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探究
2022-05-30李烨婷
李烨婷
摘 要:随着各种课程改革的不断出台,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若想充分提高学生数学水平,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则需教师严格贯彻落实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更为优化的教学流程,以不断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基于此,文章将以新课改为主要背景,以小学数学为主要科目,以课堂教学方法为主要探究目的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一、巧设课前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无论是哪一阶段的教学、哪一学科的学习,教师都需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地位。在这一要求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不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人。针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为避免教学中“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发学生思考,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如巧设课前导入,通过设置提问导入,充分启迪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具体展开方式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纸币图案,而后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刚刚展示的人民币图片,面值分别是多少元吗?”学生答“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而后教师给予肯定与鼓励:“答对了,大家非常棒!”然后进行提问:“同学们,请思考,图片中这些硬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思考,而后教师进行圆角分换算知识的讲解。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实现课程知识点的引入,还可以充分启迪学生思考,可谓“一箭双雕”。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积极性
不同于语文、音乐等学科,数学是具备一定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因此常常觉得数学知识点难以理解。那么如何才能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象,与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相契合呢?答案即是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身处生活情境中,在亲身实践下对数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深入的理解,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得到不断提高。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平均数的相关知识,创设生活情境。具体创设方式如下: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教师最近遇到了一些生活问题,你们愿意帮我想想解决办法吗?”学生答:“愿意!”教师继续提问:“事情是这样的,教师老家的母鸡最近下了15个鸡蛋,教师想把这些鸡蛋分给我的3个妹妹,请问我应该怎么分这15个鸡蛋,才能使得每个妹妹分到鸡蛋的数量一样多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鸡蛋贴纸教具进行思考,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而后学生进行操作,最后得出“15个鸡蛋,给每个妹妹分5个,每个妹妹分到的鸡蛋一样多”的结论。在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境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平均数的概念,而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可谓效果显著。
三、基于情境教学创设全新学习空间
从数学知識内容特点来看,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对一些概念性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认知偏差,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也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难度大的主要原因。结合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教师可以应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确保学生在相关的知识情境中能够较为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不但如此,在数学课堂中营造情境还能够更好地来提出一些问题,因为数学课堂中要提出的问题非常多,营造情境能够让这些问题的提出变得更加自然,从而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严谨,保证了数学课堂的质量。
例如在进行“分类与比较”一课的讲授时,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以营造一个情景,需要学生帮助自己的妈妈来进行一些分类。然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让学生说说这些事物的特点,此时班级中的学生很快给出正确答案。当学生给出了答案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事物进行分类。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情景,不但让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情景中,而且让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阶段课程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爱说话的现象,如此一来,不仅会影响教师整体教学节奏,还会大大降低学生听课效果。因此,若想使得数学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则需教师将学生“爱说话”这一特质“化劣势为优势”,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说话”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将课上闲聊变为数学问题讨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分类与整理”课程时,教师可充分引导学生针对如何分类、如何整理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具体展开方式如下,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红、黄、绿三种颜色不同的各种箱子,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讨论,将这些箱子分为三类,并说出小组分类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很快便能将箱子按照颜色的不同分为红箱子、黄箱子、绿箱子三类,并说出小组成员是按照不同的颜色标准进行划分的。如此一来,学生便对分类这一概念产生了初步认识,而后教师再进行深入教学,效果定能有所提升。
五、重点做好学生的思维引导与培养工作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重点引导和培养,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时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认知观念和态度,这不仅能够辅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与束缚,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得出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应用为学生展示相应的教学素材,然后从中整理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加以解决和处理。另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对学生进行问题链的设计,通过制定由浅入深的问题内容,鼓励学生对相关知识做循序渐进的解读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思维的引导下实现对难点知识的有效解决和处理。由此可见,在借助思维引导的方法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在教师的正确辅助下得到提升,参与学习的动力也会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方面思想意识都不健全,对于抽象枯燥的学习没有兴趣参与。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习内容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让小学生能够热情洋溢地投入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去,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个性都比较强,在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仅以统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而是要借助多元教学机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国钢. 提问有追踪 思维见深度——深度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探究[J]. 天津教育,2021(27):60-61.
[2]吴金贵. 小学数学课堂中“读思达”教学法的有效探讨[J]. 天津教育,2021(27):76-77.
[3]涂永华,孙家骏.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22(05):64-67.
[4]刘金荣. 让学习真正发生——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22(05):68-72.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