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05-30叶运黎梁满彬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党史政治思想

叶运黎 梁满彬

一、引言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高校的任务不单单是传播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培养人的问题,进入新时代,高校工作内容发生了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面对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运用党史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所需,要注重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教育青年大学生坚定信仰。随着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机制的构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高校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更应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的奋斗历程,把百年党史作为理想信念培育、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内容,用党的光荣传统砥砺新时代青年优秀品格。

本文通过分析百年党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者必然性和内在契合性,立足于“大历史”的整体脉络,提出百年党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

二、百年党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百年党史所取得的成绩是全方位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是国家宏观的战略成果还是人民大众微观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取得在于党指导思想的正确指引,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所在,展现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拼搏的努力成果。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四个自信”的生动诠释,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创建和不断完善[3],并将继续丰富其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则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

(一)百年党史为“培养什么人”构筑育人标准

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与建设需要青年大学生去完成,青年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对青年大学生正确教育引导是党和国家重点开展的任务。百年党史中,既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业,也有默默奉献的人物事迹,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能够为“培养什么人”构筑育人标准。高校要牢牢把握党在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就要加强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教育,就要把百年党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及时把百年党史鲜活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青年大学生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用党的先进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使青年大学生用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解决问题,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塑造进行正确指引和思想启迪。

(二)百年党史为“培养什么人”提供育人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已然以“00”后为主体,大学生群体处于“三观”塑造期,尤其“00”后鲜明的个性特征,较为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潮的冲击,高校教师要对此引起重视,通力合作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当下大学生享受着较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得益于父辈为他们提供了较为优渥的条件,这部分大学生群体对于百年党史的奋斗过程没有直观深切的感受,“培養什么人”是重点要关注的关键问题,百年党史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红船精神提醒着大学生要不忘初心,雷锋精神提醒着大学生要乐于奉献,抗疫精神提醒着大学生要团结协作……百年党史中形成的精神力量为“培养什么人”提供了指引。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对育人资源的充分运用把握,是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百年党史为“为谁培养人”创新育人手段

百年党史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革新的精神。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突出,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些都是青年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但是青年大学生处于思想塑造阶段,在抵御防范不良信息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判断力。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面对新生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有创新育人手段。百年党史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起到了实质性的教育成果,要明确“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从百年党史的历史经验中为育人效果的提升精准施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融入百年党史教育,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使大学生群体充分认识到百年党史的奋斗历程、伟大成果和重要意义,主动转变思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三、百年党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

百年党史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核心要素,是检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试金石。百年党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不同但是却紧密相连,百年党史中有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百年党史中也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离不开百年党史,百年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主要原则,百年党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联系。

(一)百年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首先,百年党史教育是基本国情教育的重要方面。

如何全面认识新时代中国国情,最关键的还是要正确把握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奋斗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重在突出帮助青年大学生认清党史国情,对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进行科学分析。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矛盾也产生了深刻转变,人们对于精神内容的追求更加重视,加强百年党史教育,就是要客观分析我国的党情国情,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

其次,百年党史教育是基本理论教育的重要方面。

党的百年历史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的活力与生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现今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我们在党的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艰苦奋斗,谋求发展,党的理论成果是我们最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行动指南。对百年党史的全面学习,让青年大学生做党的理论的代言人和践行者,进一步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再者,百年党史教育是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方面。

百年党史中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革命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精神,百年党史中形成的精神力量仍旧具有时代内涵,包含着艰苦奋斗、不懈创新、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百年党史教育就是要运用全局战略,培育具有新时代精神的新青年。

最后,百年党史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面。

建党百年来,涌现了许许多多革命者、建设者、先锋者,要引导大学生群体向他们学习,要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仰,在风云多变的国际社会中坚定信仰。

(二)百年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百年党史教育是理论教育法的运用。

理论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受教育者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知识,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手段。百年党史教育就是要传播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就是基于当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必须通过学习或者灌输从而内化于心的方法而获得。

其次,百年党史教育是榜样示范法的运用。

榜样示范法是指通过具有积极引导意义的人物或者事件的指引,引导受教育者向他们学习,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的方法。在党的历史中,先进典型的人或事是不可缺少的,李大钊、王尽美、邓稼先等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百年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鉴别法的运用。

比较鉴别法就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性意见,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比较中提升自身思想水平的方法。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宗旨,人民的核心地位无一不深刻体现,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对比分析西方国家和我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就能深刻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所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中国社会所取得的进步,能够更加让青年大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进一步坚定大学生为祖国奋斗的决心力量。

(三)百年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則

首先,百年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原则的生动体现。

方向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向要求,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始终坚定政治信仰。党的历史是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始终坚持着社会主义方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百年党史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综合发展的内在要求。

其次,百年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求实原则的生动体现。

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坚持这个原则,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一切从社会和人民大众所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提升,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事业都在取得进步。运用百年党史所取得的变化进行大学生教育,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数据和案例展示,正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求实原则。

最后,百年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原则的生动体现。

示范原则就是教育者通过自身示范作用,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提升自我。教育者需要主动学习党史,通过自身的学习示范作用,引导受教育者主动深入学习党史,从党史中汲取力量,教育自身对于百年党史的深刻把握,才能使青年大学生好学好问。

四、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路

(一)深学细悟百年党史,引导学生知史爱党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宏观效应,也要在微观渗透上下功夫,采用贴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和引领学生成长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所取得的成绩在国家宏观和个人微观上都有深刻体现,国家宏观层面的显著变化是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的,在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体现。从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参与者,这些内容都是开展宏观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要注重资料的搜集,这些对于帮助学生客观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大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更要深学细悟百年党史微观资源,我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是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切实能够感受到的,对学生思想上带来的变化更为真切。百年党史微观资源更是教育重点内容,作为直接参与者,学生感触更深,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更为突出。宏观与微观内容的紧密结合是帮助大学生厘清百年党史重要问题的重要法宝,也能帮助大学生在百年党史中感悟奋斗故事、汲取奋斗精神,进一步帮助大学生赓续精神血脉。

(二)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形成教育协同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堂主渠道是百年党史深入开展的重要途径,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始终贯穿于每一节课中。[5]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百年党史,以丰富充实的党史理论知识讲述百年党史,讲述百年党史中的大事小情,从鲜活事例中引导大学生思考,通过各种数据、图片、身边的变化,通过真切感受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辅导员也要深入学习百年党史,运用百年党史中党开展思政工作的优良工作方式,用百年党史的奋斗故事教育管理学生。也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其他各类课程教师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这也是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一盘棋”。理论最终要运用到实践当中,理论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能孤立存在。课程主渠道的理论教育是校园文化活动实践的理论前提,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是理论教育运用的检验法。扎实开展百年党史教育,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要致力于构建“一盘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抓好课程主渠道,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效果。

(三)充分运用媒体手段,打造工作创新平台

新媒体是新时代的产物,是大学生运用最广泛的媒介,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各类新媒体平台都成为青年大学生交流的主渠道之一。新媒体平台方便快捷,方式丰富多样,而在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过程中,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微博、微信等通讯APP在青年中广泛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在青年中观看人数较多,这些新媒体深受青年喜爱,这些特点都为百年党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求。高校要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积极主动开发新媒体资源,大力建设一批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百年党史元素文化的新媒体教育资源,建立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大格局,扩大百年党史资源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打造全方位融媒体布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新媒体在青年的影响力,全面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青年的教育作用,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思维特点,运用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要充分把握新媒体带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机,切实把新媒体技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推动力,用大学生青年的方式教育管理青年大学生,走进大学生,切实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突出学科建设研究,理论实践共同发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产生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服务的,并为教育实践环节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依据,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发展中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现如今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有着一定数量的研究团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体系,需要紧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通过百年党史内容教育,大学生群体更能充分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将百年党史融入学科建设中去,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要求它,要与时俱进,要及时优化学科体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动实践,最要坚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时刻同国家的时政方针保持一致。中国共产党所取得成就是举世瞩目的,通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鲜明对比,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者要趁热打铁地将这一内容融入学科建设中去,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不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注入新鲜的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程充分表明,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横纵向发展,持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6],要在学术性研究人才上发力,要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将学科建设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进一步把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4.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新长征,2021,4(05):4-13.

[3]肖贵清.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J].求索,2018(1):12-2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5]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4-9.

[6]冯刚.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47-51.

猜你喜欢

党史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一次学党史
思想与“剑”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史上的今天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