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探索

2022-05-30罗艳霞姚晓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委会思政群众

罗艳霞 姚晓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政治课堂上进行了改革。下面以中职二年级的课程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探索。

一、要善于寻找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链接事件,挖掘“大社会”进入“小课堂”的源泉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集中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意志,具有明显政治性和思想性,要用科学而系统的理论武装学生,为了避免刻板、说教、灌输的“痕迹”,实现“铸魂育人春风化雨”的目的 ,思政教师必须善于寻找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链接事件,挖掘“大社会”进入“小课堂”的源泉。

新形势下,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以往讲授这个内容,我们只是让学生学习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意义和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结果往往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完全感受不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魅力和群众自治组织的鲜活存在,更感受不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所以,笔者尝试性地改变了自己的传统做法,寻找现实生活中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密切联系的“事件”,一個非常关键的切入点就是——村(居)委会,这个学生既熟悉又非常陌生的组织。熟悉的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守护社区或村居,发挥的重大作用有目共睹;陌生的是作为普通的学生,与村(居)委会的接触和联系确实不多,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基层自治组织对国家管理、社区治理、个人生活的意义,也不理解完善包括基层自治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笔者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通过“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布置社会探究活动,深入挖掘大社会进入小课堂的源泉。

通过调查问卷摸底了解学生对自己所在村(居)委会的知晓程度,并要求他们去走访自己所在村(居)委会,了解村(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和主要职责,采访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制作“我和我的村(居)委会”课件或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平台,准备课堂分享。

学生首次探究活动完成后,笔者将收集到的作业素材进行汇总和整理,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表1)。

二、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科学组织课堂活动,搭建“大社会”进入“小课堂”的平台

经过前期的课前调查和实践探究,笔者掌握了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的一手“大社会”素材以及学生初步的探究成果。接下来,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科学组织课堂活动,搭建大社会进入小课堂的平台,具体教学环节见表2、表3、表4、表5。

(一)探究成果展示环节——各抒己见

通过组织三个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或小组的调查和探究结果,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锻炼敢于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出更多自己的“声音”,学会表达和倾听;学生收集到、感悟到的第一手资料的分享,可以使思政课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使思政课的理论来源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探、所感、所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二)学习提升环节——名师讲堂

在学生分享完探究的成果后,教师及时对学生形成的单一的、表面的认知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科学的认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深入认识基层自治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新格局、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实效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三)感悟深化环节——明理悟道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和学习感悟。

通过学生发表感悟,教师总结提升,让思政课的教学找到落脚点,从学生自身出发再回到学生自身,紧贴生活,让学生发自内心真正地去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认可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积极主动配合、支持、参与社区的工作,提升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

(四)师生评价环节——齐齐点赞

对学习全过程的跟踪、评价、总结,可以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及时对学生、同伴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督导、肯定和反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未来开展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要真正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规划“小课堂”走进“大社会”的路径

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小课堂和大社会更紧密地结合。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基层自治组织就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当地基层的民主政治生活(表6)。

“思政小课堂”会结束,但“社会大课堂”是生生不息的,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课后拓展的内容,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真正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规划小课堂走进大社会的路径。

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实践探索的成效

(一)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朋辈示范与教师导学三者的有机融合

通过课前的调查、探究活动推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通过学生的课堂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实现了朋辈示范教育;通过名师讲堂、明理悟道以及教师对整个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充分体现了教师导学作用。

(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通过课程学习任务前置,运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开展了课前调查和采访,培养提高学生的调查、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各抒己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制作课件、视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全面、深入看问题的能力;学会倾听、欣赏、包容他人的能力。

(三)充分体现了思政课鲜活的生命力

通过课前探究并生成第一手资料,使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教育教学服务于生活;通过策划践行,学生用具体行动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实现了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通过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猜你喜欢

委会思政群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新形势下检委会改革的路径思考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中韩渔委会就2017年相互入渔安排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