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文宗”欧阳修
2022-05-30陈磊
陈磊
欧阳修幼时家贫,没钱买书,常常去当地有钱的读书人家里借书抄录。他勤学苦读,在17岁那年,离开家乡,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流行写华而不实的骈文,科举考试也以写骈文为主。欧阳修偏爱自由表达的散文,不擅长写骈文,头两次科举都没能成功。
骈文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的文章,两两相对,讲究平仄和辞藻修辞的运用。因为骈文极强调格式,所以往往忽视文章内涵的表达。
经过前两次的挫折,聪明的欧阳修很快学会了变通,终于在第三次科举中金榜题名。
欧阳修获得官职后,第一份工作在洛阳。当时,宋仁宗正在重用改革派的领头人范仲淹,准备震慑一下乌糟糟的大宋朝堂。因改革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范仲淹遭到了疯狂弹劾。
范仲淹最终被贬饶州,欧阳修为其仗义執言,并写了一封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的公开信《与高司谏书》,与弹劾范仲淹的一个叫高若讷的人公开叫板。
高若讷气得头顶冒烟,使出绝招——告状,欧阳修因此被贬到了夷陵。
还好宋仁宗改革的决心非常坚定,几年之后,一纸诏书把欧阳修召回了京城。
这时范仲淹也早已回到京城,并大力推行新政。欧阳修作为谏官,充分利用自己的职务优势,为新政摇旗呐喊。
所谓枪打出头鸟,欧阳修又被政敌们盯上,遭到恶意抹黑,并再次被贬。
这一次被贬,直到近十年后,他才再一次被召回京城。
朝廷正在改革吏治,欧阳修被委以重任——改革科举考试。
当时文坛的风气不好,文章不是辞藻华丽、强行押韵,就是用词生僻、让人费解。欧阳修一向坚持语言朴实、内涵深刻的文风,他曾经说过做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自然”。于是,他淘汰了很多写“假大空”文章的考生,也因此招来很多的辱骂和记恨。
但欧阳修不为所动,依然坚持科举最重要的就是选拔实干人才。从这以后,大宋的科举考试注重策论,文章的考查标准也开始转向内涵是否深刻。
就这样,欧阳修通过科举逐渐改变了文坛风气,他的主张还影响了宋代以后文章的创作潮流。
而欧阳修也因为自己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后世文坛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一世文宗”,位列唐宋八大家。他擅长写词和散文,散文的成就最高,代表作为《醉翁亭记》。
退休后,欧阳修在颍州西湖边开始了惬意的养老生活。他给自己取了个雅号——六一居士。
在颍州享受了一年闲适的退休生活后,66岁的欧阳修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他去世的消息传回京城,许多人纷纷写文哀悼他,连皇帝都为之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