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的信息类专业专创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2022-05-30周向军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创学长导师

一、专创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高职院校都希望通过推进专创融合提高教育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但目前专创融合教育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一)专创融合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生产实践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不懂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师不懂专业的情况,使得学生不能将自己的专业和创新创业很好地连接起来,学生更缺乏身边的榜样和实践案例借鉴,所以学生只能停留在意识层面,不敢也不会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中。

(二)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存在孤岛化、碎片化问题

当前各个高职院校在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上,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在通识课、选修课开设,辅助性的有就业指导、零散的讲座等形式,与专业核心课程没有很好地融合,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三)专创融合实践环境匮乏

高职专业专创融合育人是为了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的运用与创新,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才能进行创新,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比较缺乏,不足以带动产业的相关发展,多数大学生只能通过竞赛这种形式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学校无法提供挂职锻炼、导师真实企业项目、社会实践等创业实践活动。

二、构建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创新专创融合教育培养模式

(一)“导师学长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理念

“导师学长制”工作室改革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形式,将“导师制”“学长制”与工作室结合起来,以工作室为载体,与生产实践、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开发面对真实情境的开放式教学形式。

专业群按照信息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联合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设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工作室集群共12个工作室,分为资源制作、开发运维、运营服务三类,成为集产学研创为一体的育人载体。

通过该平台打造“理论+实践+成长”层次递进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高职一年级主要进行思维引导,高职二年级开始实践体验、高职三年级着力双创实战,实现双创教育不断线,激活专创融合“主动力”。

在专业群课程体系开设专创融合自主学习课程平台专业拓展课,引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资源,在工作室环境中融做、学、教、创于一体,采用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培育创新项目,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素养和能力。

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导师团队由专业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引入企业的“真问题、真项目”作为专业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二)构建基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的螺旋式项目训练体系

实际教学中,将“导师学长制”工作室的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平台专业拓展课“专创融合专业自主学习”,群内各专业学生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选课,导师和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工作室成员。学生进入工作室后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指导,主要进行专业实践类训练。在学长的帮助下先进行工作室模拟项目的训练,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后,逐步进阶到企业实际项目和竞赛项目,工作室的实践构成螺旋式的项目训练体系。各工作室由高年级的学长、低年级的学弟学妹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搭建工作室团队人员结构框架,保证工作室成员的延续性,学生的实践学习团队的职业技能提升呈螺旋式上升发展。

专业群建设团队在分析各专业对应岗位技能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构建“专创融合”立体化多层次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基本素养,学生初步完成职业角色认知。学生先学习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然后进入双向选择的工作室,此时在工作室的角色为学徒。主要目标是逐步建立未来所从事专业的认识,主要开展有计划的训练,优秀案例学习和虚拟项目训练。

第三、四学期学生在工作室主要进行基于真实项目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训练项目内容逐渐转向真实项目复合技能型的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学生通过真实项目实践不断提升项目实践技能,在工作室环境对接工作岗位进行体验,其角色也由入门新手成长为工作室的主力军。

第五、六学期学生团队通过企业的协助,把自己成熟的作品转化为产品,创新创业团队通过“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孵化,探索合作型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新模式,促进“作品”向“产品”的转变,此时学生在工作室中的角色逐渐成长为学长和项目组长,学生转换成为职业设计人的角色。

三、开设多层次立体化“专创融合”课程,设计校企协同“2334”导师学长工作室制运行模式

(一)开设多层次立体化“专创融合”课程

专业群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解构专业群各专业原课程体系;对接信息类产业链—技术链—目标岗位群,构建“平台共享、技术专攻、跨界融合”的立体化、多层次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其中通识型专创教育课程主要用于创新兴趣培养,专创融合专业课程主要用于创新知识能力培养,专创融合自主學习课程主要用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三类课程立体交错开设,多层次进行“专创融合”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等通识类双创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讲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创新创业通认课平台共享。

深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专业课程中。教师根据专业教学目标,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工作室承接的过往完成的真实项目经过脱敏后转换为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思维习惯,实现技术专攻教学目标。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专创融合自主学习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学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和专业特长,双向选择进入相应的专业工作室,工作室集群覆盖了各专业方向,为专业群所有学生提供了行业岗位迁移能力培养的跨界融合学习平台。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多层次立体化“专创融合”课程,其中通识型专创教育课程主要用于创新兴趣培养,专创融合专业课程主要用于创新知识能力培养,专创融合专业自主学习课程主要用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三类课程立体交错开设,多层次进行“专创融合”教育。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多层次、立体化专创融合课程,

专创融合专业自主学习课程是结合各导师学长工作室教学运行开设的特色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引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自主学习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模块下的必选子模块,共计4学分,以分散学习的方式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完成,专业自主学习课程子模块包含工作室综合项目、职业资格鉴定、专业技能竞赛三个可选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项目,可申报学分共计4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根据性质分别纳入其中某个项目进行学分申报,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完成子模块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

(二)设计了校企协同“2334”导师学长工作室制运行模式

导师学长室制运行模式从学生自我发展、老师指导服务2个机制入手,依托技能比赛项目、创新创业项目、职业考证项目等 3 类项目载体,开展技能训练、项目实践、职业认证3 项常规活动,培养个人职业能力、工程系统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 种职业核心能力。

四、实施“三师五环、项目驱动”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

“导师学长工作室制”为项目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专创融合操作模式。分析了“项目工作室制”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及人本主义理论基础,项目组创建了“项目驱动,三师五环”教学模式。基于 CDIO 理念,该教学模式由学校、企业老师和学长“小老师”共同授课,教学实施分5个环节,以“项目驱动”为特色,教学按照“项目准备”“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现”“项目应用”实施,该教学模式凸显“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以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工程技术,“三师”(学校老师、企业老师及学长“小老师”)负责日常教学,教学工程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一致。

目前,我院师生可从多个平台或渠道获取企业真实项目:来自于与工作室合作企业的生产性项目;“导师学长制”工作室自主承接的企业真实的项目与任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顶岗实习工作任务;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承接的外包服务项目等。在项目教学中有五个环节,在项目准备环节,主要通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将项目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在项目分析环节,主要通过学校老师、企业导师、学长组建项目小组,撰写项目需求报告,进行项目分析。在项目设计环节,主要通过学校老师、企业导师、学长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小组成员责任分工,完成项目功能设计、模块设计。在项目实现环节,主要通过学校老师、企业导师、学长指导项目组成员进行模块组装和编码调试,完成系统集成和系统测试,在项目应用环节,主要通过学校老师、企业导师、学长对项目进行验收和评价,项目组进行项目答辩,密封面项目部署、应用和推广。

围绕“创”从“产-学-研-用”四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专创融合学分手册》,从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活动评价、服务评价四个维度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判断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否符合专业用人需求,通过评价结果验证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否确实可行。

五、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工作室教学保障体系

成立项目教学中心,统管各工作室,针对工作室制定了《信息学院工作室管理制度》《信息学院“优秀工作室”评比办法》等管理制度,针对教师团队制定了《信息学院工作室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针对工作室学生团队制度了《信息学院工作室学生团队管理制度》《专创融合自主学习课程学分手册》等系列文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同时探索有效的产教融合激励机制,对协同育人企业与工作室导师提供帮助,促进产教融合的共建、共享与共赢,为专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卢卓.专创融合深化产教融合的向度及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2):75-77.

[2]陈荣华.“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6):207-208.

[3]盛晓娟,李立威.“专创、产教”双融合视角下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9):206-210.

[4]陈荣华.“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9):132-133.

[5]周向軍.基于“导师学长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价考核机制的研究[J].职业,2019(4):60-62.

[6]周向军.以真实任务为驱动的导师学长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J].职业,2017(8):26-28.

[7]周向军.基于“工匠精神”的导师学长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高职衔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215-218.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GDGZ16Z029),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JSJJZW2021003)。]

猜你喜欢

专创学长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白鹭起舞
V eraW an g
导师榜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