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者的权利保护

2022-05-30王晓红

北京纪事 2022年9期
关键词:搜集整理整理者民间文学

王晓红

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者的艰难探索

上世纪80年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八达岭传说的传承人池尚明老师按照“全面搜集、忠实记录,重点整理、适当加工”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十六字方针,开展民间故事和八达岭长城传说故事的采风,为了保持故事原貌和语言风格,做到“忠实记录”,采风的时候,现场记录,或者有磁带录音时,根据录音整理。2009年8月5日在延庆区大庄科乡解字石村口,采访张士兴,采访到《京北第一松》《乡屯砖窑之谜》《瞎松和退兵》长城故事。在不断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和八达岭长城传说的同时,收藏与八达岭长城传说相关的书籍和实物,以此丰富长城传说的讲述。

贵州省黔东南鼓励民间歌师、舞师、工匠师等文化传承艺人及民族民间演出队伍,走乡进寨,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并由当地政府对其进行补贴。台江县的王安汪老人,是黔东南仅存的几个苗族歌师之一。他近40年如一日地以“行乞”的方式走遍苗乡侗寨,走南闯北,搜集整理了一大木箱12部近30万行的苗族古歌抄本。为了他40年的心血能传承下去,他曾背着15公斤重的两大包书稿,到凯里、到贵阳,到各单位、各部门去“求助”,最后在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得以出版传世。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者为民间文学的保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的权利亟需保护。

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者权利保护的现状

普通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中既可以表现为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人,也经常地表现为原始资料提供者、搜集整理者、改编者等。学者李磊探讨了后几种类型的普通传承人的权利,他认为,原始材料提供者是指民间文学艺术的来源群体中的提供原始材料的讲述人、演唱人、制作人、表演人、收藏人等。原始材料提供者,仅仅是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替代民间文学艺术的作者,两者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譬如,土家族服饰农民收藏家田昌杰就因其收藏了许多藏品而成为土家族民间服饰作品的传承人。藏族演唱大师桑珠老人,因能够演唱45部以上的藏族史诗《格萨尔》而成为藏族史诗《格萨尔》的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挥着巨大作用。搜集整理者在搜集整理过程中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理应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包括署名权、发表权、获得报酬权等。在我国《著作权法》颁布之前, 1984年文化部颁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就赋予了搜集整理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者著作权人的地位。在法学界,人们普遍认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素材,谁都可以进行整理,只要整理者在原始素材的基础上融进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整理人就可以对其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享有演绎著作权。虽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搜集整理者对该整理作品拥有著作权,但是其搜集整理是建立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的。资料搜集整理作品的权利主体在行使著作权时不能侵犯原作品主体的权利。这即是说,搜集整理者的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譬如, 1994年,因王洛宾将几首民歌的所谓的著作权卖断给中国台湾地区的商人,后来中国大陆有公司在制作的录音制品中包括了其中的民歌,从而引发了纠纷。我们认为,王洛宾仅仅是该民歌的传承人,是搜集整理者,而不是所有者,因此,他仅仅有权卖断其整理作品的著作权,而无权对民歌主张所有者的权利。

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者应该拥有何种权利?

《著作权法》第12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质,因此,这里的整理者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人所整理的内容不是古籍等已有作品,而是靠口传心授在民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他们为真实地记录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但是这些工作又缺乏创造性,因此,既要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又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著作权法》中的“整理者”赋予其著作权。一般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者的权利应该包括表明记录整理者的身份;為自己的记录、整理活动获得合理的报酬。

芬兰学者劳里·航柯先生曾指出,民间文学并不与版权法体现的思想很合拍。活生生的民间传说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不可能像文学或艺术作品那样保存。一个传说材料表演者或歌唱者,只能申请他个人表演的版权,至于材料本身,由于很难搞清原作者,直到现在谁都可以利用。然而,如果要使这些材料保留下来以免歪曲、讹误和庸俗化,就必须采取某种保护措施。日内瓦委员会裁定,版权属于保持该民俗的团体;如果这个团体已不复存在,版权就属于国家。这个国家要借助国家档案馆、博物馆和研究组织为后代保存这些材料。利用民间文学材料所得的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应交给国内有关组织,如果可能,应交给该民俗的团体。同时,他还提出在民间文学文献中心和档案馆已受到保护的和今后也应受到保护的权利至少有四种,保护民间文学政府专家第二委员会1985年巴黎会议的工作文件中承认了这四种权利的存在:保护提供材料的人;合理行使首次使用权;采集者有权期望他放到档案馆的材料,得到妥善保管;档案馆有责任控制资料的使用和使用人员。

劳里·航柯先生的观点值得我们重视,我们要明确界定民间文学资料采集者的这项权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与采集者之间寻求一个权利的平衡,保护双方的权益。

(作者单位:首都图书馆)

猜你喜欢

搜集整理整理者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长沙吴简临湘侯国都乡民所在丘名考*
秋天来菊花开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传记书坊
小巧嘴儿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月亮光光
《肩水金关汉简(伍)》缀合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