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商帮文化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

2022-05-30刘东王静岩

炎黄地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商帮洞庭徽商

刘东 王静岩

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应以提升地方文化自信为首要前提。洞庭商帮文化蕴含着江南地区民族特有的商帮文化精髓和精神价值,体现出对商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探讨洞庭商帮的当代价值,分析其传承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徽商、晋商和甬商的先进经验,结合现状,对标先进经验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洞庭商帮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问题的提出

洞庭商帮又称“洞庭帮”“洞庭山帮”,是以苏州市洞庭东西山的山名命名的商帮。明清时期,“钻天洞庭小而强”,洞庭商帮可与徽商分庭抗礼,平分江南秋色,流传于民间的一句谚语“钻天洞庭遍地徽”可以为之佐证。在中国商业史学会第三届年会(1989)上,洞庭商帮被史学家列为十个商帮之一。如今洞庭商帮的后人在商界、科学界、教育界等领域继续驰骋着。苏州在高扬“江南文化”旗帜,建设文化产业的同时,似乎遗忘了自己的商帮文化——洞庭商帮文化。然而,与当前晋商、徽商、宁波帮等文化的传承开发相比,洞庭商帮文化的内涵挖掘、整合利用、传承弘扬严重不足,甚至出现文化缺失的现象。苏州在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之际,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要求,对洞庭商帮文化资源开展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活动,这是巩固江南商业文化核心地位、挖掘新内涵、拓展新业态的有力举措。

洞庭商帮文化当代价值

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是苏州最重要的、永不褪色的城市名片。文化与旅游总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洞庭商帮文化是江南地区特有的商帮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精神价值,旅游产业则贴近市场,承载着文旅产业形式和经济效益。传承发展洞庭商帮文化遗产,打造商帮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发展旅游经济是最能直接体现其当代价值的举措。

有利于培育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建设已成为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地方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洞庭商帮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洞庭商帮文化作为文化自信建设的载体,锻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失为一种更高效、更高质地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同时也为塑造新时代“苏州精神”的现实意义、凸显江南文化标识提供优质题材。

有利于塑造城市精神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为标志的“三大法宝”开拓了引领时代的苏州精神,其内涵是“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洞庭商帮中的“崇文厚德、注重信义、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精神和当代苏州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选择性继承洞庭商帮文化,可以更好地构筑苏州精神、苏州价值和苏州力量。

有利于企业商业治理

洞庭商人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冒险、勇敢、团结、进取的精神。在经营手段上,他们预测行情,注重市场信息,因时而变地经营不同商品,薄利多销,加速资金周转,选择高价值货物,经营大宗商品,追求高额利润,坚持稳中求成。在经营理念上,他们礼貌待客、顾客至上、审时度势,以信誉道德为重。洞庭商人的经营手段和经营理念,非常值得作为商业案例来研究以及用来对当代企业家精神进行塑造。研究洞庭商帮的商业管理经验,对其中优秀的部分进行合理吸收和采纳,以促进商业模式的整体优化。

洞庭商帮文化相关资源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

缺乏对商帮文化资源内涵的深度挖掘

洞庭商帮文化资源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的传承利用并不突出,洞庭商帮的相关文化产业仅仅集中在景点参观、精品民宿、地方特色农产品等几个有限的领域,甚至没有建设规模化的洞庭商帮文化博物馆。在东山陆巷古村的洞庭商帮陈列馆虽呈现出了部分商帮的历史和文化,但对相关资源的挖掘整理、轉化利用明显不足,也与“一城百馆、博物苏州”的品牌建设不匹配。相比晋商、徽商而言,爬梳和整理出的洞庭商帮的文史脉络、禀赋特质、价值内涵等的关注度不够,研究成果不足。

缺乏对商帮文化资源存量的整合利用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强调山水风景绝佳、气候宜人、季季有果、月月有花,但对重要文化资源的整理开发和重视利用程度不够。洞庭商帮文化遗存比较多,但利用状况比较零碎。文化遗存资源的拥有者、开发方和生态资源保护存在利益冲突。另外对储藏于其他各地的与洞庭商帮相关的资源也没有进行整合利用,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洞庭商人在京杭大运河沿线、长江沿线和上海地区修建有大量会馆,这些会馆被开发出来的非常少,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鲜有深层次利用。

缺乏对洞庭商帮文化精神的大力弘扬

与其他地方热衷于宣传本地商帮相比,苏州对于当地的商帮文化宣传较少。洞庭商人身上都有着一股跋山涉水、天南海北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洞庭商帮的别称“钻天洞庭”的“钻天”二字,一是表达天下所至无所不至,指经商地理范围极广;二是善于捕捉商机商情,能不失时机地开拓新领域;三是灵活多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精神是文化的灵魂,苏州宣传创业精神、苏商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但是却缺乏对洞庭商帮文化精神的大力弘扬。

徽商、晋商和甬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经验

徽商的经验启示

一是打造徽商主题的文化旅游区。2019年安徽省重点打造了徽商文化旅游区——芜湖市鸠兹古镇,该旅游区以徽派建筑为本底,集中展现商帮会馆文化。旅游区聚集了徽商老字号和徽商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徽商文化沉浸式体验度假小镇。二是以商帮资源为题材发展影视产业。徽商题材电视剧有《胡雪岩》《新安家族》《徽商》,大型热播纪录片《天下徽商》展示了徽商在波谲云诡的历史长河中的盛衰兴废。三是发展以徽商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文旅业。以徽商文化为重要内容的徽学研究成果丰富,各种著作和刊物源源不断出版,研究徽学的专家和学者阵容不断壮大,徽学逐步成为一门新学科。全国一些高校成立了专门研究徽学的机构,研究形势蒸蒸日上,古徽州旅游业也风生水起。

晋商的经验启示

一是品牌效应推进晋商文化与旅游产业联姻。晋商题材电视剧《乔家大院》一经播出,创下收视率冠军。该剧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晋商文化品牌效应。山西又开发了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景区,逐步形成特色的晋商大院文化。二是利用商帮特色建筑发展影视基地。《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也带火了乔家大院。之后《赵四小姐与张学良》《亮剑》《诚忠堂》等多部影视剧也相继在这里拍摄。三是以老字号为品牌发展文博会展业。2020年山西成立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晋中市晋商文献馆。两馆的建成,为晋商文化传承的遗存整理、历史研究、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等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甬商的经验启示

甬商,即为宁波帮,其发展壮大与清末宁波开埠有关。邓小平同志曾号召“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宁波市政府把甬商文化定位为宁波市四大名片之一、八大文化基因之一,多次出台政策推进甬商文化传承发展。一是以宁波帮品牌推进甬商文化旅游发展。宁波市以宁波帮博物馆为龙头,开发了江南第一学堂,整合宁波帮文化公园、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旧居等,打造出4A级宁波帮文化旅游景区。二是发展、传承甬商文化和加强学术研究。宁波市举办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激发了地方文化自信,传承了宁波帮文化,对宁波的城市精神进行了精炼。宁波市大力发展与商帮有关的社会组织(平台),如甬商公共服务平台、甬商发展研究会、甬商研究院、甬商传媒、甬商文化园、《甬商》杂志等。

洞庭商帮文化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不断进行传承与创新,其与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相辅相成。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苏州区域而言,在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同时,传承“洞庭商帮文化”,探讨其创新发展,是巩固江南文化核心地位、坚定地方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在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保护的原则下,对标先进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统筹相关政策,科学开发文化资源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重大戰略部署,统筹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姑苏八点半”夜间经济、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相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科学系统地开发洞庭商帮文化资源。在相关部门借梳理报送“江南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之际,着重打造洞庭商帮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项目。

厘清和盘活多元主体参与的关系,才能有效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Dn+1”模式是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推演。“D”是英文“Department”的缩写,“Dn”代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工作中的多元主体,包含洞庭商帮资源拥有者(遗址拥有者、档案馆、博物馆等)、相关企业(投资方、经营企业)和其他(学者、媒体)。“Dn”是变量,“1”所代表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的恒量。该模式强调多元主体的义务和责任,以产权为纽带,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汇合点,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在具体的项目规划实施上,要强调多元主体的义务和责任,以产权为纽带,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汇合,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商帮文化传承发展的资源配置、发展规划、政策制定、遗产保护以及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方面。资源拥有者致力于本体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多方面挖掘整理潜在的文化资源。企业通过一系列旅游营销、商业运作,以市场化改革的手段维系利益共同体。

挖掘潜在资源,丰富商帮文化内涵

以洞庭商帮文化与文化产业结合为方向,多方位地对洞庭商帮文化资源进行盘点、分类,以史为鉴、与时代相结合进行转化。从研究商帮文化着手,具体以科研机构为主导,开展文献挖掘整理工作,同时整合异地商帮文化资源,以民间力量为补充,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完成对商帮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依托高校、社科联、各类智库等科研机构,成立如洞庭商帮文化研究会、苏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文化组织,举办各种洞庭商帮论坛、苏商发展大会等,让海内外洞庭商帮人士共话情谊、共谋发展,并吸引媒体的关注,增强影响力。通过类似《洞庭商帮钻天洞庭》《解密洞庭商帮》等出版类文化产品发展图书出版业,以商帮资源为题材发展影视产业、制作精品纪录片《洞庭商帮》等,形成商帮价值影响氛围;以洞庭商帮资源向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带动文化内涵的挖掘、创新、融合与渗透。创意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逆向带动商帮文化资源内涵的深入挖掘。

建设专业博物馆,打造精品度假区

在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洞庭商帮文化遗产的实物基础上,以传承、弘扬洞庭商帮文化精神为展陈宗旨,建设洞庭商帮文化博物馆,以“寻根谒祖、慎终追远”作为商帮文化主题进行展陈,为游客讲解商帮知识,以便更好地将洞庭商帮文化传播出去。借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太湖生态岛之际,以洞庭商帮博物馆为龙头,打造以苏州商业文化为主题的集文、旅、产、学、研为一体的文化沉浸式体验精品度假区,形成新的文化地标。度假区依托古村落、特色建筑、苏州园林,展现民俗民风的演艺体验项目,发展各类极具江南文化特色的影视基地,依托老字号商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文博会展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借洞庭商人在运河沿线经营商业的活动遗址和在近代上海发展的遗产、事迹,着眼于全域空间的布局优化和区域发展联动,建设区域文化联系,打造商帮全域旅游新格局,实现有效对接,带来更多客源。

强化科技赋能,创新文化体验模式

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活”化洞庭商帮文化资源,让数字经济、创新文化体验成为洞庭商帮资源中进行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一是加快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洞庭商帮文化场馆、景区景点等地的数字化产品开发和服务,尝试建设“数字洞庭商帮文化”体验中心,打造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应用场景。二是集聚高端要素,创意开发,推动区域传统特色文化、民俗风情的融入。围绕洞庭商帮资源可优先开发文旅观光、文创融合、数字文化等创新文化体验型项目,打造一批“网红品牌”和“网红产品”,为商帮文化注入现代功能,延续文化遗产生命力。

弘扬商帮文化,构筑时代苏州精神

“三大法宝”开拓发展了苏州精神,洞庭商帮文化的弘扬可以为新时代的苏州精神提供历史案例支撑。洞庭商帮文化体现在重商言利、对商贾的宽容和推崇,为儒者亦可为商,儒商结合、亲商重商在洞庭商帮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洞庭商帮文化精神中的历史商业文化精髓,对商业案例的研究和当代企业家精神的塑造是很好的教材。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弘扬洞庭商帮文化精神,重塑亲商重商文化,工商联(总商会)、行业协会商会等单位可以引导苏州本土企业传承洞庭商帮文化,重构当代企业家精神。建议把洞庭商帮文化适当纳入现有教育培训体系,使民众形成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吴莹莹.徽学研究与古徽州旅游业互动发展之探讨[J].度假旅游,2019 (01):200-202.

[2]李琳琦,张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商帮史研究鸟瞰与寻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06):28-31.

[3]王俊霞,焦斌龙.论商帮资源型文化产业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东南学术,2014(04):122-128.

[4]范金民.洞庭商人的经营方式与经营手段[J].史学月刊,1996(03):34-39.

【基金项目】 2020年苏州市文化和旅游科研项目“洞庭商帮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WL2020LX010);2022年度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香山帮营造技艺资源在文化产业中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2022LX060)。

【作者简介】刘    东(1983—),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江南文化研究;王静岩(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商帮洞庭徽商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洞庭谣
中国茶叶商帮群体概貌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星月一舡压洞庭》
明清十大商帮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