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几何综合题的解法探究与优化
2022-05-30李孝敏
李孝敏
[摘 要] 几何综合题的解题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该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复合图形的分析方法,建模思路,性质运用的技巧.文章以2021年江苏南通市的中考几何压轴题为例,深入探索问题的构建思路,并对问题解法进行优化,开展教学反思,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几何;多解;结构;四点共圆;分类讨论
几何综合题的图形往往是众多几何特性的组合,掌握图形拆解、性质分析是解题的关键,而从不同视角探究问题,对方法进行优化则有助于提升解题能力. 下面将对一道几何综合题开展解法探究,并深入探索问题,优化解题方法.
问题呈现
问题:(2021年江苏南通市中考卷第25题)如图1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AD上(不与端点A和D重合),点A关于直线BE的对称点为点F,连接CF,设∠ABE=α.
(1)求∠BCF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过点C作CG⊥AF,垂足为G,连接DG. 判断DG与C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H,点E的对应点为点H,连接BF,HF. 当△BFH为等腰三角形时,求sinα的值.
解法探究
本题为几何综合题,以正方形为背景,融合了对称、旋转、三角函数等知识. 问题共分三问,分别探究角度关系、分析两线的位置关系,依托几何求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解析过程要充分把握图形结构,结合对应知识来构建思路,下面逐问探究.
(1)该问求∠BCF的大小,需用α来表示其大小,实则是探究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题干设定点F与A关于直线为对称关系,可作辅助线BF,则BE就为AF的垂直平分线,其中存在等角关系,结合正方形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可推导角度关系.
连接BF,如图2所示,BE为AF的垂直平分线,则有∠BAF=∠BFA,AB=BF. 已知∠ABE=α,则∠BFA=90°-α,∠EBF=α.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由正方形性质可推得∠FBC=90°-2α. 又知AB=BF=BC,则△BFC为等腰三角形,即∠BFC=∠BCF. 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可推得∠BCF==45°+α.
(2)该问探究CF与DG的位置关系,在几何综合中线段关系一般为相交、平行、垂直,探究时可结合角度来确定.
设FG与DC的交点为M,AF与BE的交点为N,如图3所示. 由(1)问可知∠ABE=∠FBE=α,∠BAF=∠BFA=90°-α,∠BCF=∠BFC=45°+α,所以∠AFC=∠AFB+∠CFB=135°,∠CFG=180°-∠AFC=45°. 又知CG⊥AF,则△C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 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推得△A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 由条件可推知∠NAE=∠ABE=α.
在△ADM和△CGM中,已知∠ADC=∠AGC=90°,∠AMD=∠CMG,可證△ADM∽△CGM,所以∠MAD=∠MCG=α,进而可推得∠ACF=∠BCF-∠BCA=α. 在△DGC和△AFC中,已知==,∠DCG=∠ACF=α,可证△DGC∽△AFC,由相似性质可得∠DGC=∠AFC=135°,所以∠DGA=∠DGC-∠AGC=45°,则∠DGA=∠CFG=45°,从而可证CF∥DG,即DG与CF为平行关系.
(3)该问引入了三角形旋转,旋转前后的三角形为全等关系,探究△BFH为等腰三角形时sinα的值,没有设定三角形的腰,故有三种情形需要分别讨论,构建等腰三角形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求sinα的值.
当△BFH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形,①FH=BH,②BF=FH,③BF=BH.
①当FH=BH时,过点H作BF的垂线,设垂足为M,如图4所示. 可设AB=BF=BC=a,根据旋转特性可知∠CBH=∠ABE=α,BH=BE,可推知∠FBH=∠ABC-∠ABF=90°-α. 由条件可得∠FHB=2α. 由于△BFH为等腰三角形,且FH=BH,则∠BHM=∠FHM=α,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BM=MF=BF=. 由条件可证Rt△ABE≌Rt△MHB,可得BM=AE=,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E==a,则sinα==.
②当BF=FH时,设FH与BC的交点为O,如图5所示,由旋转性质可知∠CBH=∠ABE=α,结合(1)问可得∠FBH=∠FBC+∠CBH=90°-α. 因为BF=FH,可推得∠BOH=180°-∠CBH-∠BHF=90°,此时∠BOH与∠BCH相重合,与题目不符,故舍去.
③当BF=BH时,可设 AB=BF=a,由正方形性质可得AB=BC=a,从而可推得BF=BH=BC=a,题目中BC、BH分别为Rt△BCH的直角边和斜边,故不可相等,显然与题目不相符,将其舍去.
综上可知,sinα的值为.
优化探索
上述对一道几何综合题进行了解法探究,图形的综合性强,所涉三问的问题形式较为常见,但融合了众多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几何性质定理的灵活运用. 上述呈现了问题的基本解法,但从问题的构建过程来看,解题难度大、步骤繁杂,尤其是考题的后两问,多次运用特殊三角形和特殊关系来推导等角和线段比例. 下面进一步探索考题后两问的解法,开展解法优化探究.
1. 优化第(2)问解法——四点共圆推角度
第(2)问构建了正方形ABCD外的垂足G,探究DG与CF的位置关系,实际上可以利用隐圆模型,即A,D,G,C四点共圆,具体过程如下.
由(1)问可知∠BCF=45°+α,又知∠BCD=90°,所以∠DCF=∠BCD-∠BCF=45°-α. 连接AC,设AC的中点为O,再连接OD,OG. 因为∠ADC=∠AGC=90°,所以OD=OA=OC=OG,由圆的定义可知A,D,G,C四点共圆,故可知点O为圆心,以AO为半径画圆,如图6所示. 由圆的性质可得∠CDG=∠CAG,又知∠CAG=∠CAD-∠DAG=45°-α,所以∠CDG=45°-α=∠DCF,从而有DG∥CF,即两线为平行关系.
2. 优化第(3)问解法——简化讨论情形
上述基于等腰三角形的三种情形进行了分别讨论,而其中的两种情形是不成立,实际上可以在解答的初始就对部分情形简单分析,具体如下.
设AB=a,AE=b(0BA,所以BH>BF=BA,因此要使△BFH為等腰三角形,只存在BF=FH和BH=FH两种情形,故下面只需讨论两种情形即可.
情形一:当BF=FH时,有∠FBH=∠FHB=∠BAF=∠BFA,可证△ABF∽△HFB,由相似性质可得=,所以=,代入线段长可得=,可解得a=b. 因为0
情形二:当BH=FH时,有∠FBH=∠BFH=∠BAF=∠BFA,可证△ABF∽△BHF,由相似性质可得=,代入线段长可得=,可解得a=2b,可绘制如图7. 在Rt△ABE中,sinα===.
综上可知,sinα的值为.
评析 上述对考题的后两问进行了解法优化,其中第(2)问把握几何特性构建隐圆模型,由圆的特性推得了关键的等角关系;而第(3)问则首先讨论了三角形内的边长关系,排除了其中的一种情形,显著的简化讨论过程.
解后反思
考题探究的重点有两点:一是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法,二是提升学生解题思维. 故完成解题教学后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反思考题,拓展学生思维,下面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1. 重视结构分析,提取图形特性
几何综合题图形往往较为复杂,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考查学生对复合图形的分析能力,即结合几何条件理解图形,把握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中剖离特殊图形,提取几何特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读题构形,特性提取的方法,充分提升学生的图形分析、构建与拆解模型的能力. 教学中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理解几何语言,归纳总结几何特性;第二阶段,指导模型的解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图形拆解经验;第三阶段,开展复合图形分析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图形解析的步骤及方法.
2. 开展解法优化,拓展学生思维
综合性问题的解法往往不唯一,可从不同视角切入解析,构建相应的解题思路,而不同解法之间存在差异,开展方法对比,解法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如上述探索了问题的常规解法之外,对方法思路进行了优化,第一问构建四点共圆模型,利用模型直接推导等角关系;而第二问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情形,简化了讨论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考题的方法总结及优化,使学生充分理解方法,可合理开展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图形,探索方法. 探究过程要注意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教学重点.
3. 渗透数学思想,提升综合素养
从上述几何综合题的解析过程可知,其中渗透了化归转化、构造模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即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转化问题,解读构建模型,通过数形结合构建思路,逐个讨论破解.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还应合理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解题中感悟思想,理解思想的精髓,达到内化吸收的效果. 同时章节教学中可结合对应内容来渗透数学思想,如函数与图像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等腰三角形教学中分步讨论特性等,让学生逐步感知思想,体会思想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