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新课标,发展与创新劳动教育

2022-05-30洪璇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植树节研学标本

洪璇

本次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探究主题是“做绿色公民、为保护共享绿色地球做贡献”。该主题属于职业体验及劳育、美育的跨学科体验学习的领域,融合了探究考察、社会服务、亲身体验等活动形式,并渗透了环保教育、生命教育。

一、案例探究实践

(一)探究目标

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采用沉浸式研学方式,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探究绿色环保的体验课程,体验树林里多样化的生命、亲手制作植物标本和植树节邮票。

(1)游览都市森林氧吧——广州义务植树公园: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学生逃离喧嚣的城市,告别污染的废气,走进充满生机的树林,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体会泥土的味道;观察树林里的生命(如小鸟、蚯蚓等)。

(2)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为绿色家园做贡献的活动:了解植树节的由来和现状、植树的过程、设计植树节邮票。

(3)体验植物标本的制作:让学生了解标本的作用、学会制作简单的植物标本、懂得保存标本的要求和方法。

(二)探究内容

(1)知识内容。有氧活动、有氧呼吸、生命、植树节、邮票、标本、人与自然。

(2)技能内容。学会观察、设计植树节邮票,制作植物标本,劳动。

(3)素质内容。美育与德育相融合。

(三)探究线索

入广州义务植树公园游览参观——体验有氧呼吸活动——观察树林生命活动——了解植树节相关理论知识——体验设计植树节邮票活动——体验制作植物标本活动——了解植物标本的作用和保存方法等理论知识——体验义务植树活动——游学分享总结。

(四)探究形式

(1)知识探索和娱乐高度结合:做到寓教于乐。

(2)全身心参与户外活动:充分发挥各种感知器官,让学生在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中感悟生命的多样化和伟大。

(3)个体参与和团体互助活动相融合: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五)探究成果

(1)个性化的邮票设计图纸;

(2)个性化的植物标本;

(3)个性化的挂牌;

(4)小树及与小树一起成长的照片;

(5)游学心得体会。

(六)探究方案

该次综合实践活动全程有指导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辅导(家长也可以申请加入该次活动),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以下方案。

活动主题:做绿色公民、为保护共享绿色地球做贡献。

活动地点:广州义务植树公园。

活动时间:3月的某个周末。

活动参与人员:小学4年级学生及老师。(见表1)

二、案例总结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要求,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按照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本次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充分贯彻了《意见》的要求,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也让我们对劳动教育有了进一步理解与反思。

(一)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将劳动纳入必修课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开设劳动课的意义。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模式、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也是该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遵循。

(二)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任务和新的历史意义,学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全過程全方位推进人才培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第一,劳动教育可以增强体质和磨炼意志。学生参与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活和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在劳动中掌握技能和克服困难,领悟到战胜困难才能获得成功。在本次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慢慢培养了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了自我承受能力、形成了自我修复能力,在劳动锻炼中形成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身体素质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体质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第二,劳动教育可以培育良好品格。劳动教育引导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端正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形成了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培育了热爱劳动和爱护人民的道德情感,促进了个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劳动教育唤醒了内在生命意识。热爱劳动是一种积极的乐观态度和积极的生活习惯,在本次活动中,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得以激发,将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学习中,促进生命力的培育。

(三)劳动教育的素质育人模式新尝试

1.劳动教育融入公共基础课发挥育人功能

公共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学习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入校园,学生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任务和生活环境。学习任务十分艰巨,既要学基础知识,也要学专业技能;要研究科学的方法,也要进行实验和练习操作;要学会做事,也要学懂道理。学校里的各个学科的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循序渐进的,只有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持之以恒,慢慢地积累知识。本次实践活动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学生优良品格形成的有效培育路径。

2.劳动教育融入公共课创新育人模式

(1)深入劳动场景,亲身体验劳动

劳动教育应当传授给学生劳动技能,不能局限于教室内,要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入劳动场景体验劳动的辛苦、体验劳动的乐趣。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明白劳动不易的基础上,可以形成更加尊重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珍惜生活、热爱劳动的观念。

(2)用好红色资源,坚定文化自信

开展劳动教育可以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奋进力量。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发扬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中升华人生价值,展现主人翁风采。本次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劳动教育之中,激发学生昂扬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创新育人新模式。

(3)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协同发展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分支,研学旅行对应的是考察探究,劳动教育对应的是职业体验。但是鉴于研学旅行更广阔的空间和劳动教育更深刻的内涵,二者的独立地位愈加凸显。第一,应增加研学旅行等活动主题设计中的劳动教育内容。第二,通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幸福生活能力。第三,通过研学旅行的项目化形式驱动学生深度参与劳动教育。本案例将育人理念深度融入社会、自然等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发展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

劳动教育赋予学生更加鲜明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新时代学生要在劳动中展现精神面貌,在劳动中提高技能水平,在劳动中培育爱国情感,在劳动中修正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杨海文.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青年报,2022-4-4.

猜你喜欢

植树节研学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收获满满的植树节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快乐植树节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