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教育数字化的三大特征

2022-05-30沈书生

在线学习 2022年9期
关键词:智慧学习

沈书生

江苏教育数字化的三大特征是:扎根教育现场,植根实际问题;适应时代变革,凸显江苏特色;持续转型发展,率先行动反思。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江苏教育 发展层次 智慧学习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走进江苏活动启动仪式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等学校,聚焦数字化变革背景下的实际问题,形成了“真思考”“真实践”。结合江苏智慧教育的经验及当前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可以总结出江苏教育数字化的三大特征。

扎根教育现场,植根实际问题

江苏是我国的教育大省,也是全国最早启动教育信息化行动的省份。早在20世纪90年代,江苏就开启了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并成为第一批参与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省份。

在数字化教育的探索中,江苏教育人始终秉持“实际、实用、实践”的务实理念,关注管理与教学的变革逻辑,从实际出发,形成了许多扎根教育现场、植根教育问题、追求务实高效的系统思考;从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学校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多层面的数字化改革实践。

2020年春季疫情发生以后,大规模在线教学迫在眉睫。为了把握现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江苏省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群体,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大规模调研,及时梳理形成了在线教学实践指南。各级学校既关注工作方式的转换,也注意思维方式的转换;既关注教学形态的变革,也留心学习效果的变革;既关注学生对于已知世界知能体系的授导,也重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心智体系的塑造。江苏面向不同教育阶段的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师工作司、高等教育司的多次肯定。

适应时代变革,凸显江苏特色

教育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自然逻辑。这种适应性,一方面,表现为现代教育支持系统正在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富技术与富功能等特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教育范式本身正在适应教育支持系统的变化,呈现出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变革的特征。教育范式与教育支持系统之间的双向适应性,塑造了以数字化为纽带的教育新生态。

江苏的许多地市都建设了特色鲜明的数字资源,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学习支持平台:南京的“金陵微校”、泰州的“泰微课”等区域资源,注重整合区域的优质资源,并强化资源更新,为师生共享资源与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江苏省的“名师空中课堂”,不仅着重研究学习环境的转型、学习资源的转型、学习过程的转型、教学评价的转型等,而且打破地市的区域边界,充分发现并搜集大量的名师资源,形成了体现江苏教育特色的新型学习空间,超过80%的江苏学生从中受益。

持续转型发展,率先行动反思

通过对江苏教育数学化实践的思考与研判,我们可以发现,江苏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层次:

第一个发展层次——“基于不同媒体形式的教学方法改进”,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主要关注如何实现教学材料的多表征形式转化。教师主要遵循的是“基于课堂的教学范式”,注重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第二个发展层次——“基于计算机的资源类型变化”,大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0年左右。这一时期主要关注如何实现教学材料的计算机表征,依然强调的是不同的媒体形式,但可以基于计算机呈现。教师主要遵循的是“基于课堂的教、學双向支持范式”,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性与参与性。

第三个发展层次——“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态变化”,大致从2010年到2018年左右。这一时期主要关注如何借助于网络等载体形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变革,更加注重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重视教学内容网络化呈现与共享。教师主要遵循的是“支持学生成长的学习范式”,强调学习过程中资源的开放性与可获得性。

第四个发展层次——“基于数据的智慧学习变化”,大致从2019年开始至今。这一时期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充分分析学生的行为特征,借助于智慧校园与智慧学习支持系统,利用过程数据进行循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为学生提供更加能够体现其个人认知特点与需求的学习活动,教师主要遵循的是“支持学生主体决策的学习范式”,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责任,关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当前,江苏的教育数字化正处于“基于数据的智慧学习变化”这一发展层次,上述所有发展层次的形成,并非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一脉相承的,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是螺旋上升的、迭代式发展的。

每一个发展层次,都是江苏教育数字化的一次重要转型。当前,我国教育正在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作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研究和推进的试点省份,江苏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率先思考与行动,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丰富的经验:

一是加大现代学习科学的研究。系统分析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特征,理解学生的认知行为与特点,建立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学习范式研究,实现从普遍应用到优质应用的转型,让转型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

二是加大现代学习空间的研究。系统分析学习空间的组建与表现形态,注重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功能的研究,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数据分析,实现从数据决策到智慧决策的转型,让转型可以促进高效决策。

三是加大现代学习评价的研究。系统分析如何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科学的评价指引与评价实践,实现从高分数到高素养的转型,让教育数字化更加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高质量人才。(整理/本刊主笔 刘增辉)

猜你喜欢

智慧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中的高中英语教育初探
中职智慧学习中智慧引领的机制构建
基于移动传媒平台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思考与实践
交互式微课教学平台研究与分析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生成性教学路径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智慧学习
以生为本构建语文慧学课堂研究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
“智慧学习”提升党员教育的科学性与信息化水平
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云班课实现智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