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得去的故乡

2022-05-30韩浩月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9期
关键词:脸皮家乡人游子

韩浩月专栏

韩浩月,男,生于上世纪70年代,现居北京。评论人,为多家媒体撰写文化、娱乐评论。专栏作家,出版有多部个人作品集。

疫情之前的某一年,和朋友聊天,谈到故乡话题,忍不住脱口而出一句话:“这几年脸皮变厚了,有事没事总往老家跑。”说完之后,把自己吓了一跳,家乡是自己的家乡,应该是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和脸皮厚薄有什么关系?

回忆起来,还真有关系。记得20多年前离开家乡的时候,其实内心是犹犹豫豫不想走的,但一轮轮的送行酒喝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想走就有点耍赖皮的意思了。家乡人希望你走,都是希望你能有一个好的前程,但对于游子来说,你必须得带点成绩回来,否则,就显得有點辜负了家乡父老的厚望。

年轻时不懂人生,曾经好几年除了春节之外,别的时间不敢回家乡。原因很简单,还是出于一种“未曾衣锦,不敢还乡”的顾虑。现在想想,多傻啊,那么古老的传统,那么陈旧的观念,你要是太过重视,就是给自己戴上纸枷锁了。真正的亲人和朋友,不会在乎你在外面混得好不好,人返家如鸟回巢,天经地义。

三十来岁,思想尚不成熟,返乡时偶尔陷入复杂混乱的情绪当中。在痛苦中左冲右突,终于摸索出了一个简单的办法——把自己当成家乡的游客,放假的时候回家乡住几天,随便逛随便吃,吃好玩好了拍拍屁股就走,等下次想回来了就再回。依靠这一策略,我开心地混了好几年,虽然未免有些自私,但也算一种自洽。不少人就是没有找到这种自洽方式,想回家乡而不能。

四十不惑,具体体现在处理家乡关系时,就是变得“厚脸皮了”,不再在意外界零星的评价。再说时代变了,家乡人的居住形式变得零散,人际关系相较以前也显得更舒服一些,没几个人在意你姓啥名谁;更重要的是内心变了,对家乡曾经失去的认同感,又一点一滴地积蓄在心里,“如果故乡不能给你安慰,异乡就更不能”,当我写下这样的句子,我知道,我已经与故乡彻底和解。

家乡的味道在味蕾之上,不少人都喜欢用这句话形容家乡,我也不例外,每逢还乡胖五斤,在老家,吃得好吃得美,成为最大的诱惑。但近几年变了,在对家乡美食依然热爱之余,我开始有了愧疚心,这种愧疚感的主要来源,一是觉得自己没能为家乡做点贡献,二是对家乡的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这么多年,自己一直是家乡的“漂浮者”。

所以,在脸皮变厚的那几年,回家乡后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遍游家乡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对产生过典故、古代名人留下过痕迹的地方,总是要多盘桓一会,也喜欢上了与家乡传统文化研究者长时间地聊天,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走得越多,聊得越多,心里越安静,也觉得重新拥有了孩童时对家乡的单纯情感。

我不再觉得“故乡是回不去的”这个说法,一个回得去的家乡永远在那里。尽管家乡在变,游子也在变,在两者之间风筝与线、水滴与河流之间的关系,永远不会变。风筝想要回到放飞者的手里,水滴想要重归母亲河,这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所以,若再谈论故乡,请勿轻言“故乡回不去”。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西米绘图)

猜你喜欢

脸皮家乡人游子
高洪军:面具
画与理
潮细胞
游子
越长大脸皮越厚
游子归家
没你厚
家乡记
游子之心
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