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蒜哪家强
2022-05-30邱俊霖
邱俊霖
据记载,中国传统的蒜种为卵蒜,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山蒜、小蒜。至于大蒜,则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中原的。由于大蒜的产量高、个头大,所以很快便传播开来。
《晋书》记载,西晋“八王之乱”时,晋惠帝成了诸侯王手里的筹码,被裹挟着流亡各地,经常吃不上饭。成都王司马颖有一次带着晋惠帝回洛阳,路上吃的都是粗米饭,配菜只有大蒜和盐豉,用瓦盂装着,晋惠帝一口气能吃两大盂。看来,晋惠帝是喜欢吃蒜的。白米饭加上蒜和盐豉,颇有点儿老干妈酱拌饭的意思。
有的人觉得蒜的味道大,吃蒜容易口臭,影响形象。但是西晋知名美男子潘安倒不太在乎这个。他写过一篇《闲居赋》,在总结自己官场生涯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闲居的向往,其中提到:“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葱姜蒜韭,一样不落。他还说:“堇荠甘旨,蓼荾芬芳。”“荾”是指香菜,这句话意思是堇菜、荠菜甜美可口,蓼菜、香菜香气芬芳。吃完说不定他还会感慨一声:“香菜配大蒜,味道真不赖!”
唐朝时吃蒜之风很盛。唐朝诗人高适曾写道:“清酒浓如鸡,臛豚与白羊。不论空蒜酢,兼要好椒姜。”(《奉赠贺郎诗一首》)
清代的“吃货”袁枚对于吃蒜有自己的心得。他在《随园食单》中强调:“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可荤不可素者,葱韭、菌香、新蒜是也。”在他看来,新鲜大蒜适合搭配肉类吃,而不适合搭配蔬菜。
同样是清代美食家的李化楠比袁枚更喜欢吃蒜。《醒园录》里记载过他的一些食谱,比如关东煮鸡鸭法,得加十多瓣大蒜。此外,蒸猪头、炖甲鱼、煮鲍鱼时也都少不了蒜。李化楠的食谱里还专门记载了腌蒜头的法子:新出蒜头去杆及根,用清水泡过后洗净捞起,用盐水加醋腌之。
更重口味的吃法是生吃大蒜。《水浒传》里有一段描述,说王庆得罪了童贯和蔡京,被刺配陕州,半道上与龚端、龚正结识。来到龚家村,龚氏兄弟招待他,庄客搬出一碟剥好的蒜头,然后搬出其他茶蔬、果品、鱼肉等。
但和现代人一样,有的古人也对蒜避之唯恐不及。
唐朝有一种叫作毕罗的点心,是一种带馅的面点。《酉阳杂俎》里有个故事:某国子监生员患有很严重的梦游症。有一次,他梦见自己带着朋友们去常去的毕罗店吃毕罗,后来被犬吠之声惊醒,发现乃是南柯一梦。这时,却突然看到毕罗店的小二跑进来说:“您吃了两斤毕罗,怎么不结账就走了?”
此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刚才不全是梦,自己梦游中真去吃了毕罗。他问店小二:“我们吃了多少?”伙计说:“就你吃了两斤,你那些朋友估计嫌毕罗里蒜放得太多了,所以没吃。”
清初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菜能穢人齿颊及肠胃者,葱、蒜、韭是也。”但菜里放了葱和韭,他还能勉强接受,对蒜则是“永禁弗食”——永远都不会吃。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爱吃蒜,就有人不爱。今人如此,古人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