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来叙事(下)
2022-05-30安武林
我也写过《一件小事》,文章中的故事非我亲身经历,而是我听说的一件小事。关于这件小事,我没有详写,而是详写了获得这个故事的背景、人物、游历等。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的是故事套故事的手法,写了两个故事,但这两个故事一个轻,一个重;一个是次要的,一个是主要的。我在导游的带领下和孩子们游蒙山的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是导游讲给我听的故事——这个故事虽小,却触动了导游,他看到了蒙山山民的淳朴、善良,这个小小的故事还让导游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可见,小事并不小。
記叙文一般只写一件事,但也有写两件或者两件以上的事的。多件事之间有的有关联,有的无关联。我的《一件小事》中的两个故事有必然的联系,侧重却不同。原文如下:
一件小事
安武林
十一期间,我去了山东蒙山一趟,参加四十多个孩子以及部分家长参与的游学活动。北京下着蒙蒙细雨,日照以及蒙山一带却晴空万里、秋高气爽、温度适宜,宛若春天一般。
比我还高出一点的窦导游大眼睛、身材魁梧,脖子上挂着相机,忙前忙后,细心而又体贴地照顾着孩子们。仿佛每一个孩子都是高贵而又易碎的瓷器一般,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偶尔和我矜持而又谨慎地寒暄两句。很显然,他在观察我。带队的刘老师告诉我,窦导游是旅行社的老板。他很重视这次活动,所以亲自来参加了。
在孩子们参加拓展训练的空当,他和我小聊了一会儿,我才得知,他原来是从空军转业的军人。高二那年,他义无反顾地跟着军队走了,所以,耽误了学业。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学历不高。聊天一向喜欢插嘴的我,这时却一言不发,静静地聆听他宛若小溪流水一样的诉说。我心里想说,其实事业的成功与否和学历的高低没有绝对的关系,就像读和写并不完全对等一样。
蒙山的风景不错,一路上野菊花星星点点,沿途随处可见。路旁的山楂树挂满了累累的果实,像红灯笼一样,惹人喜爱。它会点燃人们内心深处的喜悦,告诉人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些毛栗子树的果实已经被山民们采摘一空,地上落满了毛栗子多刺的壳儿,就像是蜷缩着的小刺猬一样。蒿草已经枯黄,而一些嫩紫的牵牛花却艳丽地盛开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远处巍峨的群山像巨大的草帘子一样,遮挡着人们的视线,给人无尽的遐想,似乎在山的那一边,有更美的风景,有更神秘的事物。
窦导游告诉我,在山的那一边,避暑山庄比比皆是,到处都是中小学生训练营。我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把你经手的训练营选在这里举行?”他猛地深吸了一口气,矜持的神态突然变得有点激动起来。看得出来,他的胸膛在不均匀地起伏着,他说:“因为一件小事,很小很小的一件事。”
他说,他第一次来这里考察、选点的时候,发现这里植物很茂盛,但这不是触动他的主要原因,因为山那边的景致更好。
他说他路过一户山民的家时,发现路边有一株杏树结满了成熟的杏子。那杏子又大又圆,不是又小又难吃的野山杏,应该是这家山民自己栽种的。他说,他鬼使神差地找了根棍子,想打到更高处的杏子。人到大自然中,尤其是原生态保护得很好的大自然中,道德不道德的清规戒律似乎睡着了一般,人只听从本能的召唤。
他正忘我地打杏子的时候,突然从院子里走出来一个老人。他佝偻着,七十多岁的样子,脸上皱纹横生。当老人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才发觉。他吓傻了,就像一个偷摘人家果园里的果子被主人突然逮住的孩子一样,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瞬间,他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着老人一通咆哮如雷的臭骂或者训斥,然后乖乖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没想到的是,老人和蔼而又慈祥地说:“那个太高了,你够不着,我给你取一个凳子吧。”说完,老人转身折回了院子里……
他的眼睛有些湿润了,突然提高了声音,斩钉截铁地说:“我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我决定了,就因为这一件小事感动了我。这里的民风多么淳朴啊!”
我能体会到他的感受和感慨。一路上,我什么都不想说。我只是一直用眼睛在寻找那株杏树、那间简陋的农舍……
叙事,重要的是把事情说明白;更重要的是要有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把事情写得生动、形象、传神。因此,语言基本功要过硬。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像一部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无论采用什么叙事手法,作者所有的努力只想表达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受到了什么教育和启发。如果没有后者,那么文章的意义和价值便会逊色大半。
作家们的叙事方法有很多,在此文中仅举此例,供读者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