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鹰眼”葛大汉

2022-05-30王华

安徽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鹰眼大汉嫌疑人

王华

总有一些人,在我们最需要温暖时,他们像一缕缕阳光长情陪伴,距我们很近;总有一些人,在我们最渴望安宁时,他们是一个个英雄,义无反顾替我们前行;总有一些人,他们黙默地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把花朵、种子和爱交给了春天。

——题记

入夜,江南小城当涂并没有安静下来。

大街两旁的建筑被炙热的太阳烘烤了一个白天,又被霓虹灯下飞舞着的蚊虫搅得心神不宁。月亮升在夜空,夜风夹杂了热气,所有的餐馆和店铺还在开门迎客。

还是9月,不远处的护城湖畔,蛙声此起彼伏。或许,它们早已熟悉了餐馆的划拳声和大街上人们的喧闹声。互不干扰,互为和谐,看似喧闹的夜色,其实正是这座小城最为日常的富庶与安宁。

合成作战行动队的队长、素有“鹰眼”之称的葛大汉和他的刑警兄弟们,此刻正风一般秘密逼近一座居民楼。经过图侦、技侦、网侦、刑事技术和情报研判等多种方法,运用传统侦查手段和现代科技手段,葛大汉终于锁定了一起涉黑涉恶重大案件的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

其他团伙成员相继归案,唯独这名骨干分子胡某一直潜逃。对于这名犯罪嫌疑人,葛大汉再熟悉不过。胡某因违法犯罪被公安部门多次打击处理,且有持枪犯罪的前科。出狱以后,这家伙“狗改不了吃屎”,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又和公安机关打交道多年,其反侦查能力和手段还是高于其他团伙成员。

胡某悄无声息地从一地转移到另外一地,从不居留很久,从不使用手机,就是与当地人说话,也是小心翼翼,十分谨慎。更重要的是,这家伙穷凶恶极,很有可能会再次携带枪支。

抓捕行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栋楼位于闹市区,胡某所藏匿的这户人家是他的一个远房亲戚。通过外围侦查,葛大汉发现这户人家不仅有老人,还有小孩,加上犯罪嫌疑人不会轻易出门。如果破门而入,不仅容易打草惊蛇,更会引起犯罪嫌疑人的强力反弹和竭力反抗。万一擦枪走火,后果不堪设想。

葛大汉决定守候抓捕。事前,他做了多种预案,包括犯罪嫌疑人夺门逃窜、跳窗逃窜、与其生死格斗,甚至要为战友挡住子弹……

作为行动队队长,他不能不考虑这些细节。因为在抓捕现场,什么可能都会发生,出现意外都有后果,有的甚至还会影响到警民关系。

夜色中,葛大汉和他的刑警兄弟们已经里里外外将这栋楼紧紧包围。

他带领第一突击组迅速潜入抓捕点。

酷热难耐。大量的汗珠滚下来,瞬间就潮湿了警员们的便服。一批批蚊虫循着汗味飞过来,轮换着攻击葛大汉和他的队友们。不能拍,不能打。除了忍,没有任何法子。

持枪的手心也在流汗。

三个多小时后,民宅中传出动静。门刚刚开了一条缝,便衣警员们箭镞般的便冲了进去,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每个房间展开搜捕。

最里边的一间房内漆黑一片。葛大汉打开手电冲了进去。光着膀子的胡某还没来得及掏枪,就被葛大汉一个漂亮的擒拿扑倒在床上,铮亮的手铐同时将胡某反手铐住。

警员们发现,房间里密不透风,厚厚的窗帘隔绝了周围的一切。只有一台空调机发出呼呼呼的响声。乖乖就范的胡某,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在他看来,他早已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神不知鬼不觉藏身这户民宅,自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还是栽倒在“鹰眼”葛大汉的手里。

2019年9月27日,葛大汉记得这一天。

从当涂县公安局侦办庞某等人涉黑涉恶案件统一收网行动的6月份开始,到该案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时间只有3个月。

说是“鹰眼”,这位刑侦大队技术室副主任兼合成作战行动队队长显得似乎有些腼腆。

1998年从安徽省警校毕业,葛大汉在基层乡镇派出所工作了两年。小伙子机灵,又肯动脑筋,两年后,他被局领导调进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教导员吕晓刚精通刑事技术,对大要案现场勘查和分析能力非常独到,也很有见解。吕教导员开始手把手地传授给他现场勘查的实战经验。

他告诉小伙子,现场勘查是侦破刑事案件的首要环节,在刑事侦察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发现和搜集犯罪的痕迹、物证,研究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主要靠的就是出好现场。

小伙子学得快,再经过几个月的系统培训,葛大汉很快便能胜任角色。

“这小子,天生就是干刑警的料。”吕教导员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位好学上进的年轻警察。

长期接触大案、要案,葛大汉积极学习数据库技术、python语言等刑侦专业知识,在数据获取、侦查研判、现查勘查、落地抓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没过多久,他就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侦查破案的实战中,不断创新打击犯罪的新模式,實施精确打击,直至成长为侦查破案的“拳头”和“尖兵”。

作为刑警,葛大汉拥有“鹰隼”一般的眼睛,在如潮的人流中,他能快速地识别犯罪嫌疑人,这是他长期形成的职业习惯。

2018年6月前后,当涂县石桥、姑孰等乡镇盗窃电动车和电动车电瓶的案件频发,当地百姓总是提心吊胆,甚至在大白天,电动车也不敢放置到室外,人们生怕会有什么闪失。

“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刑警的第一要务。”葛大汉始终记得老教导员对他的叮嘱。他带领队友们火速赶往发案现场。

葛大汉和同事们几个现场勘查下来,竟然没捕捉到任何蛛丝马迹。由此可见,犯罪嫌疑人异常狡猾。

他不动声色,继续在脑海里刻画现场,捕捉影像。

他提取了大量的监控资料,包括前段时间在相邻乡镇发案时段的监控录像进行比对,然后一帧一帧对图像进行分析。

吃饭看,午休看,下了班留在技术室,深夜时分还在看。

他紧盯着屏幕上快速闪过的一幕幕画面,不时地定格、回看,同时,仔细分析作案分子的心理,推断他们的作案过程。

经过再三研判,葛大汉得出犯罪嫌疑人自带机动车辆随行作案的大胆结论。这种手法既隐蔽又快捷,而且很可能是这个犯罪团伙屡屡得手的关键所在。

“尝到了甜头,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只要不放弃,我们总会发现他们的破绽。”葛大汉这样劝慰他的队友,也是在给队友们打气。

一遍遍的抽丝剥茧,队友们的眼睛熬得通红。

他决定扩大现场勘查范围。果不其然,第二天中午,现场外围300米处的一辆灰色面包车进入他的视线。

脑海中,记忆的画面在不断地闪回。在四五处发案现场,他记得都出现过这辆SK99××牌照的灰色面包车的踪迹。只是,他那时忙于寻找中心区域的证据,没对外围车辆停留几眼。

而现在不同,他的思路和方向改变后,搜寻范围得到扩大。这辆灰色面包车被他的“鹰眼”锁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尽管还没有证据支撑他的研判,但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在心底有了一个大致的推论。

提取现场和周边卡口监控,再对车主信息、载员数量、人员架构和活动规律的综合分析,根据葛大汉提供的关键证据,当涂警方最终掌握了该盗窃团伙的作案规律,并成功锁定了这群盗窃犯罪嫌疑人。

随后,警方制定了周密的抓捕方案。7月17日晚,专案组在马鞍山市慈湖开发区、花山区等地,相继抓获该团伙主要成员强某、宿某等3名涉嫌盗窃、销赃的犯罪嫌疑人,从而将这个犯罪团伙一举摧毁。

经审讯,3名犯罪嫌疑人对结伙流窜当涂多个乡镇以及马鞍山市花山区、博望区等地疯狂盗窃电动车以及电动车电瓶的犯罪事实均供认不讳。他们先后作案50余起,盗窃电动车8辆、电动车电瓶900余只。

法网恢恢,虽远必究。“鹰眼”出击,犹如利剑。

从警24年,葛大汉从未忘记过人民警察的担当与使命!

在刑侦大队,做一名合格的刑警,光有侦查技术远远不够,还得掌握一定的刑事技术知识。此外,更要具备满腔的热情和坚韧的职业精神。

向书本学习,向知识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他明白,大要案能否侦破的关键就是现场勘查,其目的在于首先要查明案件的性质,确定是否需要立案侦查,然后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全面细致地去发现提取各种物证,通过实地勘验和调查访问获取的信息,分析研究犯罪分子的特点以及犯罪活动的情况和过程,为侦查破案提供依据。

葛大汉发誓要练就一双“鹰眼”,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扑在刑侦事业上。吕教导员曾经告诉过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搞刑侦得慢慢来,慢慢从勘查做起,根据整个现场情况,判断案件性质,刻画犯罪嫌疑人形象,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019年,当涂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县郊发生一起夜间拦路抢劫案。

报案人声称,当日晚间时分去岳父母家的路上,遇到一伙持棍棒的歹人将其打伤,身上的财物也被抢劫一空。葛大汉他们连夜出警。现场勘查时发现,报案人身上衣服臟乱不堪,头上有多处棍棒击打的伤痕,面部流血不止。

这是一起很明显的恶性案件。

细心的葛大汉仔细勘查现场痕迹。根据报案人描述,一伙犯罪嫌疑人从后方追上来,然后从侧面对其实施殴打并抢劫。但其受伤部位与受伤形态跟报案人描述有点出入。报案人第一时间并没有选择报案,而是将电话直接打给其小舅子,小舅子得知这一讯息后,建议其赶快打电话报警。

葛大汉不动声色,他继续开展外围调查。通过调取当晚发案地点和周边路口的监控,他并未发现有什么异常。通过对周边群众多次走访,当地治安状况一直保持良好,在此之前也从未有过类似的治安案件。

他再次调取了发案地东西南北各个路口的监控仔细查看,前后时间段均未发现有可疑人员出入。于是他大胆推测,这可能是一起报假案。

不是栽赃陷害,又非骗保骗财,但报案人为什么要报假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葛大汉继续深入走访当地百姓。通过走访调查,他了解到,报案人夫妻关系一直有矛盾,妻子长期住在岳父母家不愿意回来。报案人屡次劝说回家,妻子仍然不为所动。

这可急坏了报案人。他想到了一个自残的“招术”,让妻子以为正是在去她娘家的路上被歹人打伤,让妻子自责并产生悔意。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场闹剧,不仅浪费了大量警力,报案人自己也落得因报假案被公安部门处理的下场。

“我们合成侦查行动队一直是以多警种集中办案、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作战模式,通过无缝对接,全面整合情报信息、侦查资源,同步运用多种侦查手段,有效激发信息活力,实现把研判成果转化成打击效果和破案战果的裂变效应。”

队长葛大汉对自己的职责有清醒的认识。为此,他积极推进侦查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只为在细碎的蛛丝马迹中,寻找一点一滴的线索。

1998年12月22日21时许,当涂县丹阳镇发生一起杀害出租车司机的命案。41岁的五一村居民袁某某在314省道丹阳镇庙岗村路段,被凶手杀死在其驾驶的出租车内。

当涂警方连夜出警。经多方查证,确定作案嫌疑人为两人。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该案件一直未能侦破,两名嫌疑男子一逃就是22年。

22年来,刑侦大队的侦查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从未放弃对两名嫌疑人的追捕,但凡发现蛛丝马迹,必然要前往目标地认真追查。

无论如何,这是一块积压已久的心病。犯罪嫌疑人一日不归案,葛大汉就觉得愧对死者家属。

2020年,当涂公安强势推进公安部“2020云剑——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再次梳理未破获命案积案现场物证。丹阳镇出租车司机被害案再次被提上日程。

葛大汉受县局领导指派,参与梳理并侦破此案的全过程。

他记不清是多少次翻阅大量的关于此案的卷宗了。每翻阅一次,被害人的影像就浮现到他的面前。当时在现场,没有其他的痕迹物证,只提取到一枚可疑人员的残缺指纹。且这枚指纹高度重叠,对现场取证工作来说,它属一类疑难痕迹物证。

在没有单枚指纹的情况下,对现场留下的这枚重叠指纹,能否借助现代刑事技术进行分析和分离?他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且做了大量尝试均没有成功。

“就是在大海里捞针,我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捞到它。”葛大汉在心里暗下决心。

电脑比对不成,他改换另一种办法,采用人工干预。只不过这种办法耗时耗力,并且没有多大的把握。对于时间总不够用、事情总干不完的刑警来说,无疑是“飞蛾扑火”“火中取栗”。

案件没有任何进展,此刻,他别无选择。

他把自己关进技术室,七天七夜不回家,七天七夜不刮胡子不下楼。用笔一根线一根线地在纸板上画。一枚指纹有好几百根线,不出错的情况下要画四五个小时。只要有一根线画错,整张图就宣告作废,一切就要从头开始,再一根线一根线地接着画。

第七天凌晨三时许,他终于找到了这枚重叠指纹的一个特点。

此刻,他多想打开窗户,对着漆黑的夜空大喊一声,以宣泄一周来的压抑和沉闷。

葛大汉强压住内心的激动,他坚持做完最后的依据,终于长吁了一口气。他掏出手机,给爱人发了五个字的短信:我能回家了。

他做的指纹次日就被提交到省公安厅,由省厅的专家进行甄别审定。

在综合运用最新的刑事科学技术比对后,专家们一致认可了他提出的依据。这样,当涂警方从“1998·12·22”袁某某被抢劫杀害案的案件现场勘查信息中取得重大突破,明确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朱某扩的真实身份。

7月13日11时许,葛大汉和专案组民警在昆明警方的大力协助下,在昆明市火车站发现了朱某扩的行踪。

“你们抓错人了吧?”在昆明火车站附近的一个餐馆里,一名正在吃饭的男子面对从天而降的公安民警还在故作镇静。

“你叫朱某扩吗,走,跟我们走一趟。”葛大汉亮出身份,犯罪嫌疑人见到葛大汉,立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软在地。

贵州籍犯罪嫌疑人朱某扩归案后,审讯专班按照审讯计划立即开展审讯。经过审讯,43岁的朱某扩如实交代出1998年在当涂丹阳镇抢劫出租车并杀害司机的犯罪事实。随着侦查的推进,另一名同案犯李某也浮出了水面。

专案组民警又马不停蹄,连夜赶赴贵州省遵义市、黔南州等地,在贵州警方的大力协助下,于7月16日18時许,在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一工地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并连夜押解回当涂突审。

经过36个小时的连续审问,49岁的贵州籍犯罪嫌疑人李某如实供述了和朱某扩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至此,该起沉积22年的命案积案被成功告破。

连续18年,当涂公安侦办的现行命案全部告破。

一觉醒来,葛大汉听到了窗外的蝉鸣。

客厅里,妻子为他早已准备的早餐稀饭、大饼和油条正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他抬手看看手表,快十点了,这一觉睡得真沉啊。

窗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树正舒展着粗大的枝叶。一缕夏日的阳光漏出来,蝉鸣声似乎显得更清脆悦耳了。

“鹰眼”葛大汉在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大量的抓捕任务。有的抓捕行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身为队长,葛大汉就必须冲在最前方。

2019年5月,正值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关键时期,当涂县公安局正在侦办一宗恶势力犯罪集团的大要案。主犯张某涉嫌敲诈勒索被上网追逃。自公安部开展“云剑”行动后,多次抓捕未果,张某已被列为全国50名A级通缉令逃犯之一。

主犯张某一直在逃,造成这起大要案无法侦破。

显然,这是一起比较棘手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隔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多次抓捕未果,说明该主犯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葛大汉运用多种追逃技战法,全面梳理张某的关系网。通过多方面深度研判,分析张某可能藏匿于利辛县汝集镇境内。

7月25日,他带领便衣队员赶赴利辛县展开抓捕行动。由于犯罪嫌疑人藏匿地点系偏远农村,地点不明,情况复杂,非常不易于抓捕。经反复研究,他果断调整抓捕方案,决定先跟踪张某老婆,寻迹找到张某藏匿地点。

7月26日,北方的夏天酷热难当。14时许,已在宁洛高速利辛西收费站附近连续蹲守了两天两夜的葛大汉,突然发现一名男子骑电瓶车载了一名女性从身边疾驰而过。他在脑海里快速过滤。没错,车后女子其特征高度符合张某老婆。而驾驶人不仅戴了墨镜,留了长发,蓄了胡须,炎热天气里,还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其中一定有诈。

来不及多做考虑,葛大汉立即驾驶一辆民用车一路跟踪。

就在电瓶车下了主干道,准备拐入附近村庄时,葛大汉快速超车将其逼停。说时迟,那时快,他不顾犯罪嫌疑人有可能携带凶器,冲下民用车立刻将其牢牢控制。

该男子有心反抗,怎抵得上葛大汉一双有力的臂膀。

该名男子确系公安部A级逃犯张某。犯罪嫌疑人张某到案后,对其参加恶势力犯罪、参与实施敲诈勒索等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自2015年10月份以来,张某伙同李某方、李某曼兄弟等人为首的“套路贷”涉恶犯罪集团,纠集闲散前科人员在马鞍山市、当涂县等地大肆实施敲诈勒索等犯罪,涉案价值高达10余万元。

在阜阳抓捕另一群犯罪嫌疑人团伙则充满了戏剧性,葛大汉微笑着说。

2018年12月,葛大汉负责办理另一起“套路贷”诈骗案件,该团伙总计套取200余万涉案资金,也是异常狡诈,多次逃避公安部门的打击。为尽快破案,帮助受害人挽回损失,他连续工作几个昼夜,将海量数据信息重新分析归档,再结合其他合成技术手段,找到案件的突破点后,最终锁定3名犯罪嫌疑人藏身在阜阳市利辛县。

随后,“鹰眼”葛大汉带领8名便衣民警三赴利辛。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伪装成回收旧家电的人员,在该团伙可能落脚的小区设伏侦查。

三名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在他们手中,看了不下上百次。

为了不暴露目标,葛大汉和8名民警全部窝在一辆面包车上连续蹲守五天五夜。为减少上厕所次数,他们不敢多喝水、不敢吃饭。因为口音不同,便衣民警们甚至不与当地人说话交流,生怕露出破绽。

每天三顿面包、方便面,以至于胃里反酸、作呕。第五天中午,葛大汉决定为兄弟们改善伙食。他在外卖上点了8份黄焖鸡米饭。

就在等外卖的时间段,“鹰眼”葛大汉突然发现一名嫌疑男子正穿过一条巷子,他的脑子一个激灵。

“总算找到你了。”跟随这名男子,葛大汉到了巷子深处的一家馄饨店。趁该男子低头吃馄饨的当口,他看清这名男子正是他们苦苦要追捕的犯罪嫌疑人之一。

男子出店后,便衣民警们立即对其实施秘密抓捕。男子报了假名,装作一脸委屈和被冤枉的样子。在铁证面前,最后和盘交代了犯罪事实。根据该名男子的交代,葛大汉和他的兄弟们迅速锁定了小区单元的某楼层。

逐层搜索。搜索到第4层,一名犯罪嫌疑人从楼上下来,他是发现同伙外出未归,心想这里已不是久留之地,正要再次潜逃,刚下到四楼,就遇上了迎上来的便衣民警。

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听到楼下有动静,他感觉苗头不对,赶紧往6楼逃窜,结果被追上来的民警们戴上了手铐。

在三名犯罪嫌疑人栖身的房间,民警们发现他们储存了20多条香烟和整箱整箱的方便面,显然,这三名团伙早已做好了在这里长期藏匿的准备。

不敢多作停留,民警们押解这三名男子赶紧回程。

面包车刚上高速,葛大汉腰间的手机响了。外卖小哥告诉他:“你点的8份黄焖鸡米饭到了。”

三名犯罪嫌疑人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每人被判有期徒刑15年。

“外卖还没送到,我们已经将人抓了,鸡米饭没吃上,8份呢。”葛大汉调侃道。

2019年,两名毒贩携带毒品从外地返回马鞍山。

葛大汉的便衣行动队与刑侦大队的其他民警们乔装打扮,他们化装成收费站工作人员或清洁工人,在高速卡点进行堵截。

葛大汉则孤胆一人在高速跟踪犯罪嫌疑人车辆,随时向指挥部报告前车情况。

从芜湖到当涂,葛大汉以一位公安侦查员的睿智和机灵,竟然没让犯罪嫌疑人察觉到半分。要知道,毒贩们大多会孤注一掷,他们有的随身携带枪支和管制刀具,一旦发现情况不妙,就会采取最为极端的行为。

车到当涂收费站,趁着嫌疑车辆正在缴费的一瞬间,葛大汉从尚未停稳的驾驶室一跃而出,破窗抓捕。虽然带有破窗铁锤,但他的手还是被锋利的车窗玻璃划破,献血染红了持枪的右手。

便衣民警们迅速围攻上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两名毒贩拿下。在车里,民警们缴获了大量毒品。

一把锋利的剔骨刀在副驾驶座位下,发出刺眼的寒光。

“所有的抓捕行动,尤其是抓捕毒贩,必须抢在他们前面快速出击,稍有迟疑,就有可能造成不测,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葛大汉这样告诫他的战友们。

2018年,他的一位刑警兄弟就在一次抓捕偷盗农户牲畜的犯罪团伙中受了重伤,跟腱被宰羊刀生生割断。犯罪嫌疑人归案后,在他衣服最隐蔽的夹层处,还发现藏有一小瓶剧毒药物。

每当想起那时的场景,这位久经沙场的壮汉仍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所以,每次实施抓捕实战,他总会第一个往前冲,第一个往前挡。

从警24年来,葛大汉参与侦破故意杀人案40余起,勘查各类案件现场2000余起,通过现场提取痕迹物证直接破案100余起、协破案件1000余起。这位当涂警界的真汉子始终冲锋在震慑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第一线,先后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00余起。

2016年度他获评安徽省公安机关优秀警务实战教官;2017年度获评马鞍山市公安机关优秀教官;2017年被马鞍山市公安局评为岗位标兵;2017年荣立当涂县委县政府个人三等功;2018年荣立马鞍山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2017年、2018年因刑事技术工作成绩突出,先后两次被公安部刑侦局通报表扬;2017年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2018年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公安机关杰出人民警察”;2019年2月荣获省公安厅“全省刑侦改革创新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4月荣立个人二等功;2019年8月荣立个人三等功;2020年被省公安厅命名为2019年度全省“十大忠诚卫士”称号;2020年3月荣立个人一等功。

战功如此显赫,他只淡淡地说:“成绩归功于县局领导对合成作战的重视,更归功于刑侦大队刑警兄弟们的团队力量。”

“爸爸,妈妈让你回家。”手机里传来4岁女儿稚嫩的语音。

这是2022年3月23日临近中午时分,女儿的声音让葛大汉的内心漾起了一阵柔情的涟漪。

“玲玲,听妈妈的话,爸爸今晚就回家。”他也发送了一段语音。

不忍心再采访下去:“今晚真的回家?”我問道。

“嗯,想家了。回到局里也是两天两夜没回去看看她们了。”

因为来了案子,葛大汉从当涂黄池疫情防控的前线被临时抽调回来。他仍然在技术室看指纹,作比对。他不想中断对案情的分析,多少年刑警生涯养成的习惯就是一气呵成。

说起妻子和女儿,他的内心充满愧疚。

2020年年初,全国大范围的新冠肺炎暴发。当涂县公安局根据本县疫情,与县防疫指挥部同时成立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研判组,主要负责本县范围内涉新冠肺炎的疫情数据、涉湖北籍人员和车辆的数据核查任务。葛大汉作为研判组成员之一,在1月26日大年初二便接到命令。他迅速投入战斗,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平均每天超负荷工作达16小时以上。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他所在的研判组共接到县防疫指挥部下达任务核查数据1万余条,全部高效、精准、及时地核查完毕,为县防疫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了最科学和最准确的依据,研判组为此获得县领导和市公安局的高度评价,并荣获市局集体嘉奖。

那一年,女儿才两岁。他把家庭的一切重担全部交给了妻子。

妻子是一名教师。自己的工作特殊,自古忠孝无两全,他更绝无可能做到事业家庭两不误。70多岁的老父亲身体不好,也要靠妻子照料。这么多年,他一个月只能在家休息一两天,有时候整月整月不能回家,而按照纪律,自己的行踪有时候都不能告诉她。

家里的装修,本该由男人干的活,也是让娇小的妻子一个人操持。

今年春天,当涂县黄池镇是疫情的重灾区,在疫情形势尤为严峻的情况下,他和队友们执行的是一级勤务,24小时必须值守在各路段和卡口。几次执勤路经小区,他都不能回家探望。

葛大汉不会忘记,2019年7月的一个周日,在县城一家超市附近,他和队友们要秘密抓捕一名涉黑案件的持枪犯罪嫌疑人。正好发现妻子抱着刚满15个月大的小女儿。在人海里,妻子老远也看见了他。

不知道丈夫正在执行抓捕任务,妻子抱着女儿向爸爸走来。葛大汉迅速给了妻子一个眼神,示意她赶快离开。妻子秒懂了丈夫的意思,她赶紧转向,朝另外一个方向离开。

女儿也看见了爸爸。但她不会说话,就用一双清澈的眼盯住爸爸看。即使抱出去很远,女儿还是回过头来,一直盯着爸爸的方向。

数十米之外,她的爸爸正在执行一场生死追捕。

就在妻子抱着女儿离开不久,抓捕目标出现了。“站住!”葛大汉大喝一声,同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将犯罪嫌疑人死死地摁在地上。

很多日子过去,葛大汉怎么也忘不掉妻子转向的背影,怎么也忘不掉女儿回头的目光,忘不掉那个夏日和那双忽灵灵闪现的清澈的明亮的眼。

责任编辑 黄月梅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鹰眼大汉嫌疑人
“鹰眼”小侦探
大咖的替身
中国大汉
猎击精英:鹰眼
发光的战场鹰眼
光从哪里来
定位嫌疑人
20年了,我还是嫌疑人吗?
鹰眼二型多旋翼无人机
大汉情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