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开雷区,做个真正的聆听者

2022-05-30柏燕谊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9期
关键词:经验主义堂弟乌鸦

柏燕谊

既有的价值观、竞争的感受以及经验主义是聆听中的大忌。

通过前两期的分享,有读者反馈说,自己知道聆听很重要,也知道该听什么,可问题是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说话,和伴侣之间的话也是越来越少,完全没有聆听的场景。也许,是因为你在不经意间触碰了聆听的大忌。

带着既有的价值观聆听,容易评判对方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来找我咨询,第一句就是:“柏老师,我觉得我儿子人性本恶!”这话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赶忙问:“怎么给孩子扣这么大个帽子呀?说说看,他怎么让你感觉人性本恶了呢?”

那天,儿子主动要给她讲故事,讲的是小乌鸦找水喝。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一只乌鸦在沙漠里快渴死了,于是拼命找水喝。好不容易找到水,结果只有半瓶,它喝不着。于是,乌鸦灵机一动,往瓶子里扔了好多小石头,水就升上来了。乌鸦把水喝掉,高高兴兴地飞走了。

我说:“四五岁的男孩子给妈妈讲故事,这不挺好的吗?”妈妈摇摇头说:“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原来,儿子接着对她说,过了一会儿,小乌鸦又飞回来了。见瓶子里还剩下一些水,它一翅膀把水瓶打翻在地,水全都流到了沙子里。这时,小乌鸦才心满意足地飞走了。

转述完,妈妈依旧心有余悸:“柏老师,您不知道,听儿子续编这个故事,我都惊呆了,他怎么这么邪恶呀?为什么就不能把那口救命的水给其他小乌鸦留着呢?这么做不是损人不利己吗?这孩子从哪儿学的呀?”

“你是不是觉得孩子不懂得分享,没有爱护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啊?”妈妈疯狂点头,说:“没错!孩子这么小就这么邪恶,将来可怎么办啊?我担心是不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

见妈妈忧心忡忡,我及时打断了她:“如果不去考虑孩子续编的内容,只考虑他续编故事这件事,你是什么感觉呢?”听我这么问,妈妈立刻开心起来:“那我简直太骄傲了,4岁就会讲故事,还讲得那么活灵活现,多厉害啊!”然后,她叹了口气:“唉,可惜,讲的内容不怎么样,价值观有问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问题所在,这位妈妈只关注孩子讲了什么故事,却忽略了孩子续编故事的创造力,更忽略了这样的创造力完全符合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作为成年人,父母带着既有的价值观倾听孩子,很容易觉得孩子这个想法有问题。但事实却是,四五岁的孩子有一个心理任务,那就是完成对自我的更多体会和捍卫,拥有自我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至于有什么后果,他没有能力顾及和思考。

也就是说,孩子这么想完全是发展所需,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和价值观没有关系。别说是把水留给其他小乌鸦了,就算是他的亲弟弟,也会让他觉得妈妈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了,要想办法创造属于自己和妈妈两个人的专属时间、秘密和情感。

这就是第一个常见的聆听误区:不考虑倾诉对象的年龄、心理水平等,而是带着自己既有的价值观,对比两个人价值观的差异,必然觉得对方有问题,进而对对方进行价值观绑架,也就无法真正聆听对方了。

那么,这位妈妈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回应孩子:“宝宝,你编故事的能力太棒了,妈妈特别为你骄傲。”然后再试着引导孩子,让他知道这个行为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是,如果你是第二只小乌鸦,该怎么办呢?如果妈妈是第二只小乌鸦,一定会很伤心,因为水洒了,还得继续找水,可能就没有办法赶回家和你一起讲故事做游戏了。”

带着竞争的感受聆听,忘了欣赏对方

有位爸爸向我诉苦,说自己没法和儿子聊天,一聊天准吵架。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儿子问他:“爸爸,你知道中国的版图有多大吗?”然后就开始讲中国的地理。爸爸立刻回道:“你知道的这点皮毛跟我炫耀什么呀?我告诉你什么叫喀斯特地形,我告诉你火山是怎么来的,我告诉你……”结果可想而知。

听他这么说,我大概了解了这对父子的互动模式,于是和他确认道:“你的意思是,只要儿子说点啥,你就要把这个知识无限扩展,是吗?”爸爸斩钉截铁地回道:“是啊。他要跟我讲电影,我就告诉他没看过什么电影,帮他打开格局。他要跟我讲历史,我就给他从秦始皇讲起,我儿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听完我就乐了,调侃道:“你是没有同龄人可比了吗?非得跟你儿子比个高低输赢?”他摇头,表示自己没有要跟儿子比。“可是,你干的这些事都是在跟儿子比啊。”

孩子把自己新学到的东西、新奇的事情跟爸爸分享,满心期待着爸爸对自己说:“儿子,你知道这么多呀,太棒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你还知道什么呀?”这才是帮助孩子拓宽视野。而这位爸爸其实是在打着拓宽视野的名义和儿子竞争:“小子,我是你老子,你别在我这儿炫耀。我告诉你,你知道的这些还不如我的十分之一呢!”然后,他开始用各种证据和素材向儿子证明:你不行,我行。这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打击孩子,孩子自然不爱和爸爸聊天了。

“我猜,要么你跟你爸竞争过,要么就是和自己的兄弟竞争过。”“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有点明白了,我可能是把儿子当成我堂弟了。”原来,堂弟从小在他家和他一起长大。妈妈平时总夸堂弟,还说堂弟是客人,要他多谦让。所以,他觉得妈妈更爱堂弟,一直想证明给妈妈看:我才是最好的。然而,这是他自己内心的结,其他人并不明了,这场竞争也就成了不可能有结局的臆想。在和孩子沟通时,过往的感受和机制被触发,也才有了上面我们看到的亲子互动模式。

带着竞争的感受去聆听时,我们就无法真正听到对方,也无法给予对方回应,比如夸奖、赞美等。

带着经验主义聆听,喜欢打断对方

有位咨询师朋友最近很苦恼,她说自己在外面给别人做咨询特别有效,可在自己家却连和孩子沟通都困难,一言不合就吵架。一天晚上,她和儿子只说了两句话就吵起来了。孩子说:“我们班学习委员是个女孩,体育委员是个男孩,他们俩……”孩子还没说完,朋友立刻侦探附体:“他俩是不是早恋了?是不是被老师说了?”孩子一下就火了:“妈,你的思想能不这么肮脏、龌龊吗?”朋友很委屈:“他居然说我思想肮脏、龌龊,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啊?”

我想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生气,于是问朋友孩子要说的到底是什么事。原来,学习委员和体育委员是因为物品的归属问题发生了矛盾,和早恋无关。我说:“你为什么一上来就断定他要说的是早恋的话题呢?”“哎呀,来找我做咨询的青春期孩子,十个有八个都有这方面的问题。”“这就是经验主义。你忘了咨询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聆听吗,怎么在自己家就不好使了呢?”

当别人向我们倾诉时,更多希望我们能够做个安静的聆听者。如果带着经验主义聆听,我们就很容易打断对方,甚至误解对方的意思,对他的表达没有给予充分的倾听和尊重。这样的聆听是無效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带着既有的价值观聆听,很容易失了客观,妄加评判。带着竞争的感受聆听,一心想压倒对方,也就忘了欣赏;带着经验主义聆听,打断或误解对方,沟通也就终止了。只有避开这些雷区,我们才有机会真正听见对方。

猜你喜欢

经验主义堂弟乌鸦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数据与语境
——第十七届《哲学分析》论坛专题研讨之二
思 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方言趣事
小乌鸦
小小机灵鬼
乌鸦喝水后传
我的聋哑堂弟
可爱的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