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专题教学中地域特色教学资源的内涵及开发策略

2022-05-30方铁民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特色

方铁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要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改变过去知识本位、以语文知识点组织课程内容的编写思路。”“加强对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活资源和地域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机构“要服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开发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因此,结合地域文化开发相应的专题教学特色资源,是新一轮中职语文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语文新课改中专题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一、地域特色教学资源的内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对开发地域特色资源要求如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检索,以及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和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本地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俚语,以及本地区特色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尝试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学习资源,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从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出,地域特色资源是指本地区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俚语及特色行企的发展状况等。

以岭南地域特色教学资源开发为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专题教学的要求,我们着重要开发以中山市为主、辐射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的自然景观、节日习俗、地方民俗、文化名人、革命文化和工匠精神等方面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音像、图片等多种形式。比如孙中山故居、烟洲书院、阜峰文塔等名胜古迹,农历三月初三、元宵节、端午节、七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地方民歌、小榄菊花会、沙溪鹤舞、崖口飘色、黄圃麒麟舞等地方民俗,孙中山、杨仙逸、郑观应、陆皓东、杨鹤龄、郑君里、阮雪榆、萧友梅、容国团等一批历史名人,孙中山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黄圃烈士陵园、沙溪镇“小延安”——申明亭革命史迹馆、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杨仙逸墓等革命遗址,古镇灯饰、大涌红木家具、小榄五金、沙溪凉茶、黄圃腊味等一批特色行企。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丰富的地域资源将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也有利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地域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原则

地域特色资源的开发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更科学有效地进行资源开发。

1.导向性和特色性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从理念、内容到策略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重新进行了界定和规范,可以说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指南针。因此,在中职文地域特色教学资源开发中,我们应当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强化地域特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开发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是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名片”,对本地学生来说更接地气,地域资源开发的目的既是更好地为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服务,也是为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乡土文化服务。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地域特色资源開发要尽可能选择能反映地方特色的历史、自然、人文等教学资源,这些富有代表性的地域教学资源是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认同感、培养其“文化传承与参与”素养的重要的精神土壤。

2.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地域教学资源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开展,例如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等方法,科学的方法有助于更好更有效地达成目标。对于地域资源,即使在此生活和工作,但仅凭个人的印象是很有限的,要想全面系统地搜集本地的特色资源,必须查阅相关文献,以岭南地区为例,《岭南文化与孙中山》《岭南文化》《岭南文化读本》《中山客》《乡土中山》等书籍里就有很多关于岭南地域文化内容的介绍。当然,要想详细深入地进行了解,还需开展调查研究,甚至是实地考察,这对了解乃至理解地域文化是很有裨益的。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所以,在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拟开发的资源是否与语文课程标准里所列的专题贴近,即找准“融合点”,不能盲目地为了开发资源而开发资源。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学专业等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加工所开发的资源,提升地域资源的使用效率。

3.时代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地域文化是在不断发展的,不只代表过去,还代表着现在和将来。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语文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适时融入新的地域特色资源。因此,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不能局限于过去的地域资源,还要着眼于当地的社会发展,不断补充新创造出来的生成性资源,体现可持续性的课程开发理念。以岭南地区为例,在“工匠精神”的资源开发中,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专项试验资深技师、成长于核电一线的“工人院士”周创彬;广东茂化建集团有限公司焊接培训师杜广华熟练掌握“左右手焊接,镜子反照焊接,加长焊把远距离焊接”三门绝技;佛山饶宝莲金铜凿剪纸艺术馆馆长、工艺美术大师饶宝莲“复活”失传30多年的铜凿剪纸技艺等“南粤工匠”事迹,还有中山市的古镇灯饰、大涌红木、沙溪凉茶、黄圃腊味等产业发展,这些体现当地时代发展的特色资源如果很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能使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当然,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不是静态的,这就体现了开发过程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这些素材资源有创造性地进行加工改造,从而把最具有课程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语文核心素养。

三、地域特色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地域特色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地域特色资源开发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1.紧扣特色,以点带面

所谓特色,一定是本地区独有的,比如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俚语,以及当地的特色行企等。这些资源分布在当地,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开发这些地域资源,从本质上来说,可以让语文学科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还原语文学科的特性;从功能上来说,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参观调查,甚至辅以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的理念特点,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岭南特色资源内容丰富,开发之前一定要做好调研,以点带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通过对中山市中职学生的调研发现,学生对岭南特色资源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对岭南特色资源“非常喜欢”和“比较了解”的分别是62.5%和28.8%,而对中山特色资源“比较了解”的达到73.2%。由此可见,中山市的中职学生对本地的特色资源相对熟悉和喜爱,限于生活经历和其他原因,对岭南其他地方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资源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兼顾学生的兴趣点和薄弱点。从地域层面来说,特色资源开发要以中山市特色资源为点,辐射带动整个岭南特色资源的开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又可以慢慢拓展到省内其他地区,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延伸学生的了解面;从类别层面来说,特色资源开发要以自然景观、风俗民情等学生相对比较了解的资源为点,再辐射到其他类别资源的开发,让学生通过考察、调查乃至研学等方式参与资源开发,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务。

2.对应专题,分类整合

资源的开发不是盲目的,不能为了开发而开发,因此首要的是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做好资源的定位和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职语文教学要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并兼顾字、词、句、篇的学习,按照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将语文学习内容划分为15个专题。为此,我们将专题分解成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细分若干个任务。对应不同的专题及其任务,按照语文教学的进展阶段及不同的任务,确定地域资源的具体内容指向,做好分类整合,并建立资源库,共建共享。

例如“中外文学作品选读”这一专题,我们设计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秋思各不同”“陵墓前的追思”“谁不说咱家乡美”“悠悠赤子心”等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为例,教材内容我们选取了《瓦尔登湖》《赤壁赋》《离太阳最近的树》《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地域特色资源则以中山树木园、中山翠亨湿地公园、中山古村落等自然保护良好的人文景观素材融入。再以“悠悠赤子心”主题为例,教材内容选取了《合欢树》《父亲的手提箱》《我与地坛》等篇目,地域特色资源则融入中山詹园、中山慈善万人行、港园村胡氏宗祠(手绘《二十四孝图》)等内容。这些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在考察、调研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潜移默化熏陶了情感。

3.结合教学,加工制作

归根到底,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到教学中,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地域特色资源就其本身而言是静态的,但就其开发过程而言又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性体现在对地域资源的加工制作上。地域特色资源的形式主要包括文本、音像、图片等,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时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必要的加工制作。

一是文本加工。有些文本比较长,需要节选其中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部分;有的文本材料需要从几个文本中进行综合;还有的只能找到相关素材,没有现成的合适的文本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素材进行文本加工。例如在人文景观中关于牌坊这一主题,岭南有很多牌坊,相关资料都散落在不同的文献或资源中,我们将有关牌坊的文字提取出来,形成总体的文本资源。在地域文化资源中,即使同一文化资源,也有不同的介绍,例如金钟湖水库、阜峰文笔塔等资源,我们根据教学需要,将其简化重构,形成能在课堂应用的材料。

二是音像制作。有些资源是有视频材料的,因为用途不同,视频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我们根据教学需要,将已有视频资源进行剪辑,例如金钟水库的视频,介绍了地貌、水库大小、形态、水深、生态环境、文化等,我们选取教学所需,跟文化相关等片段。在同类视频中,如最美村落左步村、南塘村、翠亨村等,我们截取所需视频频段进行重新编辑。另外,有些地域资源本身就缺少音像素材,也同样需要我们自行录制或拍摄。

三是微课制作。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录制了大量微课视频,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例如课前制作相关微课,帮助学生做好预习;课中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帮助学生理解學习内容;甚至课后也可利用微课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总而言之,地域特色资源开发是中职语文新课改、新课标下一项重要的教改内容,既符合语文学科本质,又能借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倪文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20年度重点课题“新课标下中职语文地域特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编号:A2020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