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发展:现代化背景下豫剧文化路径选择

2022-05-30乔丽君

炎黄地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豫剧剧团河南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悠久。豫剧在河南历史文化的滋养中孕育而生,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和河南文化的代表。豫剧诞生于河南,盛行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豫剧因受众群体规模变小、年轻受众缺乏对豫剧的兴趣等问题陷入生存困境。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豫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因此,了解豫剧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改善豫剧的生存困境至关重要。

豫剧的起源与历史溯源

豫剧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传统戏曲文化具有重要影响。豫剧最早诞生于开封及其周边地区,据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开封勾栏瓦舍遍布全城,并且演出了大型杂剧《目连救母》,观者众多,颇为热闹。明朝中后期已出现河南梆子的萌芽,在明朝中后期,河南时尚小调在开封及其周边盛行,豫剧在河南民歌小调的基础上融合北曲弦索、秦腔等地域特色,形成了河南梆子这一最初的豫剧形式,而后豫剧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改称“豫剧”。

在豫剧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3次改革。虽然在明朝中后期河南梆子萌芽,但是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在清朝前中期,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追求,河南梆子这一艺术团体应运而生,既得到了人们的喜欢与支持,又让河南梆子这一戏剧形式得以更好地传播。辛亥革命之后,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思想广泛传播。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豫剧迎来了第一次改革,豫剧在编创等方面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改革,河南梆子開始进入城市表演,经历了从“田间地头”到“城市茶社”的转变与提升。最初在城市茶社演出时,舞台仅有一桌两椅与梆子、锣鼓等简单布置。后来,这种舞台形式无法满足豫剧演员的需求,因此他们便开始建立独立的豫剧表演舞台。在此之后,豫剧演出的规模和形式便有了极大的改变,豫剧演员们开始专门编写脚本,并且在演出过程中逐渐确立了固定的演出曲目,按生旦净丑等角色行当对演员进行明确的划分,在演出的伴奏上不再拘泥于梆子、锣鼓等简单伴奏,而开始采用更专业的乐器伴奏,演出的妆容、服饰、道具等方面也更加精致。在这一时期,豫剧逐渐向正规化、专业化靠拢,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戏曲界都进行了改革,豫剧在此过程中也进行了“三改”,即改人、改制、改戏,这次改革前所未有,在这一时期,豫剧的发展也进入了繁荣时期。

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大批职业豫剧团体纷纷涌现,戏剧演出剧目增加,官方也将河南梆子改名为豫剧,从此“豫剧”取代了河南”梆子“一词,并开始繁荣发展。在这一时期,豫剧不仅在中国大陆流行,还受到台湾人民的喜爱,在台湾地区广为流行。豫剧发展十分迅速,且不断进行开拓创新,“朝阳沟之父”杨兰春开创了豫剧现代戏的先河,经过实践与探索把歌剧因素融入到豫剧中,编排出《朝阳沟》,形成“现代戏流派”,展现出新的艺术天地。

20世纪70年代,豫剧的发展一度停滞,甚至陷入低迷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豫剧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豫剧迎来了第三次改革。这一时期,大陆与台湾的豫剧团体进行豫剧方面的文化交流,豫剧也渐渐得到了发展。1994年河南电视台推出《梨园春》,即豫剧擂台赛,在新媒体的传播下,豫剧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1世纪,豫剧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豫剧开始突破河南的地域局限性,朝着国际化发展。2015年,新编爱国主义豫剧《苏武牧羊》在西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演,豫剧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在豫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未来豫剧的发展也将充满无限可能性,走上新高度。

豫剧的推广现状

电视节目推广

1994年河南台推出豫剧擂台赛《梨园春》,创造性地把电视传媒与传统戏曲结合起来,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从此豫剧发展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梨园春》之前,豫剧大都是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进行传承,而《梨园春》把戏曲与电视传媒相结合,使戏曲的传播更加便捷,以新颖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接触豫剧、喜欢豫剧。经过不断地改版与创新,《梨园春》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戏曲节目,在2018年吉尼斯将《梨园春》认证为“世界上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中国电视戏曲节目”。

迄今为止,《梨园春》已经开播20多年了,对于一档电视戏曲综艺节目来说,至今还能活跃在电视上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梨园春》借助于现代传媒,弘扬传统戏剧文化,为豫剧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尽管《梨园春》不断地进行改进,多次对内容进行改版,调整评委结构,变换主持风格等,还是无法改变它固有的问题,比如对青年演员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缺少对年轻观众的培养意识等,这些问题使得《梨园春》美中不足。但是作为一档老牌戏曲综艺节目,它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农村戏曲舞台推广

由于豫剧的舞台布置比较简单,不过分要求场地,在农村搭一个戏台便能进行豫剧表演,因此豫剧团才有豫剧下乡的任务。豫剧下乡能够增强剧团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剧团、了解剧团,从而提升剧团名气、更好地宣传自己。如果剧团在农村具有名气,那么当村子里有红白喜事或者婚丧嫁娶时,便会有村民邀请剧团来进行表演,可以增加剧团的收入。

随着互联网与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豫剧失去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多年轻人开始利用手机观看各种综艺与影视剧目,如今在戏台子周围观看豫剧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短视频推广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年轻人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上,因此豫剧想要加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必须进行短视频推广。但是在短视频平台中,戏曲类短视频的创作者并不多,还有一部分视频创作者来源于乡镇,简陋的拍摄设备和环境并没有减少他们对戏曲的热爱,他们依旧以一己之力传播着戏曲文化。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团长李树建,也在短视频软件中进行戏曲的推广与传播,但是他的短视频账号仅有20万粉丝,所发布作品的点赞数也并不可观。因此如何拍摄出更好的豫剧短视频,让年轻人关注并喜爱豫剧,正是短视频制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豫剧传承困境

市场萎缩,观众群体老化,经济效益差

豫剧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撑其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消费方式日趋多元化,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导致豫剧市场经济效益下降,呈现出不景气的现状。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与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年轻人开始利用手机观看各种综艺与影视剧目,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方式,豫剧消费群体规模也不断缩小。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变大,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化的消遣形式,短视频恰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相反豫剧需要人们去细细品味其深刻内涵,这与目前人们的快速消费需求恰好相反。

难觅传承人,河南豫剧有失传的危险

豫剧之所以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豫剧面临传承困境,难以找到传承人。目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豫剧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传承人已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由于从事豫剧表演几乎很难获取很高的经济收入,因此普遍难以招到徒弟,这导致豫剧可能失传,一些老艺人伤心欲绝地说:“只要有人学,我不收学费也可以。”即便如此,学徒也寥寥无几,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豫剧可能就此失传。

资金短缺,豫剧发展和创新举步维艰

艺术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豫剧作为一门艺术,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资金支持,比如豫剧新剧目的创作、人才培养、服饰更新等。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对豫剧的资金投入不足,豫剧剧团外出表演收入下降,这两方面的原因使豫剧剧团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无法更好地进行发展和创新。一方面微薄的收入无法留住青年人才,使剧团人员趋向老龄化,另一方面资金不足使剧团无法及时更新演出设施,剧团的服装、道具、伴奏乐器等都无法正常更新换代,进而影响到整个豫剧表演效果。

实现豫剧传承的途径与策略

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发挥作用

豫剧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与政府的扶持。首先,政府应该为豫剧提供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提升豫剧的表演效果。这样既可以使豫剧的艺术水平得到提升,又可以加大对豫剧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喜欢豫剧。

一方面政府可以举办戏曲比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加比赛,从中选拨出有潜质的人才,把他们培训成为专业的豫剧演员,为豫剧剧团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政府要推动豫剧进行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要整顿民营剧团,严惩不法剧团,对只追求经济利益的剧团予以整顿,避免其影响豫剧形象。二是推动豫剧与时俱进,把一些时尚元素与豫剧进行融合,吸引更多的人观看豫剧。

同时,国家大力支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现在国家、政府对此都加大投资力度,给予其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在各个年龄段、各個学校已举办多场活动,效果良好。

第一,河南省政府为推动豫剧的传承和发展,将豫剧编入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第二,豫剧进大学校园。在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设立豫剧本科班,豫剧正式进入大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豫剧发展培养了青年人才。近年来,河南省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都在积极推进豫剧进校园活动,为提升年轻人对豫剧的喜爱打下良好基础。在河南各个高校举办豫剧进校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到了豫剧。

第三,进行豫剧文创产品开发。2014年,一篇《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走红,很多文创产品结合这次创意进行创新,因此可以借鉴故宫文创的成功经验,创新豫剧文创产品。可以充分利用豫剧传统形象。目前已有多种文创产品:河南豫剧文创插画设计周边的手提袋、手机壳、杯子、餐盘、食品包装袋、体现豫剧元素的胶带、豫剧人物形象玩偶等。虽然进行了文创产品的开发,但是效益并不是很好。

第四,在各地举办豫剧公益演出,扩大影响力。河南豫剧团采用豫剧下乡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豫剧。第五,建立豫剧博物馆并进行展演,目前已设有豫剧艺术陈列、开封豫剧博物馆、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等,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河南各重要城市还没有一座专业的豫剧博物馆,因此在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建立河南戏剧博物馆和常香玉纪念馆”的提案,旨在通过豫剧博物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豫剧。

建立保护豫剧的传承机制,培养豫剧传承人

对豫剧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传承人,又需要传承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豫剧。

首先,统计豫剧传承人。针对每一位传承人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记录传承人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并以视频、音频、文字等方式保存下来,便于后续更好地传承。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传承人给予一定的从业补贴,提升其生活水平,使豫剧传承人免于为生计奔波。最后,也可以推动豫剧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专门的豫剧表演人才。

与旅游业相结合,做到文旅融合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大力发展人文旅游业,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因此豫剧可以联合河南旅游产业打造旅游专线活动。在打造旅游专线的同时,在休闲茶座区进行豫剧曲艺表演,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旅客对豫剧的认识与了解。比如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就给当地旅游景点带来了旅游热,还衍生出了许多文创产品,因此可以借鉴此种方式,抓住文旅融合优势,用好用活文艺作品,充分发挥豫剧的感染力、传播力。

豫剧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河南的语言文化和地域特色,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的豫剧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境,但是我相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渐重视,豫剧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做到全国共赏,也能做到世界共赏。

参考文献

[1]胥飞帆.浅谈河南豫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J].音乐时空,2016(03):38-39.

[2]郭振飞.试论现代豫剧音乐创作多元化的创新探讨[J].戏剧之家,2018(07):69.

[3]赵辛媛,孙皓月.浅谈中原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以河南豫剧为例[J].戏剧之家,2017(08):16-17.

[4]王魁星.当前豫剧传播存在问题探析[J].天中学刊,2014,29(06):111-113.

[5]刘畅.高雅艺术进校园,豫剧唱在课堂上[J].汉字文化,2018(06):31-32.

【作者简介】乔丽君(1997—),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豫剧剧团河南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出彩河南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