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宏阔视野下的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2022-05-30魏茜
魏茜
[摘 要]伴随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在新形势下提升专业素养尤为必要。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突破成长困局,克服舒适区心态、成长驱动力不足、现有知识与学术前沿脱节等问题,在理论知识方面不断积累,课堂实践方面不断创新,历史视野不断开拓,积极提升专业化素养。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历史教学;成长困境;成长路径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近60年来,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引下的教师成长研究一直强调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的重要性,这反映了在科技革命浪潮下人们对于教师成长及教育发展的关注,同时也说明了社会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性要求。叶澜教授也曾说“教师职业有一种独特的幸福——享受成长,而且这个成长是双重的成长”“教师应是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人”。由此可见,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既是一个专业性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笔者将以高三历史教师的成长为例进行简要讨论。
一、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成长的基本内涵和必要性
(一)教师专业素养成长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成长、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成熟的过程,更是教师思想素养、心理素养成长的过程。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兼顾知识性、技术性以及人文性。知识性,意味着高中历史教师在熟练掌握高中阶段所教历史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在文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要有所涉猎,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历史演变过程时,更能从思想的高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技术性,意味着教师要紧随时代的步伐,积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教学空间,“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沟通历史与现实,拓展学生的视域,拉近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人文性,则意味着历史教学要鲜明体现以人为本的特性,历史教师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要以较高的情操、正确的历史观引领学生的成长。
(二)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成长的重要性
首先,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成长,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体现深度、广度,教师既要熟练掌握学科知识还要紧随时代步伐更新知识结构;历史教学要体现温度、效度,教育是关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教育要体现人文温度。历史教师在具备教师应有的师德师风的同时,更要有一种开阔的胸怀,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感染周围的学生。
其次,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成长,是应对社会需求的必然。2021年教育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出台了“双减”教育政策,意味着未来义务教育阶段将侧重于挖掘真正有学习力的学生,在“双减”大背景之下培养起来的新型高中生,将是一批极富自主学习力的学生。他们对高中阶段教育的质和量有着更高的要求,“质”意味着教师要舍弃过去加时加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目前统编历史教材大容量构成特点下,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初步的学科研学能力。这必然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于学科知识有着系统地理解,同时还要有对应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量”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同时还要肩负起引导学生职业规划的设定,这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在专业领域不断提升,更要为学生的社会发展做好引领。
最后,历史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成长是“大历史”教材观的必然要求。2019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北京等6个省市开始使用,该版历史教科书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唯物史观为导向、核心素养为目标,从时间、空间、活动等角度搭建起一个立体多面的“大历史”架构。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在推进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时就表示:“历史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教师应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由学科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以人为本的教学,聚焦于受过历史教育的人所应具有的能力、习惯、气质、品格等,抓住统编教材中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其全面渗透到教学中,正确引领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这就意味着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从专业层面、心理层面、技术层面提升自我,适应新的历史教学观的要求。
二、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素养成长困境
成熟的历史教师,对于教师职业能准确定位是:具有奉献精神,开拓创新意识,具有国家民族意识和全球化的理念;对于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教材教法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对于自我能够清晰地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够担任高三课程教学的老师,以本地区高三历史教师结构来看,这些老师的教龄基本在10年以上,从其教龄以及教学经历来看,大部分老师已经具备了成熟型老师所需求的一些素养。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作用,这部分老师明显出现了一些成长的困局:
(一)部分教師有舒适区心态
很多高三历史教师,有着相对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于专业的知识的独到理解,部分教师由于长期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往往对现有知识以及能力,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很难在教学方面有大的突破。因为知识体系的大突破以及专业能力的再生长,需要教师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很多老师认为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足以应对高考历史教学的需要,不愿意在此方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成长驱动力不足
美国学者格拉特霍恩认为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有:“教师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s)、境脉因素(Contextual Factors)和促进教师发展的介入活动(Interventions to Foster Teacher Development)。”而这里的“促进教师发展的介入活动”主要指的就是教师成长的驱动力:客观方面,包括良好的家校关系、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主观方面,教师对工作意义的认同、教学的期望、目标的设定。在现实历史教学工作中,明显存在以下问题制约着教师的成长:
第一,学科劣势。高中历史学科虽属于高考科目,但在部分人重理轻文的导向下,部分家长、学生并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也就意味历史老师在绩效考核以及职业成长中相比其他科目教师处于劣势,影响着历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期望。
第二,年龄劣势。很多老教师的生活的压力以及自身体能的变化都影响着其成长。日常工作强度的增加已让这些老师疲于应付,让他们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身成长,其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
(三)历史教师现有知识结构与学术前沿的脱节
从近十年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来看,越来越体现出时代性、开放性、学术性,其关注新的史学研究动态和史学研究新成果。但是由于中学教师的工作氛围,缺乏对学术热点的深入挖掘,出现了高考命题的学术前沿性与一线教学的脱节。这不仅造成日常教学的困惑,也会对中学历史学科的地位提出巨大挑战。
三、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化素养成长的路径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被称为是专业化的历史教师呢?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认为:“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就是以历史知识为抓手,在实践中不断增长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能力和智慧。”在这里黄牧航教授强调了“知识”“实践”“智慧”在高中历史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那么,該如何在这些方面突破呢?
(一)进行多元化知识积累,夯实基础
从知识层面来看,高中历史教学不是纯粹的史学研究,作为学科教学高中历史课既要传播专业的学术知识,还要兼具教育“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的目的。那么这就意味着高中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在专业知识方面不断地提升,更要在教育理念方面提升自身,历史教师应当传递人类文明中一切进步的、正义的、高尚的、理性的、科学的、美好的思想内容。
为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通过阅读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做到有选择地阅读,历史教师的阅读应该是在自身教学现状基础上,做出系统的规划。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阅读就应该选择有助于对基础主干知识的理解的书籍,例如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等,而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书籍,山东省实验中学钟红军老师的《新课程在新课堂——钟红军历史课堂教学实录》、任世江老师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都颇具指导性。相对成熟教师的阅读,在强调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时,更应该侧重于自身思维方式的提升,从而形成教师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历史课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历史老师要突破简单的知识传导,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引领作用。朱尔澄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余伟明《历史教育展望》对老师们的成长很有借鉴。
除了系统化阅读,重视生活中碎片化知识的收集和整理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知识储备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非常重视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很多优秀的习题材料就非常好地弥补了课本知识的不足,提升了对课本知识的认知。比如2010年高考引用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中论述“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段材料就突破了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雇佣关系的常规认知,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将雇佣关系视为资本主义萌芽标志的认知。高三历史教师充分利用手头大量的习题,收集并利用类似的材料将会极大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也是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自媒体时代,许多历史爱好者利用一些媒体手段发表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传播历史知识,虽然良莠不齐,但有些作者的见解很有独到之处,教师不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他们的观点,但他们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无疑会给人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从而拓展历史教师的视阈。
(二)创新课堂建设,达到教学基本目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历史教师的实践不是学术报告或论文,而是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灵魂的碰撞,是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优质的历史课堂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技术的融合。笔者曾有幸观摩过上海晋元中学李惠军老师的一节八年级公开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这节课上,李惠军老师依托课件,生动地讲述长征的始末,期间李老师立足学生的现有水平,适当做出补充拓展,饱含深情地引入毛泽东长征组诗和长征小故事,不少学生在李老师的讲述中泪水涟涟,情感世界受到了极大地震动。可见作为历史教师,打造独具自身特色的课堂就显得尤为关键。
独具特色的课堂,应该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精炼准确的语言、丰沛的情感。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指引一堂课的灵魂,在唯物史观指引下引导学生明晰时空存在,解读史料史证,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这是历史教学永恒的目标。准确的语言能在表达中传递情感态度,帮助学生理解、思考、领悟、体会。作为人文学科,历史课程存在的目的不应是简单的传递知识,更应是情感价值的传递,“亲其师信其道”。
(三)培养宏阔视野,提升学科智慧
历史是对过去的人和事的记述,课本的记述是浅显、单薄的,历史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赋予课本知识以灵魂。历史教师要有更为宏阔的视野、更为理性的认知。作为历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什么样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就会形成对历史什么样的评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历史学科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思维为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指明了方向。
历史教师更应关注时代发展,注重陶冶道德情操。人类社会的演进有一定的规律性,让历史照进现实,将历史教学向当代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多元化、多维度地呈现历史,促进学生时代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形成。历史教师自身就先要具有时代感,充分关注现实、关注国内外事件与时政热点,联系古今,融通中外,保持思维的开放与活跃,从课本平面的历史理论转向立体直观的历史现实状态。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历史的亲切感,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融合。当具有时代、现实感的教学被开展时,学生自然会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力。高考从不回避热点,高三历史教师更应该关注时政热点,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在学业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升历史教师专业化素养是历史学科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破除目前高中历史教师成长困境的关键。提高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其中最主要在于:“知识”即夯实教学基础,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实践”即结合课程标准,创新课堂形式;“智慧”即科学的思维,宏阔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兴趣与积极性。“历史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是一门别的学科无法代替的学问,没有接受过系统学科的历史教育的人,不足以成为一名心智健全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1]白羽.叶澜:享受双重生命成长是教师职业的独特幸福来源. https://www.sohu.com/a/359638708_177272[DB/OL],2019.12.
[2]兰英.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http://www.doc88.com/p-9083553127216.html[DB/OL]2018.01.30.
[3]黄牧航.论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内涵与成长路径[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2).
[4]徐蓝.《统编世界史教科书与唯物史观教育》主题报告.http://news.ccnu.edu.cn/info/1008/36486.htm[DB/OL]2021.06.19.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