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吃”字尽风流
2022-05-30王海燕
王海燕
读《红楼梦》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百二十回,几乎回回都写到吃。主食菜肴、点心瓜果、饮料补品琳琅满目,真真吃得精致,吃得讲究!细细再读,发现作品中“吃”字背后大有文章,吃的习惯、吃的规矩、吃的文化、吃的心理:“吃”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麻涩咸!
先说酸。《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寫到一场别开生面的螃蟹宴,贾府老老少少、主子奴仆聚在一起吃肉饮酒嬉笑作诗,“泼醋擂姜兴欲狂”“壳凸红脂块块香”,螃蟹好吃,让公子小姐大快朵颐,让读者垂涎欲滴,真是其乐融融,吃乐无穷!刘姥姥却大煞风景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一斤也就称两三个的大螃蟹,三大篓,七八十斤。一斤就值五分。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饭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一番话让我们猛然间从蟹香中清醒,这顿饭虽然名曰“螃蟹宴”,螃蟹才花掉四两银子,其他“酒菜”却花费了十多两银子!想想当时的社会情形,连刘姥姥这样“有家底”的人(其女婿狗儿的祖上原来做过京官,和王夫人的父亲连宗,认作王夫人父亲的侄子,只是狗儿这一辈家道败落了)都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被逼得到贾府来打秋风了,寻常百姓又是怎样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呢!
有人据清代地方志的记载换算过,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214元人民币,贾家吃这一顿的花费,放到物质充裕的现在也着实让人心惊。后文第五十三回还有印证,庄头乌进孝对贾珍汇报“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接连到八月,整整半年,竟没有晴个五六日,九月更是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二三百里地,连人带房,死伤成千上万”。富家大族穷奢极欲地吃,背后是百姓生活难以为继、饿死冻死的辛酸啊。
再说甜。作为世族大族,贾府内部的人情关系错综复杂,隐藏着权衡与算计,但冰冷的贾府,还是流露出丝丝缕缕暖心的情。以黛玉为例,从吃饭的座位安排看,孤零零的她初入荣国府,吃的第一顿饭就被拉过来坐在贾母左边的第一张椅子。这让黛玉感到了被尊重被疼爱的温暖,自此以后贾母让黛玉一直跟着自己吃饭。贾母左手第一位置,一般都是黛玉坐,贾母的一片慈爱,发自肺腑。从所吃的菜名看,她也一直得到贾母公开的偏爱。第七十五回,贾母让人把一碗笋和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黛玉)、宝玉两个吃。笋是江南一带的食材,贾府在京都,平日难得一尝,“风腌果子狸”更是食谱所载的名菜,贾母挑送的这两个菜,是满满的关心宠溺啊。不仅如此,宝玉一提到宝钗给黛玉送燕窝调养身体,贾母就叫凤姐每天供应。凤姐先说林妹妹如何禁得住冷风朔气的,再建议在大观园内开设小食堂,贾母便同意了。螃蟹宴上,贾母吃过之后要离席休息,怕黛玉贪吃螃蟹体寒,还特意嘱咐湘云让黛玉少吃一点。这些细小琐碎的日常,隔着时空都能让人感到贾母对黛玉无微不至的温柔慈爱。
接着说苦。贾府被抄后,大多数人被收监入狱,宝玉侥幸出来后,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沦为乞丐,落得个“寒冬噎酸齑”的下场。“酸齑”,一说指酸菜。犹记韩愈《送穷文》里说“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就是说早晚吃的都是咸酸菜,道尽了生活的清苦。还有人认为“酸齑”指酸菜渣子,老百姓腌制酸菜后被倒掉的那些酸菜烂渣子。谁又能想,宝玉以前一天到晚在大观园中吃吃喝喝,饫甘餍肥,没招谁没惹谁,竟苦惨到这个地步。细思背后的原因,从《红楼梦》第一百五回看,查抄的原因是“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辜负朕恩,有忝祖德,着革去世职”,可见此祸由内部而起,但从锦衣府的赵堂官“仰着脸”“抢上去”“一叠声叫”的言行,西平郡王和北静王的态度,再联系元春溘逝,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贾府这一经营百年的庞然大族轰然垮塌的因由中,掺杂着更多的是政治利益的角逐。
最后说辣。深情的彩云偷拿王夫人的玫瑰露给贾环吃,事情败露,宝玉担了罪责,贾环不仅没有感激之心,还怀疑彩云跟宝玉好,可见庶子贾环在冷落厌弃的环境下阴暗狠辣的心理。探春受邀至赖大家吃酒赏园,深感自家挥霍如流,遂在管理大观园时处事决断与火辣……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描写的“吃”包罗万象,令一干吃货眼馋神往。本文虽拙,用心至诚,奉劝红友切莫只顾沦陷于舌尖上的美味,雪芹笔下无闲字,细思吃味是风流。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垣市第十中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