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物学项目化活动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022-05-30顾丽芳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命观念

摘 要:生物学项目化活动对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生物学项目化活动的概念和构成、生物学项目化活动对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的作用、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中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对策,旨在探讨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与生命观念培养的内在机制,深化学生的生命观念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物学项目化活动;生命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7-0046-03

引  言

生物学项目化活动是项目化教学模式与生物学学科融合的产物。它以项目化的模式将生物学知识、生命观念的内容纳入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化活动来深入理解生命观念。本文以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生命观念培养为导向,结合初中生物学教学,从三方面来具体探讨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中的学生生命观念培养。

一、生物学项目化活动的概念和构成

马克汉姆指出,项目式学习模式是一个基于特定主体、特定问题实施研究的完善学习系统[1]。具体来看,在特定的主题情境中,学生以明确的研究主题为目标,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实施的自主探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提升。本文对生物学项目化活动的概念界定如下: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生物学学科为基础,在生物学学科中的特定项目主题情境设定中,教师为学生开展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探究完成相应的生物学学科项目目标,并在完成生物学项目探究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模式。

二、生物学项目化活动对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的作用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指的是学生对现实中的生命现象及相关现象予以解释之后的抽象概念。具备生命观念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实现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意识的提升。相比较而言,生命观念是比较抽象的核心素养内容,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借助生物学学科知识自主探究和体会,在深入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

三、在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对策

(一)活动主题与培养目标结合,提高学生生命观念的认知

主题决定项目化活动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学生能否通过该项目化活动感知和体验生命观念。因此,在组织和实施生物学项目化活动时,教师首先要确定生物学项目化活动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来设定项目活动的主题,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在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主题与培养目标结合方面,教师要理解生命观念的概念和内涵,同时依据所学生物学的教材内容来确定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主题,并基于主题和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来延伸培养目标,旨在以鲜明的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主题和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知。除了结合教材设定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主题,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近年来的新事物、热词、新词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项目化活动的参与兴趣,并向生物学项目化活动的培养目标迈进。

例如,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合理的膳食”主要讲的是良好饮食习惯的概念和如何制订良好的膳食方案,基于此,培养学生认知健康与饮食的关系,理解生命中的健康问题,并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实践能力。综合这些考量,并依据当前疫情形势,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疫情防控期间的合理膳食食谱制作”活动主题。这一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主题与本文的培养目标契合,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对疫情的关注和对健康合理膳食的认知。在具体的“疫情防控期间的合理膳食食谱制作”主题项目化活动中,教师要确保所有的内容均指向学生的培养目标。例如,在该主题项目化活动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围绕健康与饮食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医生对疫情防控期间健康饮食的建议,同时提醒学生结合“合理的膳食”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问、质疑的形式来引起学生对生命与健康的思考。

(二)活动过程与培养主体结合,深化学生生命观念的体验

活动过程既是环节比较多且操作复杂的活动的一部分,又是生物学项目化活动是否能够深化学生生命观念体验的关键。因此,在生物学项目化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活动过程与培养主体的结合。其中,培养主体指的是学生群体,活动过程指的是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从开始实施到结束的全过程。在生物学项目化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生物学项目化活动过程中。首先,教师在设计和规划生物学项目化活动时要引起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作为生物学项目化活动的主人,深入其中进行思考。其次,教师要在项目化活动实施的关键环节设置学生参与的内容,让学生在项目化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生命现象的了解、生命现象的认知和生命现象的体验。

例如,苏科版生物學七年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教学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与具体表现,深化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入“观察变色龙的神秘功能”这一项目化活动主题来引导学生观察变色龙的身体颜色和周围环境颜色,探讨变色龙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过程,感知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现象,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的印象与认知。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指导每一组提前预备变色龙1只(若条件达不到,可以搜集有关变色龙的图片、动态视频等)。其次,小组内部做好分工,如有的学生负责记录变色龙的身体颜色与外部环境颜色变化的规律,有的学生负责总结观察变色龙的神秘变化过程,有的学生负责提供变色龙活体或搜集有关变色龙的图片、动态视频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个小组学生的项目活动参与情况,如有的学生在变色龙身体颜色与外部环境颜色规律总结方面过于简单,缺少对两者颜色的具体描述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指导,并示范科学的做法。最后,针对每一组的观察结果,教师随机挑选学生代表来进行解答,并由其他同学对该名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或打分。在这样的生物学项目化活动过程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学生主体的参与,都在强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三)活动方法与培养需求结合,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知

生物学项目化活动的方法主要指的是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如小组合作法、师生互动法、置疑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将培养需求融入项目化活动中,深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知。培养需求一方面指的是学生的生命观念认知需求,包括学生对项目活动参与目的的认识、学生在生物学学科学习中所处的现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另一方面指的是当前的项目化活动目标,即项目化活动设计的目的、项目化活动实施的重难点、项目化活动为学生呈现的内容与结果等。在具体实施方面,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把握,选择灵活的、科学的活动方法,让活动方法充分满足培养需求;其次,教师要结合生命观念的内涵选择项目化活动方法,

以契合度高的项目化活动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2]。

例如,在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方法来实现项目化活动的目的,满足活动的培养需求。该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习生态系统自我調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物的生命观念素养。在这一主题的项目化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满足生命观念培养的需求。教师针对本节课设计的项目化活动是针对青岛浒苔暴发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因素之间的关联,解释青岛浒苔暴发的原因,分析遏制浒苔暴发现象的对策与方法。在该项目化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竞技的模式,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评奖的标准是能够全面、系统、生动地分析青岛浒苔暴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在项目化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串,以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有步骤、有思路地进行高效的活动探究。例如,青岛今年以来的近海环境怎么样?今年青岛的温度如何?青岛周围的产业都有哪些?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浒苔的生长需要什么自然条件?浒苔的危害都有哪些?这些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开展本节课的项目化活动中更有方向和条理性。

(四)活动内容与培养重点结合,强化学生生命观念的解读

每一个项目化活动都有其特定的内容,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指向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基于培养生命观念素养的导向,项目化活动的内容创设就有了相应的重点依循,那么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也将更加有效。在活动内容与培养重点结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校提供的条件和支持情况来设计活动内容;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现阶段在生命观念方面的需求特点来探寻培养重点,以此来指导活动内容,深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知;最后,教师要以培养重点来建构和组织项目化活动内容,完善项目化活动中的内容组织,以提高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知与解读。

例如,苏科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传染病的预防”主要是围绕传染病的致病原因、传播途径、防治措施来开展教学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建立对生命健康的认知,更全面地理解生命现象,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对此,教师可以一个具体的传染病来设计项目化活动,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传染病的具体传播方法、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结合夏季的季节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夏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活动。在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有关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常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询有关夏季常见传染病的资料,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肠道疾病等,并探究这些传染病的致病机理、病理特点、临床症状和危害、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措施。在搜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开始整理并尝试以文字报告的形式来科普传染病——夏季常见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治。最后,教师可以对所有项目小组整理的报告进行二次补充和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疾病报告。在这一项目化活动中,所有的内容都指向本节课的重点——传染病的致病原因、传播途径、防治措施。

(五)活动评价与培养对象结合,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升华

活动评价指的是针对学生在项目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学生通过项目化活动的收获情况、学生的参与目标实现情况等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参与项目化活动的具体效果。将项目化活动评价与培养对象结合,目的是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以生命观念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生命观念升华。在活动评价与培养对象结合方面,首先,教师要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为其量身定制生物学项目化活动评价的内容体系;其次,在项目化活动评价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参与,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项目活动评价;最后,评价主体讲求多元化。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中的生命观念培养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例如,在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教学中,教师就创设了关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项目化活动。活动要求每个项目组学生搜集2~3种常见生活废弃物,如饮料瓶、食品包装袋、废弃的玩具等,指导学生进行有趣的手工活动,以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活动写一篇体悟或感言,探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活动的意义,或提出更多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建议。针对这一项目化活动,教师就需要建构活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生命观念的升华。具体活动维度包括学生对“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理论认知程度和实践能力;评价方式设定为书面测评、随机提问评价、观察评价等;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评价等。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物学项目化活动,使活动主题与培养目标结合,提高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知程度;通过活动过程与培养主体相结合,深化学生生命观念的体验;通过活动方法与培养需求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知;通过活动内容与培养重点结合,强化学生生命观念的解读;通过活动评价与培养对象的结合,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升华。

[参考文献]

冯文静.建构活动教学模型培养生物核心素养[J].黑河教育,2019(12):32-33.

梁玉凤.新形势下初中生物学构建生态课堂的探

讨[J].新课程,2021(37):163.

作者简介:顾丽芳(1981.4-),女,江苏常熟人,

任教于常熟市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常熟市学科带头人”称号。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生命观念
基于学科教室建设下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渗透“生命观念”,感悟社会责任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自主学习 识“微”见远
浅谈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