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种粮农民积极性?

2022-05-30王腾飞郭少雅王田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刘天华夏粮大户

王腾飞 郭少雅 王田

“全国夏粮总产量2948亿斤,比2021年增加28.7亿斤!”今年全国夏粮特别是小麦总产量和单产都创下新高。令人欣喜的是,丰收的数字背后,不光是“多收了三五斗”的喜悦,粮食价格的上涨,保证了农民的种粮收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夏粮的量价齐增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如何激发种粮农民积极性,把粮农更好地留在土地上?笔者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展开调研。

政策给力——“量质价都是最好的一年”

“今年小麦产量、品质、价格都是最好的一年!”提到今年的夏粮丰收,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德东难掩喜悦。他说,往年亩产能到1200斤就算不错了,今年基本都在1300斤以上,高产地块每亩能到七八百公斤。小麦籽粒更饱满,千粒重达47克。更喜人的是价格,新粮上市就没低过1.5元/斤,而去年小麦价格是1.2~1.3元/斤。

与德平镇紧邻的翟家镇,种粮大户段希林的650亩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1400斤。其中在“吨半粮”核心区的3.28亩示范田,亩产量达到839.2公斤,刷新了德州市小麦最高单产纪录。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用“产量增、价格增、品质增”来概括今年的粮食生产——合作社4000多亩小麦平均亩产1360斤,每亩比去年多打了200多斤粮,当地小麦价格在近期有所回落的情况下,基本也在1.5元/斤上下。

去年受罕见秋汛影响,黄淮海平原小麦种植普遍在11月初,比往年推迟了半个多月。几位种粮大户都坦言,真没敢想能有这么高的产量。

高产丰收看似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虽然播种晚了半个月,但冬季积温、开春墒情有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超强的措施抓粮食生产,中央财政安排60多亿元支持小麦抢种、促弱转壮和“一喷三防”全覆盖。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加上后期天氣条件给力,让今年的夏粮打了个翻身仗。

山东省德州市自去年开始大规模创建“吨半粮”,各级书记齐抓粮,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开春专家就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落实促弱转壮、控制倒伏、预防干热风等科学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也及时,政府免费给83万亩小麦‘一喷三防一遍。现在来看,不高产都没理由。”魏德东感慨地说。

成本可控——“肥料涨价但是每亩的纯收益也涨了”

自2021年以来,农户普遍感受到农资上涨的压力,受国际局势、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化肥价格一路走高,尤其是钾肥,从2700元/吨上涨到超5000元/吨。传导到种植端,对农民的种植成本支出影响有多大?

“一袋复合肥从120元涨到160元左右,每亩地底肥加追肥增加成本约80元,柴油价格上涨也很明显,每亩耕整地成本从10元涨到了15元。”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种粮大户杜海山说,虽然农资涨价成本增加约110元/亩,但每亩增产100多斤,价格也高了3毛钱,抵去农资上涨的成本,每亩还是多赚了近300元。

包了4000亩地的刘天华收益更是可观——每亩多打200多斤粮,叠加粮价上涨效益,每亩多收入600多元。虽然农资、柴油等比去年每亩多支出近200元,一亩纯收入还是能多400元,几千亩就是多了10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是最赚钱的一年,种一季小麦的收入顶过去种两季的收入。”刘天华说。

据了解,针对农资涨价形势,中央财政今年先后两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共300亿元,弥补农资成本上涨带来的增支影响。另一方面,不少合作社也通过抱团采购、规模经营进一步节本增效。

“我们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1.6万多亩土地提供托管服务,农资都是跟企业直接团购,一袋化肥能便宜20元。”段希林说,规模种植土地连方成片,农机统一作业,作业费还能比散户便宜一些。

魏德东说,德州20多个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德州家庭农场科技联盟,有规模优势跟农资厂家就有议价能力。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对托管的3万多亩土地实行统一供种、供肥,团购的肥料价格比市场价低10%。

种地更轻松——“一个人顶过去十个人”

这几天,段希林一直在合作社忙不得闲,眼下玉米已经抽出七八叶,正是除草、施肥的关键期,前来购买套餐、咨询病虫害防治的社员络绎不绝。段希林笑着说,如今老百姓种地积极性很高,对田间管理也更上心、更舍得投入。“农民把土地当宝,河边沟沿都种上了农作物。”

“现在种粮享受的补贴很多,有种粮补贴、规模化种植补贴、大豆玉米套种补贴,种青饲也有补贴,大户租地、买农资贷款也都有优惠政策。政策这么好,我们明年也想再多包一点地。”内蒙古巴彦淖尔农保姆生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博说,公司主要做农资供应和土地托管服务,自身也种了三四千亩玉米。为响应国家扩种大豆的号召,今年巴彦淖尔增加了20多万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公司也新增了一万多亩大豆玉米的托管订单。

和其他大户一样,刘天华也琢磨着再扩大点规模。他觉得,现在干农业不再是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又累又晒,而是越来越智能化和现代化。

“田里安有气象、土壤、病虫害监测设备,打开手机就能对田间的情况一目了然。地里缺水了,手机就会给提示,屋里开着空调,点点手机就能打开喷灌设备给地浇上水。以前一个人也就能种一二百亩地,现在一人管2000亩也可以,一个人顶过去十个人。”刘天华说。

收益可预期——“种粮贵在一个‘稳字”

作为当地最早的种粮大户,魏德东从2009年开始就心无旁骛地种粮。他说,种经济作物对技术和管理要求比较高,用工多、支出大,机械化程度也不如粮食作物,相比之下种粮更轻松、省事,而且每年每亩种粮补贴有130元左右,对于大户来说能顶不少事。

杜海山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觉得种经济作物投资大风险高,赚得多,赔的概率也大,而种粮贵在一个“稳”字,从2010年开始种粮到现在,最少的时候一亩小麦也能挣500元。

如果仅从种植经济作物的单位产值来看,种粮收益可能远不能与之相较。同时,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远高于种粮收入。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来自哪里?如何稳定这种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习银生分析说:“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让农民的种粮收益稳中有升,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几位种粮大户都干劲十足。“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要给国家多种粮、种好粮!”刘天华说,合作社接下来计划创立自己的农业品牌,进一步改造升级农产品加工设备,并探索种养一体化。

魏德东正在想办法解决粮食烘干、晾晒问题。他告诉笔者,去年遭遇秋汛恶劣气候,玉米收获后晒不干,就有发霉、变质的风险。有时粮食收了晾晒缺场地,玉米只能按湿穗卖,如果晾晒场地充足等价高时再出售,一亩玉米还能多卖200元。“希望国家能加大支持,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魏德东说。(据《农民日报》)

猜你喜欢

刘天华夏粮大户
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打好明年夏粮丰收头一仗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夏粮收购掠影
船祸
国乐改进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