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庙”的古今变迁

2022-05-30苏明奎

北京纪事 2022年9期
关键词:燃灯文庙宝塔

苏明奎

“三教庙”坐落于北运河西畔,通州旧城北部区域大成街北侧,由三座独立的庙宇——儒家的文庙、佛教的佑胜教寺与道教的紫清宫组成,三庙呈“品”字形布列在通州州治衙署的西围墙一侧。

作为北运河文化带的地标性建筑,“三教庙”是通州古代文化遗存的精华,集中体现了通州历史文化开放与包容的特性。

“三教庙”的历史发展

文庙(又称学宫)在三座庙宇中居于首位,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比北京孔庙早建4年,历经元、明、清三朝22次重修扩建。20世纪以来,通州文庙几经拆建、征用和修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通州时,泮池和泮桥均被损毁,仅留下部分残存的桥墩。1933年此地作为蓟密非战区行辕公署使用。1935年为伪冀东政府所在地。

此后,冀东十四军分区、河北省通县专署均曾先后设此。1958年北京花丝镶嵌厂迁至此地,对原殿宇建筑多有改建,仅余大成殿、杏坛、泮池、古井与古槐。2003年工厂破产后,转由通州区文化委员会管理使用,该单位开始对文庙部分建筑进行修缮和复建。2008年,文庙中轴线上的建筑全部恢复,文庙西路建筑也在2016年恢复完毕。2021年,通州启动“三庙一塔”文物保护工程计划,泮池、泮桥得以重现,圣训亭也遵照历史文献得到了改建。

文庙左后侧的紫清宫,是道教宫观。紫清宫中主祀道教中最高的三尊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与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新中国成立后,紫清宫为河北省通县专区政府所使用。1958年为北京花丝镶嵌厂使用,1959年6月尚完整存在。2004年启动修缮工作。紫清宫的修建联系着地方民众祈求风调雨顺的朴素思想。相传紫清宫掌管抗旱,庙内曾塑有太上老君徒弟哪吒三太子像,活灵活现,引人喜爱。因哪吒能呼风唤雨,每遇旱情,人群皆来此庙祭拜哪吒。

文庙右后侧的佑胜教寺,俗称塔庵。佑胜教寺早年规模宏大,如今只遗存一处光明殿、一棵古树和一尊标有“燃灯佛塔”的大香炉,还有巍然屹立的燃灯佛塔。燃灯塔民间又称北关塔、通州塔,北周末期建塔后,经唐贞观、辽重熙、元大德、明成化重修,因藏有燃灯佛舍利子而称燃灯佛塔。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窜犯通州时,塔上许多铜铃被击断失落,寺内所存的民国石碑记录了这一罪行。1976年唐山地震中莲花塔顶砖石跌落,塔身酥裂岌岌可危。1985年,市文物局和通县政府筹资抢救修缮,修复塔基、重修塔刹、补配铜铃,再现了燃灯古塔“千尺巍峨,半空铃语”的雄姿。

三座庙宇虽然供奉着儒教、佛教与道教的不同神像,但其在民众的信仰實践中却存在彼此影响的交互关系。

多元互映的信仰图景

“三教庙”的信仰体系不仅在寺庙的命名方式及其相关的传说中有所体现,近来研究者对紫清宫建造时间的质疑也为此地佛教与道教混融共存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目前有关紫清宫的记述中,提到宫殿内供有太上老君的神像,但因为“大殿壁上所绘的哪吒传说中可以呼风唤雨,于是每遇干旱,老百姓便会来这儿烧香磕头,但求的不是太上老君,而是宫中大殿壁画上绘的红孩儿”。故而紫清宫俗称“红孩儿庙”。此处不知是记述有误,或是民间确实存在红孩儿与哪吒二神混同的现象。

在燃灯塔的民间传说中,存在道教神与佛教神同时出现于一个传说文本中的情况。燃灯塔的传说最有名的要数与运河相关的“宝塔镇河妖”。传说通惠河内有鳌鱼精作祟,不仅破坏水质,致使鱼儿减少,还打翻河上来往的渔船。土地公知道后托梦百姓修建宝塔,方能制服妖怪。百姓花费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建好宝塔,此后再无灾难。另一传说与此相似,老百姓与作怪的白龙斗智斗勇,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派天神下凡为百姓建宝塔,最终以燃灯佛的神力将白龙镇在了塔下。民众在这则传说的讲述中还将其与燃灯塔顶的榆树联系在了一起:

燃灯佛还派来两位光明使者——塔鹰和金鸡镇守宝塔。后来塔鹰被佛祖召回西天,金鸡恋恋不舍。分别时金鸡忧伤地对塔鹰说:“你走后,我将形单影只,连给我遮阳光的都没有了。”塔鹰闻听此言,就衔来一枚榆钱,不久古塔上就长出了一棵神奇的塔榆。

燃灯佛本是佛教神,但与其相关的传说却出现了玉皇大帝和土地公等道教神,这体现了通州地区民间信仰的多元特性。通州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历史经由民众的幻想与宝塔、运河和榆树等风物结合形成风物传说,在敬神拜佛的神圣活动中传递着民众祈福保运的普适愿望,作为物质实存的地方风物又为传说的讲述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有关紫清宫建造时间的讨论,也从侧面反映了研究者探索“三教庙”多元信仰的尝试。根据碑文判断,“紫清宫是光绪壬午(1882年)前,子固先生将紫清真君从佑胜教寺后殿移至东侧,建为专祠。”这不仅说明了紫清宫的修建时间为光绪年间,还说明了此地佛教与道教混融的特点。

文庙、紫清宫和佑胜教寺作为北运河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塑造了通州地区多元互映的信仰图景,是此地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文化特点的重要见证。

“三教庙”的当下实践

“三教庙”历经岁月的洗礼,继续以新的面貌在当下焕发生机与活力。修缮工作全面完成后,“三教庙”成为民众开展文化实践的重要场所。每逢重要的时间节点,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以庙会为依托,热闹非凡的文化活动不仅涵盖佛教、儒教等元素,还突破了地域限制,全面展示着京杭大运河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譬如,2018年,通州区民族小学在文庙首办开笔礼。开笔礼,俗称“破蒙”,从春秋孔子时代流传至今,乃“人生第一大礼”。孩子们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不仅培养了对圣贤师长的恭敬心、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还树立了求学求知的人生志向。

“三教庙”将庙会活动与运河文化相连,为老百姓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2014年,通州区第七届“三教庙”春节文化庙会以“逛新春庙会赏民俗风情祈国泰民安”为主题,组织展览展示、传统游艺、年货展销等多种活动。举办二十四孝传统文化展、运河出土皇木展、京津冀潮白风情摄影展等多种展览,以及儒家迎新、状元桥——投币祈福、祈福纳祥迎财等涵盖佛教、儒教的多项活动。

如今,“三教庙”虽然已经无法再现通州作为帝国漕运重镇时“万国朝宗”“商贾云集”的盛景,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整体推进,“三教庙”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U”字形司空分署街将“三庙一塔”景区、北京国际财富中心等环绕其中,构造出城市副中心古今交融的文化景观。

编辑 韩旭

猜你喜欢

燃灯文庙宝塔
红船开新宇,宝塔耀中华
想让孩子飞出大山——关于“燃灯”校长张桂梅的作文素材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八月节令殊胜之燃灯佛 此法本来无所得 多生受记有燃灯
文庙开笔大典
九月节令果实之石榴 燃灯疑夜火 辖珠胜早梅
文化宝塔 魅力绽放
是谁找回了玲珑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