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自清与《经典常谈》

2022-05-30方继孝

北京纪事 2022年9期
关键词:古书吴先生西南联大

方继孝

我向来不看中签名本,以前是不在意,一门心思收藏名人书札。随着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收藏爱好者中眼力差的越来越多,贩假者开始肆无忌惮地销售假古董、假书画,名人书信造假也开始充斥在书摊、拍场。相对于书画、信札,模仿名人的签名要容易得多。这是我不轻易收藏签名本的根本原因。一本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初版签名本,则成为了我藏品中的“特例”。

如今的主人与曾经的主人

1997年,我从打过多年交道,口碑很好的一位书商手里买的。那时,一封朱自清的毛笔信也不过千八百元人民币,朱自清的这册签名本,卖者要价500元。签名本并非是抢手货,500元买一册签名书,价位很高了。不过,当时旧书市场和拍卖会几乎没有出现过朱自清的手迹,我还是痛快地接受了这个价格。

朱自清著《经典常谈》,是民国三十一年八月,国民图书出版社印行的初版32开土纸本。针对时人习读经典古书的困难,以精辟通俗的文字概括且系统地讲析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全书见解精辟,史笔卓越,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这册朱自清题赠吴之椿的签名本,封面有吴之椿工整的毛笔签名,大概是书出版后,朱自清即送给吴之椿,年代久远,吴之椿三个毛笔字,已经有些磨损了。扉页中间偏右方,朱自清用毛笔题写:

之椿兄教正

弟 朱自清

或许是匆忙所题,墨未干即合页,隐约见字洇至封面背面。

上款“之椿兄”即吴之椿。现在人们听到这个名字一定非常的生疏。民国时期,吴先生算得上是名教授。吴先生早年毕业于北大,曾参加五四运动,后赴欧美游学与罗家伦等人同学。回国后,供职于武汉国民政府,在不会说中国话的外交部长陈友仁手下任秘书长,与王世杰同事。北伐成功后,吴之椿又随老同学罗家伦北上京城,接收清华大学。吴先生在政法方面颇有造诣,于是出任清华大学的政治学系主任,也可以说清华的政治学系就是吴先生一手草创的。吴先生去西南联大之前,在南京的中研院工作。抗战时期吴教授带领全家艰难地来到了西南联大。学术上,吴之椿先生以深刻著称。吴先生的课讲得非常深刻,谈到斯宾塞以降的英国政治思潮,更是如数家珍。不过他和张奚若先生一样,都没写过大文章,但人们都知道他们是大学者,学问非常好。吴之椿先生偶尔写文章,也不是纯学术性的。不过,吴之椿并不是一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书呆子,他热衷于政治,抗战结束后,他与闻一多、钱端升等十几位西南联大的教授还曾联名写信给蒋介石与毛泽东,反对独裁,民主建国。建国后,吴之椿先生在北大任教,一九五二年成立北京政法学院时,他和钱端升等教授一起调到政法学院。

“常谈”诞生记

《经典常谈》初名为《古典常谈》,初稿是朱自清于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下半年,帶薪离校赴成都休假一年中写成的,近8万字。据《朱自清年谱》(姜建、吴为公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10月6日,西南联大1941年度第一学期开始上课。10月8日,朱自清动身返昆明,途经乐山、宜宾、泸州、叙永等地,10月30日由叙永抵昆明。返校后,朱自清辞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职,由闻一多正式接任。朱自清本学期开设“宋诗”“散文”和“大一国文”课等。教学之余,朱自清对《古典常谈》进行修订。1942年1月31日—2月2日,作《古典常谈》序。2月3日,朱自清“赴岗头村访杨振声。接受杨振声建议,将原书名《古典常谈》改为《经典常谈》。”(《朱自清年谱》姜建、吴为公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1942年4月5日,《<经典常谈>序》载《中学生》复刊第五十四期。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表达了他撰写该书的目的,是向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经典常谈》出版后,朱自清的好友叶圣陶先生先后在《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圣陶:《读<经典常谈>》。《中学生战时半月刊》第六十六期,1943年8月5日)和《国文杂志》(介绍《经典常谈》。《国文杂志》第二卷第二期,1943年8月15日)发表文章,宣传此书。他在《读<经典常谈>》说:“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这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读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学生如果自己在一大堆参考书里去摸索,费力甚多,所得未必会这么简明。”“但是这本书本来不是写给专家们看的,在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这本书正适合他们的理解能力跟所需分量。”在《介绍<经典常谈>》中,他又说:“作这种指导,即使自己是个专家,必须脱去个人的偏好与学术的架子,只站在普通人立场说话;对于所谓经典,指说固不需引经用典,但必须语语有据,而且是可靠的据,态度自然愈客观愈好,但必须‘了解的同情。朱先生这部书似乎能够做到了这些,所以是值得称赞的成绩。”

《经典常谈》自1942年8月由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后,1946年5月复由文光书店出版;1949年1月再次由文光书店出版。新中国后,继1980年三联书店重刊《经典常谈》后,直至2017年,全国范围内有几十家出版社先后出版此书。

猜你喜欢

古书吴先生西南联大
说春秋时人言及的古书“九丘”
西南联大
我和古书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野隐好读上古书》(美术作品)
一套古书 一段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