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30张茂芳
张茂芳
美术课程的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而传统的课堂往往存在着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教师传输的美术知识。然而,在新课程与新理念的背景下,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发挥潜能,从美术学习中使学生获得自信。
一、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与生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表示,依照小学阶段儿童的教育经验而言,图画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图画在帮助儿童发展思维与想象力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逻辑认知能力。图画有助于发展孩子对世界的审美认知。
对学生来说,现在的教育教学缺乏专门的创造力培养课程,而创造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又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在有限的课程中寻找创造力发展的切入点,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此进行思考。一节完整的美术课就像是一场完美的音乐会,有前奏、有高潮、有间奏,更有特色的节奏与旋律;一堂完整的美术课更像是一场美的熏陶,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能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任都压在我们的肩膀上,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所上的每一课。我们并不奢望自己能培养出下一个梵高或徐悲鸿,但是当我们把孩子的创造力的火花点燃以后,一定能为他们将来人生的舞台绽放不一样的光焰。
美术课程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将学生带到一个充满美的世界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明白何为美、为何美,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以学生绘画为单一内容的课堂教学形式,将艺术鉴赏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某一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可以先展示艺术大师就这一主题所创造的作品,虽然学生因为知识水平与年龄的限制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大师的作品,但是大师的作品一定会使得学生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例如:在学生画向日葵时,教师可以展示梵高的《向日葵》。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画展,向学生讲解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与绘画思想,可以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写生,让学生在观察中领悟生活与艺术相互联结又相辅相成的真谛。教师可以在学生绘画时播放优美的世界名曲,让他们在音乐营造的舒适美好的氛围中进行绘画。一些美术教师会觉得,只要让儿童学会画画就算学好了美术,看画展、听音乐、外出写生都是不必要的事。其实不然,在课业繁重的情况下,很多学生的生活空间逐渐缩小,只有学校到家的“两点一线”;他们的自由支配时间也逐渐缩短,只有写完作业的那几小时。这是当今教育的弊端,学生就如同笼中鸟,虽不缺吃喝,时而能鸣叫几声,但是鸟笼终究不是整个世界,鸟儿应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只让学生一味地临摹画对于他们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对美的认知的建立需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艺术为熏陶。因此,我們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带他们去大自然中多进行写生,看看花开、听听虫鸣、欣赏日出与日落……只有身处自然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万事万物的魅力与色彩所带来的冲击力,才能在这种冲动之下产生无限的感悟与遐想,使得创造的灵感迸发。
二、鼓励自主创造,发挥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专业的绘画技能与技法,也不要去强迫学生去画教师要求的内容,而要引导学生拥有积极的绘画愿望,在这种心境下主动去画。美术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多感官、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事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喜欢的景物,这样学生的作品才会有独创性和充满灵性。
创造对个人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类的进步都密切相关,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的愿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美术教学与创造密不可分,两者的火花碰撞,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所想。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把学生经常处于静态的思维激活,在教学中通过绘画激发学生的创作力与创作欲望,这对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是颇有裨益的。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好奇、好问,教师可以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来观察。艺术创作和科学发明一样,都需要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树叶贴图、卵石彩绘、剪纸、水墨游戏等,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对印的图形》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努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引导学生将纸对折,用水粉颜料在纸的一侧涂上颜色,合起来印一印,就会有意外的发现。学生积极实践后,感觉非常的不可思议,于是我告诉大家:观察你对印好的图形,看看它像什么?如何添加,它可以变成有趣的物体。学生都兴致勃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添画。然后,我又对学生说:将你对印的图形倒过来,看看又像什么?你又可以进行哪些添画?或者将对印的图形竖起来看,你又得到了哪些新的想法?在一次次想象和一次次的添画中,学生提高了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三、创设多样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不能过于单一,而要灵活多变。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与心理需求,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使其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景,激发创作欲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音乐,使学生置身如诗如画的情境之中,积极地投入到美术的活动中。
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美术课堂作业不能形式太单一,教师应当围绕着作业的内容多变换作业的形式。在教学中,往往有一部分美术教师认为作业不重要,收齐了就算完成任务。其实,每一次对学生作业的认同对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甚至终身难忘的。我经常将学生优秀的作品收集起来,在适当的场合展出,这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这种激励能使学生受到鼓舞。实践证明,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美术作业更加认真和有激情。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另外,作业练习可以和各学科紧密联系,美术课的创作要有感而发,比如可与语文课相结合,我在讲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儿歌配画》一课时,就引导学生为学过的古诗或儿歌进行配画,这样不仅提高了美术课的教学效果,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渠道,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采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切忌用一成不变的创作手法阻碍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多探索,运用新的美术材料和绘画手段进行创作。从原始的色土,到近现代用的工业生产的颜料都可以作为美术语言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了解新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工具与材料的变化,会给学生的美术表现方式带来新的变革,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将彩笔、记号笔、油画棒、蜡笔、颜料、毛笔、剪刀、白纸、彩纸、宣纸等工具和材料,进行随机选择与恰当组合,这样会给学生的美术创作活动带来乐趣,在愉悦的心境中表达他们的想象。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创作、艺术天赋,对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指导。不要因为学生年龄小就忽视他们的想法。同时,在小学阶段,不要对学生的创作设置太多的限制,而要为他们营造出一种自由愉快的创作氛围。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艺术的创作要跟随自己的本心,要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另外,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要发展个性语言。总之,美术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心灵放飞自我的“天堂”,自己心中的想象与冲动、好奇与张扬都可以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发挥。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