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法下会计课堂改革调查研究报告

2022-05-30黄华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班级传统教学模式

黄华燕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堂的结合,产生的新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报告以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混合式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应用的实践效果,主要用于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以及在混合式教学法下如何更好开展会计课程的改革,为中职会计教学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调查对象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解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法的看法,以及更好地制定混合式教学法下会计课堂的改革策略,笔者于2020年9月开始,对本校会计专业师生开展混合式教学法下会计课堂的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改革前后的调查数据收集,旨在调查现阶段本校的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与混合式教学实施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的对比,探寻现有会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这些问题,提出更有效、更受学生喜爱的会计教学模式。二是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了解情况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会计课程教学成效的调查,主要根据混合式教学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检验新模式下会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

(二)样本与数据收集

为了提高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进行教学改革前,需对实验班的学生会计考试成绩及班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两者都接近的班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取了20级会计1班和2班为研究分析对象,课程选取的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会计。1班为对照班级,采用原有的授课方式,2班为实验班级,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本调查分别在课程改革前和课程改革后两个阶段发放问卷,两次共发放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样本为180份,有效率为96.8%。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会计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此阶段的调研选择了20级会计专业1班和2班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原因是这两个班级的课程教学内容、进度,学习成绩等情况都比较相近。此次调研1班为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班为实验班级,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实践教学,最后在学期末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在混合式教学的影响下,分析其在知识认知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一)学生对传统课堂和混合式课堂的满意度分析

调查问卷中,有关学生对传统会计课堂的情感体验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题中3.8%的学生比较喜欢,31.5%的学生认为一般喜欢,58.6%的学生不太喜欢传统教学方式,6.1%的学生很不喜欢。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会计课堂并不认同,随机访谈发现,学生们认为这种授课方式单一无聊、理论知识过多,缺乏实际练习。

在对混合式课堂满意度调查中,十分喜欢的比例为30%,比较喜欢为40%,喜爱程度占了70%,由此可见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混合式课堂是认可甚至喜爱的,有些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当然也有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表示还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更喜欢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导致这种态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部分学生在课前自学部分不能很好地吃透学习内容;二是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使得他们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更倾向于教师课上逐个讲解知识点的传统授课模式。对于新型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学习、小组展示、探究式学习等接受起来较慢。而混合式课堂无论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还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要求较高,这部分学生往后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引导和训练。

(二)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法的了解程度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表1),学生们在课堂改革前对混合式这种教学模式完全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学生们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改革前后学生学习成绩调查分析

在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前,针对基础会计已有的知识进行了教學测验,两个会计班级均采用同一试卷,试卷采用百分制,原会计课程授课教师为同一老师。该前测的目的是用来检测对照班(1班)与实验班(2班)在混合式课堂教学实验开始前,两个班级的会计课程成绩是否相近。如表2所示,对两个班级在教学改革前的会计课程测验平均成绩分别为70.76分和69.58分,1班比2班平均分多1.18分。标准差方面,两个班级的分数的离散程度相差不大。而从P值上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在改革教学前成绩十分相近(P>0.05)。因此在教学实验前,两个班级的会计成绩基本相同。

在实施了一个学期的混合式课堂教学实践改革后,以学期末对1班和2班进行了会计成绩后测。数据结果主要验证混合式课堂实验教学后,2班的会计成绩有无明显提高。通过收集学生的会计考试期末成绩并对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

由表3不难看出,在教学改革后,两班的平均值差值增大。2班的平均分为79.17分,1班的平均分75.93分,2班比1班的平均成绩多岀4.22分。此外P值小于0.05,说明教学改革后1班与2班的成绩是具有显著差异性的。

通过图2改革后两个班级期末总成绩的对比数据可以发现2班的整体成绩要好于1班,其中81-90分的占8人,而1班只有3人。在71-80分之间的2班级学生共计有20人,是1班级的2倍。在61-70分之间2班有13人,而1班级在这一分数阶段的学生最多,共计有24人。51-60分之间的学生2班有4人,而1班级则有9人。30-50分的2班一个都没有,但1班却有2人。

(四)实验班(2班)不同分数层次学生成绩前测后测对比

图2的数据对比表明,混合式课堂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分析教学改革对各个分数阶段的学生的受益情况,对实验班前测和后测成绩的不同分数阶段进行了对比。

据表4可知,2班的学生在采用了混合式课堂教学后,各个分数阶段学生的会计测评成绩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81-90分的学生由前测的7个增加到8个,增长不太明显。较为明显的是71-80分的学生,前测、后测增加了9个,可见这个阶段的学生受新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61-70分阶段的学生减少了4个,说明这段的学生向上一级的分数段迈进了。受教学改革变化比较明显的还有30-60分数段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大多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学习能力有所欠缺。但经过几个月的新模式教学改革,51-60分阶段的学生由8个下降到4个,30-50分阶段的学生甚至从2个下降到0个,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因为该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了对学习感兴趣或者能学会的现象。

为了提高总成绩数据的合理性和可信度,现对以上用于对比的总成绩的数来源作简单说明,总成绩数据其实就是教学考核评价的结果。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模式是“期末考试+平时作业+考勤”的总结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注重学习的过程。而混合式教学法下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考核精细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部分、每个方面。降低了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因此传统的教学考核注重总结性评价,而新教学模式下则注重过程性评价。关于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方式满意度的调查,选A(十分满意)的学生为0人,选B(比较满意)的学生有10人,选C(一般满意)的学生有25人,选D(不太满意)的学生有46人,选E(很不满意)的学生有12人,这说明学生们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新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考试评定更细致、更公平、也更能够激励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五)混合式教学法学习效果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调查分析

基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差异较大,成绩最好和最差的学生分数差距有时达到60分左右。其主要原因是会计课程中多是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在“满堂灌”的传统课堂上比较难集中注意力,学起来不仅吃力,兴趣也不高,导致学习效果较差。但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和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且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爱上学习。表5是改革前后学生在学习效果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数据统计,这组数据可以为对照班级和实验班级的会计成绩差异产生的原因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关于沟通交流时间和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调查分析。从改革前后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认为沟通时间十分充足和比较充足的学生共有70%,而改革前这两项的比率合计为6.5%。在对于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有30.5%的学生认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十分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有43.5%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利。相比于改革前,变化率高达70.8%。这是因为新的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所长,创造条件使其在自身特长领域发挥带头先锋作用。而在传统会计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交流较少甚至没有交流,这样学生之间就不能优势互补地学习,总体上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调查分析。据调查问卷显示(图3),63.7%的学生认为传统的会计课堂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因为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学生课前预习的比例是很低的,而预习的学生仅仅是粗略地浏览教材,看不懂或者不明白的地方也无从深入考究,而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课中)都是由教师在讲解,整节课下来能保持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之又少。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前活动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上,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前遴选或制作的视频先进行浅层次的会计学习,在观看时遇到问题可以在班级群里或者在线平台与老师或者学生进行交流,晦涩难懂的地方也可以暂停回看,线上预习之后老师还会布置相应的课前练习。而课堂时间则可以用来对课前预习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吸收。因此混合式课堂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启发、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的的“脚手架”作用,将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学习的导学者、促学者。

关于操作技能学习效果调查分析。如图4所示,传统的会计课堂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讲解较多,故而學生的知识技能相对来说掌握得较好,但传统的会计课堂对于学生的操作技能的练习或者实训相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获取较少的操作性会计技能,这对于以后走上会计岗位无疑是非常不利的。而在混合式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只在旁边督学,每位学生都要进行实际会计操作,任何一个学生跟不上,其他学生会对他进行帮助,直至小组全员完成学习任务。这种会计课程的学习显然要比传统会计课堂更能锻炼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从图4的变化率可看出,新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面更胜一筹。

(六)学生对新课改的总评价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在学生是否会继续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会计课程的学习的调查中,从收集到的结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为73.5%,学生对混合式下课堂改革的总体满意度较高。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对其学习成效还是比较满意的,并且也愿意继续进行改革后课程的学习,并想要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其他学科。

三、总结

以上基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可知与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下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会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在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实践效果明显,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基本与研究目标所要实现的目的相吻合。

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毕竟互联网并非是万能的,学生兴趣与爱好的激发是关键,如果完全依赖互联网而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那么也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其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激发很重要,学生每参与一次教学活动,必须要让学生有所得,且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时候教师是很难把控好课堂的,有时候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也会有不到位的情况。从实施的现状来看,该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课堂很有推广的必要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班级传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班级“四小怪”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