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校“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2-05-30王晓娜张曙光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王晓娜 张曙光

摘  要:艺术类高校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艺术青年教师思想建设,制度化的整体性引导使得“党的领导”始终在场,而“党的领导在场”会产生强大的政治势能和政治影响力,带领并敦促艺术青年教师从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出发践行“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核心价值。具体而言,艺术类高校“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有三重实践路径: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建设实现强大政治整合,基层党组织整体性引导机制以公共价值凝聚共同行动,基层党组织多层次系统化引领模式在教学、科研、创作中显实效。唯其如此,才能实现青年教师思想中价值、情怀、创新、自由要素的并存,打造多元包容、公共价值至上、既有秩序又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共同体。

关键词:党建引领;艺术青年教师;思想建设;公共价值;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7-0035-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1]。由此,在青年教师思想建设过程中,高校党组织必须发挥根本性的领导作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高校青年教师理应秉持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目标,艺术青年教师同样如此。然而,现实中艺术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更为复杂,思想建设任务更为繁重和迫切,也更需要加以引导。“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意味着在高校这一具体场域内,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和发展。

一、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建设实现规范政治整合,奠定引领的组织基础

制度是组织结构的基础要件,良好结构是组织有序运转并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吉登斯提出的“结构二重性”认为,一方面结构由行动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安排所建构,另一方面结构又以其规则和资源要素对行动者进行引导和约制[2]。由此,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是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的组织基础,良好的组织结构可以其内涵的统一规则和奖惩安排对青年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不仅会规范青年教师的外在行为,更会引导其形成稳定的心理建构,对相应行为后果形成清晰预期[3]。换言之,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会带来一种政治压力,迫使青年教师将党所倡导的“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育理念外化于行,付诸实践,完成规范而有序的政治整合。

(一)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实现全面领导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建引领思想建设的实践主体,必须坚强有力。制度化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增强组织力和发挥引领力的组织保障。根据达尔论述的影响力的三种实现形式,即“惩戒、诱导和说服”[4],基层党组织可以重点从三个维度强化制度建设: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参与评价机制的规范性、党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在制度化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培育和激发艺术青年教师党员的主体意识。艺术青年教师主动参与组织生活,不仅能激活文本制度的现实应用性,而且能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发挥。按照列宁的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先锋党是道德与知识的完美结合,是以“道德理想主义”为特征的组织化的哲学王[5]。可见,制度化建设是组织完备的基础,为此后组织发挥“道德与知识”的内在魅力,并引领思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架构。

(二)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建设带来规范的政治整合

制度完备的基层党组织能够发挥强大且规范的政治整合作用。通过规范的政治整合,基层党组织不仅可以挖掘和运用政治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而且能够使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科研中切实体会党的全面领导,自觉贯彻党的社会主义教育理念。而且,党组织制度化建设所带来的规范政治整合有利于党组织内部培育和发展优秀政治文化,对于艺术类教师的创新创作和艺术类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具体而言,规范政治整合会让党组织文化呈现出一种既严肃又活泼的状态,“和而不同”的包容性文化魅力将重新展现,由此基层党组织既能保持较高的统合能力,艺术专业青年教师在发挥创造力方面获得充足的自由空间,秩序与活力得到了兼顾和平衡。

二、基层党组织整体性引导机制以公共价值凝聚共同行动,奠定引领的价值基础

亨廷顿曾言:“一个强有力的政党能够以一个结构化的共同利益来整合分散的个体利益。”[6]共同利益的实现需要公共价值作支撑,围绕公共价值的行动聚合而产生共同利益。换言之,强有力的基層党组织能够整合分散的个人价值,从而形成结构化的公共价值。而公共价值是当前艺术类高校青年教师亟须强化的价值取向。

(一)整体性引导机制下“党的领导在场”会形成强大政治势能

“党建引领”意味着整体性引导机制中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彰显着党的领导时刻“在场”,从而产生强大的政治势能,这种政治势能将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创作产生强大的政治引领力。而当下高校艺术青年教师的事业发展亟须政治性对专业性的领导。由于国外求学的早年经历和所学艺术专业技巧性强等,许多艺术青年教师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艺术专业创作更加注重自由、发散和创新,政治因素的介入会妨碍艺术追求本真。此时就需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形成整体性引导机制,以时时刻刻展现“党的领导在场”的强大政治势能,引导青年艺术教师正确认识个人创作追求同教书育人事业、民族复兴伟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始终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性”引领艺术创作的“专业性”。

(二)“党的领导”强大政治势能以公共价值凝结价值观、凝聚行动力

“党的领导在场”的强大政治势能会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公共价值凝结价值观、凝聚行动力。艺术高校场域中的公共价值具体表现为,以“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新时代艺术人才。哈贝马斯提出,文化价值观是社会整合的基础[7]。可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价值理念是青年教师思想与行为得以整合的基础要件。这就需要将基于自由创新创作而生成的个体价值观加以整合,使之与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的公共价值观相契合。由于接受了大量西方艺术理论教育,在西方“自由至上”等相关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部分艺术青年教师更加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内心难免产生个体自由价值崇拜与党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冲突。对自由与个人价值的过度崇拜,不仅会使艺术青年教师失去艺术创作的社会意义,也会使其个人生活“既平庸又狭窄”,甚至陷入“个人主义的黑暗面”之中。由此,“党的领导在场”的强大政治势能须引导艺术青年教师突破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迷信的枷锁,在教学、科研和创作实践中缔造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之间的牢固联结,并不断以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共价值和共同目标巩固这种联结,共同为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势必会增强高校场域中的凝聚力与共同行动力。

(三)公共价值指引下以支部共建为抓手构建联结互动的引领体制

党建引领艺术青年教师思想建设需要构建系统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其中支部共建是这一工程必要的抓手,是整体性引导机制的联结点。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建设侧重党组织内部的规范建设,而支部共建则意味着突破原有单一党组织的封闭属性及其“城堡政治”壁垒,实现支部与支部之间的联结互动。泰勒曾言,人们会“为了互利而和平协作”,而支部共建将促进支部之间的互利发展及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原因在于,艺术类高校特别注重集体主义同个体自由之间的有机统合,才能在保障尊崇公共价值的基础上,保有艺术创作的自由灵感与创新活力。在支部共建的制度安排下,以党支部为依托,艺术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和艺术专业教研室、不同艺术学院专业教研室、思政教师同艺术专业教师、不同专业艺术教师之间会形成常态化的联结与互动,有利于不同专业青年教师在沟通交流、观点碰撞中产生研究的思维创新点,也能促成青年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共同的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对艺术青年教师透彻理解公共教育价值同个人创作自由之间的实践逻辑产生重要影响。

三、基层党组织多层次系统化模式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教学、科研、创作显实效

基层党组织整体性引导机制下,需探索教学、科研、创作不同层面的具体引导方式,以形成完整且系统的引领模式。如在教学层面可采取“党建+督导”的引领方式,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敦促其深入贯彻课程思政;在科研层面采取“党建+项目制”的引领方式,以校级项目为起步台阶为青年教师提供学术研究的锻炼机会,并助力和把关青年教师申请更高级别项目;在专业创作层面采取“党建+领航”方式,让青年教师艺术创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使其坚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和為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创作宗旨。

(一)教学:艺术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的实效之一,即深化艺术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来说,专业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路作用,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年龄差距小更容易与学生亲近、被学生信赖,对学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以落实课程思政显得格外必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教导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创作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艺术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并努力践行。

如何激发艺术青年教师与大学生为人民而创作、为社会主义而创作?课程思政是可付诸实践的重要路径。青年教师不仅自身要坚定艺术为人民创作的初心,而且要运用课程思政将这种初心传递给学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从人民需求的角度寻找创作灵感、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搜罗创作素材,坚持创作的正确方向,实现创作的社会价值。青年教师在实施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过程中,自身也能再次受到教育和启发,更加深入地体会艺术创作的本真,创作出更多饱含时代内涵的优秀艺术作品,不断促进个人价值观巩固和思想堡垒建设。

(二)科研:专业技能助力强国建设

激励青年教师运用专业所学为强国建设服务是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在科研领域所显现的实效。艺术专业技能在服务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发挥空间。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论断体现出艺术专业在强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艺术元素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艺术专业技能。如河南省修武县以“美”为核心理念构建城乡布局,以美学要素带动美学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再如北京服装学院依托特色专业开展“乡村时尚工程”,“为人民而设计”是核心理念,以满足新时代农民对美好服装的热烈需求,发挥服装设计这一艺术元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发挥艺术技能服务强国建设的前提是艺术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认识。有些艺术青年教师特别排斥政治元素,认为个人艺术创作完全与政治不挂钩,也同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无关,自己只需沉浸在个人艺术创作的自由世界中即可。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即以正确的集体价值观取代这种错误的极端个体主义价值观,敦促青年教师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动态、关注社会时事,寻找机遇、把握机会,运用专业所学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三)创作:艺术创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就创作层面而言,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实效,应体现在艺术创新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上。这是由艺术青年教师的时代重任决定的。当前,应加大力度进行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其中艺术创作与创新是重要的助推器。

艺术青年教师正值将专业所学输出为文艺成果的人生最佳创作期,在创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艺术”的正确方向,立足于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所需、立足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创作出立意宏观、创新性强、体现人民特性的文艺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创新丰富的资源库,青年教师要特别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国精神要素注入创作过程中,传承发扬中华文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创新。艺术青年教师的时代重任就是致力于通过文艺作品创作与创新激活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力,结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实践,实现传统文化的再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这是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的使命之一,也是其实效体现之一。

四、结论与思考:实现青年教师思想中价值、情怀、创新、自由要素的并存

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思想建设,是培育、巩固并强化艺术青年教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意识与共识的过程,实现青年教师思想中价值、情怀、创新、自由要素的共生并存,促使其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在教学、科研、创作过程中创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创作自由的理念与情怀是艺术创新发展的前提,只有以创作自由为基础才能真正实现新时代文化艺术的大繁荣。但创作自由与公共价值并不冲突,艺术青年教师需将公共价值要素贯穿自由创作创新与高校教书育人事业始终,努力坚守并实践立德树人、为国育人的教育情怀,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唯其如此,才能打造多元、包容、秩序及活力于一体的高校校园生活共同体,培养出时代要求与人民所需的专业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9(01).

[2] 张云鹏.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J]. 社会科学战线,2005(04):274-277.

[3] W·理查德·斯科特. 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利益偏好与身份认同[M]. 杨伟,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58-62.

[4] 罗伯特·达尔. 现代政治化分析[M]. 王沪宁,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5-63.

[5] 陈明明,程文侠. 先锋队政党的构建:从意识形态到组织形态——关于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个讨论[J]. 江苏社会科学,2018(04):114-124.

[6] 周淑真,孙润南. 比较视野中的百年政党:历史演进、类型特征与兴衰关键[J]. 政治学研究,2021(04):27-37.

[7] 哈贝马斯. 合法化危机[M]. 劉北成,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5.

[8] 查尔斯·泰勒. 现代性之隐忧[M]. 程炼,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5.

[9] 查尔斯·泰勒. 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 韩震,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83.

[10]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4.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4,322.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LLZXB036);北京服装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首都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DJ2020-09);2020年北京服装学院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IFTXJ202 006)。

作者简介:王晓娜(1990—),女,博士,北京服装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曙光(1986—),男,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党建引领相关问题。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培养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加强电视队伍思想建设做好电视舆论监督工作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做好新形势下化工企业护卫工作的思考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