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传统文化深耕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2022-05-30哈尔滨市文昌小学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剪纸劳动技能

哈尔滨市文昌小学秉承“尊重生命 精彩生命”的办学理念,践行“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育人目标,将“自尊互爱 明礼诚信”的校训贯穿教书育人的始终,用尊重文化浸潤学生的心灵。多年来,学校紧紧依托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扎实开展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传统文化精神为引领,健全体系,丰富课程设置

从国家发展的大方针能看出我国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同时也更加明确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紧跟教育前沿的步伐,确立了“传统文化下的劳动教育”这一特色,力争指导学生做有中国根的中国人,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人生。

1.架构“124”特色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在落实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现有课时的基础上,在已有“1+成长”课程体系下,依托学校特色传统劳动,以“124”劳动教育模式实施劳动教育。“1”个核心,即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为核心;架构“2”个体系:《文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文昌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梳理归纳以梯度、门类、系列纵横交错的生活技能、手工技能、美食技能、实践体验技能的“4”大类传统劳动教育近 50 项课程。既有诸如“快乐巧巧手”“我是整理小达人”等以低年级凸显“趣”为主发现劳动之美的课程;又有来源“中国心” 的“百变布老虎”“多彩布鱼”“非遗剪纸、扎染”等凸显中年级以“实”为主的课程;还有提升新型劳动者技能的“红领巾小创客”系列、“创新传统游戏工具”,“创意灯笼送祝福”等凸显“新”为主的高年级课程。

2.开发校本特色劳动教育指导手册

课程是文化的载体,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学校有着厚重的人文积淀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劳动教育课题组针对各年级实际情况,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具体的劳动教育要求;同时依据校情,从传统技艺、文化习俗、环保创新等多维度切入,充分挖掘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教育资源,打开劳动教育新局面,打造文昌小学劳动教育的新文化标识。

3.融合学科资源多元开展劳动教育

学校注重学科教学与传统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基于各学科教学资源融合劳动体验教育:与技术学科相融合,教学生学会使用工具; 与美术学科相融合,指导学生在劳动材料上作画;与数学、语文相融合,分享劳动感受……以此来促进学校传统劳动教育的实施,形成多元化的教育内容。

劳动课程在目标上与德、智、体、美融通,在内容上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形式上“线上+线下”融合,在实施中链接家、校、社,在过程中突出学年有主题、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劳动课程中认知、体验、探究、创造。五育并举的同时汲取传统民间艺术的丰厚滋养,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二、以特色活动为媒介,搭建平台,拓宽实施路径

依据《文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以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内涵、弘扬劳动精神为宗旨拓宽劳动教育载体,丰富劳动教育活动,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分层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以此推进高质量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1.依托传统节日,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学校注重开发劳动资源,坚持从校园文化入手,教师结合学校楼廊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具有节日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五彩端午情”“多福饺子”主题的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相关的传说、各地习俗的同时学会了包粽子、缠菱角、包饺子等技能。每到节日时学生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准备,家长更是为孩子娴熟的技能连连点赞。

除传统节日外,学校还有自己特殊的“劳动节”。 学校从 2019 年起每年 5 月都举行文昌特色“劳动节”。2020年 疫情期间,文昌第二届“劳动节”结合居家劳动课程设置《体验劳动幸福 分享劳动快乐——自理小能手居家活动清单》,组织开展了以“学本领 练本领 我收获 我快乐”为主题的“云端线上劳动节”活动。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劳动的价值和父母的辛苦,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

2.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以“自己的事情自觉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社会的事情学着做”为梯度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集体劳动展示活动。在学校“六一露一手”活动中,学生以学年为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学生在动动脑、动动手、出出力、流流汗中收获着劳动的幸福、感悟着成长的自信。

学校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由于疫情,此项活动主要在校内开展,与垃圾分类活动相结合。高年级每周一个班级在学校垃圾转运处进行垃圾分类的指导和实践。这不仅让学生做到了知行合一, 发挥了“劳动教育”的辐射作用,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激情,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传承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学校本着尊重教师智慧和学生成长的需求,以传统为根基开展了“彩绘京剧脸谱”“布艺”“剪纸”“扎染”等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彩绘京剧脸谱”作为典型的劳动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戴着自己动手绘制的脸谱,展示自编的戏曲操,既提升了绘制技能,还陶冶了情操。学校的剪纸课程可谓是独具特色,执教的郭冬梅老师得到了剪纸艺人母亲的优秀传承,把剪纸的多种形式、多种剪法都一一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使用工具,同时更传承了剪纸这项传统文化。

三、以家校社三力联动为渠道,多方赋能,凝聚共育力量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三者紧密联系,互相沟通,形成合力,能提高劳动教育的成效。学校致力于整合家、校、社资源,凝聚共育力量。一是充分发挥家长特长和自身职业优势,邀请他们参与劳动课程构建,成立“家长义工”队伍,让义工课堂成为学生“工匠精神”和职业规划的启蒙地。学校邀请会烘焙的家长带领学生制作月饼,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请医生家长讲爱岗敬业故事;请民间剪纸艺人表演传统手工绝活,演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奥妙与魅力,既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又助推了学校的劳动教育的发展;二是借助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手册等传递科学的育子经验,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沟通“高速桥”, 家长与学校形成共识;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学生劳动教育阵地,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劳动技能后,学校倡导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事情学着做”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学校以班级为载体,以家委会为依托,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公益劳动:端午节和社区老人一同包粽子、周末到中央大街义卖、助老助残、绿化美化等,增强学生服务他人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德心、爱心。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开创精彩未来。学生只有学会劳动技能,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我们相信,在“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育人目标的指引下,学校会继续和着岁月的节拍,唱着美丽动听的歌谣,让学生体验劳动快乐、享受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剪纸劳动技能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剪纸
画唇技能轻松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