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秩芳华再出发

2022-05-30鄢志勇王娜娜曹小飞高均柱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校教师学生

鄢志勇 王娜娜 曹小飞 高均柱

在中华民族风起云涌的漫长历史中,当阳这片热土曾经上演过无数波澜壮阔的浩浩大剧。从冷兵器时代的诸侯争霸、三国演义的生死搏斗,到近现代瓦仓起义、铜鼓包抗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火硝烟,在当阳历史的天空中,充满着慷慨悲歌之豪气、千古不朽之雄风。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就矗立在这片英雄辈出、人文璀璨的土地上。建校80年来,一代代当阳一中人秉承信义传统,弘扬仁勇文化,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以卓越的办学成就赢得“信义当阳 仁勇一中”的美誉。在“县中塌陷”一度成为热词的背景下,当阳一中却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多项升学指标位居宜昌地区县市一中之首,创下百姓交口称赞的县中奇迹,亦成为一张当之无愧的地域名片。

弘扬崇尚仁勇精神,赓续爱生敬业传统

长坂雄风,信义当阳。赵子龙单骑救主演绎千古传奇;据水断桥,张翼德立马横矛喝断当阳桥;玉泉显圣,关云长在这里抒写千秋忠义……一部《三国演义》,37则故事落笔当阳。“忠义仁勇”的精神早已深入当阳人的血脉,也成为融入当阳一中师生骨子里的基因。

走进当阳一中,学校文化理念展示牌上“崇仁尚勇”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曹良意这样解读四字文化理念:“仁”,即爱党爱国、爱民爱校、完善自我、成就他人;“勇”,即担当作为、勇攀高峰、敢于创新、追求卓越。学生以“仁”培育大爱意识,以“勇”塑造拼搏精神;教师以“仁”明确师德规范,以“勇”提升创新能力。

2022年6月25日,高考结果揭晓,当阳一中取得的成绩再次引人注目:600分以上的有50人,居宜昌市九县(市区)一中第一名;百余学子迈进“双一流”高校,一本上线人数达481人,一本率达53%。“当阳一中连续20多年领跑宜昌地区县市区一中。”曹良意中肯地评价,“学校从软硬件环境来讲,并无绝对优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体师生践行仁勇精神的必然结果。”

对于当阳一中取得的办学成就,另有一段异曲同工的解读。

2015年8月,時任当阳市委书记郑廷贵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讲:“当阳一中的师资、办学条件、生源与宜昌市同类学校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可为什么能创造高考奇迹呢?我看主要就是当阳一中这个团队做事特别认真、工作特别负责、作风特别过硬。这三个‘特别就是精神区位上的绝对优势、发展软环境上的绝对优势。”

在学生心目中,“爱、奉献与敬业”是母校老师们最闪亮的标签。

2022年,当阳一中迎来自己的八十华诞。年初,学校对外发布八十周年校庆公告,面向校友征集历史照片、校友回忆录以及给母校的祝福小视频。在征集来的校友寄语里,对母校老师的追忆成为最主流的表达:“老师徒手画圆的功夫历历在目”“失意时老师的鼓励言犹在耳”“对老师为我们疏解压力时的风趣幽默依然记忆犹新”……更有毕业生在社交平台知乎上发起问答:“在当阳一中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留言区所有回答无一例外都讲述了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感念师恩的情绪溢出屏幕外。

2020届毕业生杨同学在给班主任洪梦婕老师的信中写道:“谢谢您一次次的包容和理解,让我从一个现实的逃避者变成一个梦想的追求者,拥有了重新出发的勇气和不断挑战自我的信心。”杨同学追忆,彼时自己正当叛逆期,学习倦怠现象严重,是洪梦婕老师不离不弃、不厌其烦地开导、启发,帮助自己走出低谷。“久久为功,再冷的石头也能捂热,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等待我们用心养育的孩子们呢?爱能融化一切。”洪梦婕老师的心声正是当阳一中教师的写照。

“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真诚朴实的师生情,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关爱,正是我们一中教师的待生之道,也是学校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曹良意说。

向贻州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当阳一中工作。他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用真心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学生小陈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困难,父亲因病去世让本来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一度萌生退学的想法。向贻州积极奔走,为小陈寻求各方资助。2021年,小陈考上重点本科大学。单亲家庭出身的学生小吴一度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向贻州为了激励他,出了个新招,让小吴去电焊厂历练一周……没曾想,三天后小吴主动回到学校,开始发奋图强,奋起直追,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向贻州把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生身上,上课是严师,下课是朋友。他所带的班多次创造佳绩。向贻州也先后获评当阳市“优秀教师”、当阳市“e教能手”、宜昌市“十佳师德标兵”等。

“我们的老师才是学校最大的财富,也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当阳一中的“老人”,23年间,从班主任老师到部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曹良意对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有自己深刻的领悟。“我们努力让学校成为教职工心灵的栖所、施展才华的舞台,把学校打造成大家的幸福家园。”

为了让教师安心从教,学校尽最大努力为教师办实事,解决教师“急难愁盼”的问题: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关心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尽力创造条件协助解决个人问题……

曹良意说:“其实这个逻辑很简单:学校拼命对教师好,教师也会拼命对学生好。”

营造团结共进文化,“一级干给一级看”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这是一中的管理文化,也是一个保持多年的优秀传统。”作为校长,哪怕行政事务再忙,曹良意始终坚持带一个班的生物课,主持名师工作室工作。

“两个总体战”是当阳一中的制胜法宝,即“班级总体战”和“备课组总体战”,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正向激励每一个人,成就每一个人。所谓“班级总体战”是以班级为核心,各学科教师围绕目标,建立完整的协调发展机制,制定“作战方案”,达到班级总体进步、学业普遍改善、素养全面提升的目的。“备课组总体战”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内教师加强团结,分工协作,围绕优化组内建设、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科地位三个方面,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以上率下激发每个人的潜力,让所有人动起来,让内行管理内行,让管理者听见‘炮声。比如,备课组组长了解每个老师的生活、工作情况,有没有干好工作,需要哪些帮助,等等。”曹良意说,“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氛围。”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县中普遍面临优秀教师流失的问题,当阳一中也不例外。”曹良意坦言,“因此,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就格外重要,只有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师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应对人才流失带来的问题。”

“传帮带”是当阳一中始终坚持的又一传统。对每一名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学校都会安排一名业务能力强的老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结对期三年。结对帮扶也是一项制度,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要上汇报课,学校每年对指导教师跟踪听课和指导的情况进行检查,徒弟的教学成绩纳入评价指导老师的重要指标。这样动真格的激励机制确保了新老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90后教师张苗的成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青年教师,张苗参加工作才一年,就获得了宜昌市县域优质高中“同课异构”比赛一等奖。回想起初登讲台时紧张到舌头打转、手心渗汗,到现如今在讲台上游刃有余、侃侃而谈,张苗说自己收获的不只是成长,还有满满的感动。在获奖感言中,她表示,欣慰于自己的努力终有回报,更感动于教研组内前辈教师对自己的无私帮助,那些一遍又一遍帮助自己磨课的伙伴以及悉心指导的师傅们,都是她生命中的贵人。

事实上,在当阳一中,无论学科教研组哪位老师参加赛课,全组都会出动参加听评课,课后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智慧。

教育从来就不是孤勇者可以成就的事业,团队精神、集体智慧才是制胜法宝。

当阳一中始终高擎“团结拼搏、敢于争先、德艺双馨、永争一流”的旗帜,不忘初心使命,传承仁勇精神,倾力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始终保持争创一流的激情,一步一个脚印,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截至2022年秋季学期,學校252名在岗教职工中,湖北省特级教师3人,湖北名师1人,宜昌名师9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宜昌市明星班主任和宜昌市明星管理者9人,湖北省、宜昌市学科优秀教师6人;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6人,20多人先后受到省和国家表彰。教师结构科学合理,业务素养深厚。

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中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宜昌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2人,获当阳市劳动模范称号2人,获宜昌市师德标兵称号1人,获宜昌市最美教师、最美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称号10余人次,获当阳市“推动改革发展先进个人”“最美共产党员”“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称号100多人次。

“优秀做人、成功做事是每一个一中人的信念。”曹良意谈到当阳一中人才辈出时这样说。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学科教研组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师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学研究方法、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老师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学校鼓励老师们把研究成果转化,通过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人人上好一节研究课”“实验操作创新大赛”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近二十年,学校100多人次出版专著或参与编撰教学用书,30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语文组编写的《同步解析与测评》被誉为“人教金学典”,202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30余名教师获省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说课竞赛一等奖。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立项课题11个,省级立项课题20余个,均已顺利结题。其中,省级科研课题《高中语文双促双发课题研究》使学校荣获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优秀实验学校”称号,省级科研课题《农村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研究》直接指导了学校新高考的教学实践。

“科研兴校,管理强校,质量立校,是当阳一中老校长徐家森同志10多年前就带领大家确立的治校方略,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曹良意说。

坚持学生中心本位,尊重个性特长,注重全面发展

“我方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有敢闯敢拼的劲头,乘风破浪……”体育馆内,高二(2)班的黄伊敏正在作为一辩自信发言、阐述观点。这是当阳一中一年一度的“三观”辩论赛的决赛现场,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正反方分别以“新媒体时代,人们的认知差距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年轻人,是应该乘风破浪还是稳住别浪”为辩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辩手们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反应迅速,凭借严密的逻辑、精彩的发言,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三观”辩论赛是当阳一中的传统德育特色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25届,不仅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阳一中,“尊重个性特长,培养创新人才,深度智慧发展”是人所共知的办学愿景,老师们也深刻理解学校的使命: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跑者和建设者——具有家国情怀、健全人格和创新特质的接班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首先要培养有高尚品格的人。”曹良意介绍,“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定了具体的德育培养目标,多途径开展德育工作。”

为此,学校构建起“主体线”(校团委—学生会—文明监督岗、值周班—班委会、团支部)、“主导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导师—学科教师)和“主控线”(值周领导—教学巡查、政教督查—年级值日领导—班主任)三线并举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同时,以年级为单位,提出明确的育人目标:高一年级有形象,高二年级有风格,高三年级有品位,进阶式培养学生“既能完善自我,又能成就他人;既要追求卓越,还要敢于争先”的优秀品格。

在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当阳一中人逐步形成了以团结为本、以务实为尚、以严谨为美、以创新为荣的风范和学养,形成了“博学、善诱、开拓、创新”的教风和“严谨、规范、崇实、高效”的校风。

2019年,湖北省新高考政策正式出台,这是教育改革大趋势,学校的发展必须顺应这个大趋势,在这个时刻来临之前早做准备,抢抓先机。从2014年开始,当阳一中或分批组织领导、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或邀请山东、浙江、上海等地新高考研究专家到校讲学,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尽快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变化。学校还申报立项了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重大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分层教学和选课走班教学实践的研究》,深度参与人教社“十三五”重大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选择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和湖北省新高考重大课题《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校教学与管理改革实践研究》的研究。通过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在2019年4月湖北省政策出台之时,当阳一中新高一的选科、分班、教学等工作平稳落地。

为适应新高考,当阳一中主动求变。

变革从课堂教学开始。“以前上课是老师在台上直接讲原理、讲知识,现在我们要把每一个原理拆解成一个个步骤,一步步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并推导出物理原理。这个变化真正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指向。”当阳一中“李元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物理教研组长李元法老师说道,“我们要把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运动员为什么要使用起跑器?人走路的时候摩擦力是向前还是向后?这样就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

近年来,当阳一中致力于素养课堂建设,构建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坚持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突破单纯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合作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以生成性、发展性、创造性为典型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学习真实发生,办学成绩亦水到渠成。2021年,在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学校首选物理类学子刘斯甲和潘凝心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全校本科上线率高达98%,继续保持住了领先优势。

学校不只是规范强制性组织,还是发展性组织,当阳一中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为此,学校构建“三元”校本课程体系——素质养成课程、个性选择课程和能力提升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铺就多种上升渠道,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梦想。

今年,姚磊实现了他的空军飞行员梦想,通过初选、复选、定选、政审,并以高考548分的合格成绩被空军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得益于学校提供的定制化课程,当阳一中每年都有学子实现自己的航空梦。

学校排球队也为国家排球队、省排球管理中心输送了很多优秀排球运动员,省排球队曾在当阳一中集训。那些热爱排球的少年,在这里得到专业的训练,茁壮成长,实现在赛场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的梦想。

排球队员罗心雨,2019年8月参加世界军人运动会测试赛暨2019年全国青年U19沙滩排球锦标赛总决赛获得第二名;张梦龙,在2019锦标赛中获得健将资格证……天生对排球着迷的排球队员李江华说:“自从加入了排球队,每天在上文化课时变得专心了许多,现在学习与打球相互促进,让我的心态变得更加阳光积极。”

丰富的社团活动也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搭建了舞台。科技节上,师生一起欣赏昂姆青少年科技中心老师带来的机器人表演,体验无人机及机器人保龄球对抗赛的操作,“水火箭”和“冲浪纸飞机”实战对抗、“小创造、小发明”和“变废为宝”的小制作让学生打开眼界。国旗班、铜管乐队、堆蓝体育俱乐部、青年志愿者协会、创客工作室等丰富的社团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学校每年还举行元旦文艺晚会、五四运动纪念大会、学生成人礼、新生军训、军体拳比赛、跑操比赛、集体舞大赛、“阳光女生”评选、春季球类运动会和秋季田径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

“校园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这样才能滋养孩子们的生命,助力他们拔节生长。”曹良意说,“教育的最终归宿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发展思路得到了高校的认可。目前,学校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20余所重点院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

栉风沐雨80年,从当阳一中走出的校友遍布大江南北,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他们始终心系母校。近年来,诸多校友在学校成立教育基金会,“贤德奖励基金会”“光谷助学基金会”“力迅奖励基金会”“未央奖励基金会”“富景奖励基金”“张帆教育奖励基金”“张卫教育奖励基金”“西摩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师生。2022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当阳一中新校遷建工程,当阳一中将迎来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学校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