设,2019(11):4-10.

[5] 孙国萍,黄厚江.对“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的困惑和理解[J].语文建设,2021(01):67-71.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