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 透彻 明丽
2022-05-30周永沛
周永沛
【试笔要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对周围的事物或某些事理作出说明,这就需要借重说明文予以表达,其他文章体裁都无法替代,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对于说明文的教学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写作说明文,必须把握住三个写作要求,即准确、透彻和明丽。
为什么要强调“准确”呢?因为世间的事物都是复杂的,每种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但其中必定有一种本质性的特征。这种本质性特征是区别于不同事物的基本标志。但是,有些人由于观察不仔细,辨识不到位,或者是认识有偏差,往往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性特征,甚至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结果写出来的说明文就会不得要领,达不到“说清道明”的写作目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唯有在“准确”二字上下足功夫,细致观察,认真比较,反复斟酌,捕捉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特征来写,方能奏效。
为什么要强调“透彻”呢?透彻,是深入、彻底的意思。这是说,写作说明文时,在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情况下,还必须对这个事物的特征作出深入彻底、条分缕析的解读,使读者对事物的特征具有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直至完全理解和信服。这样,所写的说明文就能避免浅薄化、简单化、蜻蜓点水化的弊端,收到真正“说清道明”的写作效果。
为什么要强调“明丽”呢?因为凡是文章,为了收到好的表达效果,都十分重视语言的美感呈现,追求生动性的表达。说明文也不例外,同样要讲究语言的明快清丽。这里,必须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平直明晰固然是说明文体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但生动形象却绝不是记叙文体的“专宠”。说明文的语言同样需要“美”起来,唯有写得通达明快,文采斐然,方能在说明事物时表现出吸引力和可读性,矫正人们对说明文枯燥乏味的习惯性误解。
总之,说明文写作,强调“准确”,可以避免说明内容的“跑偏”;强调“透彻”,可以避免说明过程的“苟简”;强调“明丽”,可以避免说明语言的“缺美”。因此,学写说明文的中学生朋友务必要重视这三项写作要求。
【试笔佳作】
水
羿 敏
朋友,你們知道水吗?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纯净的水在正常状态下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洗过的衣服,一晒就干了;长久不下雨,河里的水也会慢慢地少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水也有脾气。它喜欢变,常常不声不响地变成水汽跑了,尤其是在酷热的日子里。跑到哪儿去了呢?化作云彩遨游太空去了。在遨游中,一旦遇到冷空气,它就紧紧抱成一团,淅淅沥沥地回到了地面。在严冬,它就凝结成美丽的雪花,飘悠悠地向着冰冻的大地落下来。这就是说,水的形态随着气温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着。
我们平时看到的大都是液体状的水。在平静的湖泊里,微风吹拂,泛起涟漪;在陡峭的悬崖上,飞流直下,白花飞溅;在湍急的江河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汪洋大海里,水又似千狮咆哮,万马奔腾,更显示出它的磅礴气势。自然界的水啊,真是变幻莫测,千姿百态!
水的用途可大啦。我们日常煮饭、烧菜、洗衣裳,样样都得用水。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国家的经济建设更不能没有水。尤其是农业生产,水就是生命线。一切农作物,都因水而活,缺水而枯。所以毛泽东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水,有时也会带来灾祸,必须管好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就修建了成千上万个水库,开辟了水渠,治理了河道,还修筑了三峡大坝。这些举措,就是为了管好水、用好水,让水真正地造福于人民。
【试笔品鉴】
本篇说明文虽然短小,却颇具特色,表现在完全合乎“试笔要义”提出的写作要求上。
其一,关于“准确”把握特征的问题。水是司空见惯的,特征很多,但基本特征在于水的善于“变化”。作者能够舍弃水的众多特征不写,专写它的善于“变化”,就很好地体现了“准确”把握本质特征的写作要求。这说明作者具有深刻的辨识事物的能力。
其二,关于把特征写“透彻”的问题。为了表现水善于“变化”的本质特征,作者先写水具有三态“变化”的生态性特征,这说的是水的科学知识;继写液态水在不同环境里的赋形性变化,这说的是水的艺术形态。作者就是这样通过这两个视角,把水善于“变化”的本质特征说明得十分具体透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三,关于语言表达的“明丽”问题。不管是谁,读了本篇说明文,都丝毫不会产生枯燥乏味、呆板沉闷的感受,这是因为作者善于采用艺术化的笔调来说明“水”这个事物。只要耐心地品味一下,文中那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对偶的句型、古诗的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交替运用,以及美妙想象的展开和抒情语句的渲染,都很好地体现了本文在表达上的“明丽”特点。
【相关测试】
1.写作说明文要善于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试举出动物和植物各一例,回答:它们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应该怎样准确把握?
2.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式、拟人手法、对偶句型、设问语句、想象手法、引用的古诗词和抒情的语句各一例。
《准确 透彻 明丽——且说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参考答案
1.如壁虎,可以写断尾再生作为其本质特征予以准确把握;如含羞草,可以写叶子被触碰后因感应灵敏而下垂作为本质特征予以准确把握。
2.排比句式:在平静的湖泊里,……;在陡峭的悬崖上,……;在湍急的江河边,……;在汪洋大海里,……。
拟人手法:原来,水也有脾气。它喜欢变,常常不声不响地变成水汽跑了……
对偶句型:因水而活,缺水而枯。
设问语句:朋友,你们知道水吗?
想象手法:跑到哪儿去了呢?化作云彩遨游太空去了。
古语引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抒情语句:自然界的水啊,真是变幻莫测,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