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追寻与思考

2022-05-30王彩娇

天津教育·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情境数学课堂教学

王彩娇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以及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的颁布,教育界又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滚滚而来的课改浪潮中,数学课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但在一些精彩、热闹非凡的课堂背后,出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缥缈的东西增多了,有底蕴的东西减少了”。因此,在课程改革倡导“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的今天,数学教学的高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又有哪些?如何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提高育人质量,以实现减负提质?笔者结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分析,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情境创设显低效

有效的情境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润滑剂”,但如果把握不了“度”,便会使情境创设的初衷偏离了方向,低效又费时。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分类与整理”时,提问学生:大家喜欢的动画片有哪些?一听到动画片,教室内顿时沸腾了,学生津津乐道,畅所欲言。教师继续问道:大家想不想看动画片呢?教室里再次炸开了锅,教师应学生的需求为其播放了动画片的某一片段,之后让大家统计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学生的情绪瞬间低落了,极不情愿地按教师的要求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相信这位教师是绞尽脑汁,投学生兴趣之所好,才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的兴趣虽然被激发了,但是也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之后的操作统计相比看动画片定然是无趣的。

这里,情境创设应把握好“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在这一导入片段中,这位教师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将近10分钟的动画播放毫无必要。而出示四部动画片的组合图时,教师只需通过寥寥数语,“喜欢《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的站起来”,就可将学生引到统计的数学学习中,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突出了重点。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三点: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为课堂情境创设的内容。二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挑战性”的内容,精准施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三要构建开放的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变为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不断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静态”的文本数学变成“动态”的生活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无深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设计要紧扣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教师提出的问题随意性大,或难度较大,学生总回答不到点子上,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好。那么,如何设计好问题,才能让教学更高效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诱发学生提问

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大胆提问的宽松环境。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在出示生活中的旋转图片后,引导学生观察判断旋转现象后提出一个问题:“关于旋转,大家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教师再适时提问:“大家还想学习有关旋转的什么知识呢?”听到教师的鼓励后,学生纷纷举手:“想知道旋转的特点”“想知道旋转的三要素”“想知道旋转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所探究的内容是学生自己的需求,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把握提问时机,激发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中,把握提问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生认知发生冲突时提问。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后,教师在课堂中无需太多铺设,可以直接发问:“一个数除以分数该怎么算?”当学生纷纷说出算法后,教师可适时追问:“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要这么算呢?”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再出示情境图,学生很快就能投入算理探究中;二是在关键疑难处提问。如在执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的“鸽巢问题”时,学生能用枚举法罗列出四种实验结果,但却解释不清“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时,候教师巧妙设问就尤为重要,第一问:一共有几种情况?(4,0,0)(3,1,0)(2,2,0)(2,1,1)共4种;第二问:每种情况杯子中最多有几支铅笔?请圈一圈。经过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三)注意提问三度,点燃学生智慧

在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难易度、精准度和适量度,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将问题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实效来。比如,在三年级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折出[14],教师抓住分数的本质,让学生思考两个核心问题:1.选取纸张的形状不同,折法也不同,为什么都是它的[14]?2.每张纸中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抓住这核心问题进行追问,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释疑,就能很好地掌握分数概念的本质。

三、合作学习偏形式

自课改以来,合作学习已经被数学教师广泛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发令“小组内交流交流”,顿时课堂内议论纷纷,很是热闹。教师尽管重视并给学生创造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但对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缺乏关键性的指导,交流时间仓促,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层面上。笔者曾在初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去验证猜想。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卡纸上画画、剪剪、拼拼。设置的3分钟时间一到,立刻让学生停下来,目的是完成接下来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课堂合作演绎,表面上过程是热热闹闹的,但其实质是低效的。当笔者问到:“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什么?”很多学生说不清剪拼后的長方形的长和宽和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

那么,怎样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才最有效呢?在教学实践探索后,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

1.见“机”行事。就是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相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2.借“强”扶“弱”。就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差异,有目的地设置不同的“任务”。合作学习时,引导组长与组员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同学,启发他们进行思考。汇报交流时,先让这些学生说想法,然后其他同学再补充,让他们互相启发,产生思维碰撞,实现共同发展。

3.各尽其“职”。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元帅”的“军队”只是散兵一团,起不了大作用。因此,选拔一个组长至关重要。先选拔与培训组长,让组长一起参与讨论与制订小组合作学习的细则,再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探讨分工职责,如时间管理员、活动记录员、小组汇报员等。组内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尽其“职”分工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合作效率。

4.敢于质“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但也要引导学生不要人云亦云,避免不知所云。还要敢于质疑,有不同意见的要大胆提出;对同学回答不完善的,要勇于补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能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得到锻炼、提高,给成功的学习提供保证。

四、课堂练习较单一

练习具有巩固、诊断与学情分析等功能,其重要性与价值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形式有所变革,但忽视了练习的设计,忽略了技能的训练,拘泥于课堂知识,机械、单一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显然,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拿来主义,已满足不了核心素养时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求。那么,设计怎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精选──设置“趣疑性”练习

“趣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了“正比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情境分析题。

王阿姨晚饭后出去散步,到小區门口遇到刘阿姨,两人聊天了会儿天,然后一起去散步,散步半小时后两人一起回来。图1中的(    )图能表示王阿姨散步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图1 散步时间与路程关系图

这里,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经验,在观察与分析表达中提升学习力。同时,借助具体实例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本质,在分析图像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函数思想与数学结合的思想。

(二)操作──设置“探研性”练习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只有在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能力。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平行与垂直”后,笔者设置了“小小探险家——寻找藏宝地与设计最短路线”的探研性练习活动:探险家伊泽瑞尔得到了一张藏宝图(见图2),可是图上只有A、B、C三个点和一段文字:有一条笔直的河流经过点B和点C,藏宝地在点A的右上方,与点A的距离等于点A到河流的距离,而且藏宝地与点A的连线与河流平行。

(1)请阅读这段文字,通过画图帮探险家找到藏宝地。

(2)探险家现在位于点B处,请你帮他设计一条前往藏宝地的最短路线,画图表示出来。

图2 藏宝图

选取这样一个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操作与合作的“探研性”练习,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设计后,在3~4人小组内分享、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这样集趣味性、探究性、活动性为一体的练习设置,别出心裁,不走“常规路”,激发了学生的探研兴趣,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提升了综合运用能力。

(三)应用──设置“实践性”练习

生活是学习与应用数学的场所。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后,笔者结合学生实际,设置了“小小设计师”实践性活动。

家里的地板有磨损,爸爸决定重新装修铺设地面,你能为爸爸设计一份装修建议表吗?

(1)可以从哪几个问题来考虑?请写出问题。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在比较中选择需要的材料,设计一份“装修方案”,算出价钱,并说明材料选择的理由。

这样的“实践性”题,更能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与创新思维。同时,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知识的应用意识。

(四)融合──设置“综合性”练习

新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设立跨学科主题,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基于课程的育人目标,在五年级上册学习“小数的乘、除法”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劳动与数学融合的“综合性”练习。

“小厨师们,动起手来,发挥你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为家人做一顿饭,感恩家人对你的培养与照顾。”

要求:三菜一汤,费用200元,做好计划与核算,亲自购买食材,亲自掌勺,邀请家人共享晚餐,进食前,与家人一起举行感恩仪式,再来个光盘行动。

在课堂中,出示各种食材的价格,固定经费200元,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做好计划与核算,合理分配“三菜一汤”的费用。课外,还可以将这份规划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习烹饪方法,为家人做一顿饭。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体会了生活,尝到了学有所用与劳动的快乐,同时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不易,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这样的作业设计集融合性、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即培养了学生必备的品格,又发展了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关键能力。

总之,课改的浪潮呼唤具有“生命力”的教学课堂,但不要让“时尚”的外衣蒙蔽了“思想”。不管课改的“风向”与“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也要去“粗”取“精”、去“虚”求“实”,让学生在真实的、高效的数学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邱瑞玲)

猜你喜欢

情境数学课堂教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