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探索

2022-05-30朱建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国画新时代创新

摘 要: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不断创新,不断良好发展,中国画教学的开展推进了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高校中国画教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画专业人才。然而,当前的中国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也阻碍了中国画教学的良好发展,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值得我们深刻思考、深入探索。以新时代中国画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画;教学;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延安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何家英工笔人物画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301110566)研究成果。

中国画作为中国美术第一大画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族特色鲜明,审美特征别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在所有的艺术类别中一直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绽放出了无限光彩。在全球文化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画的发展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中国画教学的改革既是中国画教学可持续良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新时代的中国画教学创新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面对当前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新时代中国画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树一帜的笔墨语言和构图方式,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画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画在新时代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创作技法、绘画语言等越来越多样化,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不断涌现,这是中国画在新时代良好发展的体现。新时代中国画的良好发展也带动了中国画教学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国画教学的实际需求,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画艺术专业人才。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人们的审美标准、审美趣味等也发生了变化,对美的鉴赏能力也逐渐提升。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浅层次的艺术输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深层次的艺术传递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给中国画艺术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新时代的中国画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想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画专业人才,就要使中国画教学与时俱进,使其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和创新。因此,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尤为必要,也非常重要,其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画艺术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画多元发展的客观要求。

另外,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中国画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这给中国画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加以改进,从而实现中国画教学的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是从自身现状出发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弥补以往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使中国画教学更具实效性。因此,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是中国画教学可持续良好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向高等教育强国不断迈进。艺术类学科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随着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而不断完善。再加上近年来绘画热潮的涌起,学习艺术、学习绘画成为莘莘学子步入高校的“直通车”。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国之精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所以,学习中国画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与此同时,中国画教学也获得了良好发展,通过系统化、完整化的课程教学,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中国画专业人才,甚至部分中国画专业人才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成为小有成就的国画家,创作出了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国画艺术作品。由此可见,高校中国画教学已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背后,中国画教學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具体有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有待调整。在当前的高校中国画教学中,部分高校过于注重西方的绘画理论,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缺少足够的关注,以致于很多学生对于中国的绘画文化缺少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中国画的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也缺乏深层次的认知,这给中国画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西方绘画理论基础课程与中国画绘画理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长期侧重西方绘画理论的课程教学可能会使西画观察表现方法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创作必须掌握的技巧有所忽视,难以巩固中国画专业基本功。另外,中国画课程教学中缺乏中国画笔墨运用方法相关内容。众所周知,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显著特点,中国画的魅力就在于笔墨,黑、白、灰分明的笔墨晕染赋予了中国画鲜活的生命力。在当前的高校中国画教学中,笔墨部分的教学有所欠缺,以致于学生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不知道该怎样用笔、用墨,绘画基础薄弱,不利于学生中国画绘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第二,学生绘画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大。近年来,受“绘画热”和高校扩招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学习中国画的大学生不断增多,这给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中国画之前接受过专业性、系统性的国画训练,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绘画技能,而部分学生只是把学习绘画当作进入高校的捷径,过于注重绘画技巧方面的训练,绘画原理、绘画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因此,当前的高校中国画教学面临着学生绘画基础参差不齐的困境。另外,学生之间还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绘画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艺术欣赏、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创作能力和水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如果在中国画教学中一味地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就非常容易使中国画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第三,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缺失。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中国画具有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精神意蕴。中国画一旦失去了文化和精神内涵,也就失去了魅力,不管创作技法多么精湛,画面效果多么具有视觉冲击,作品都会平庸无奇。在当前的高校中国画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绘画技巧的训练和使用,而忽视了传统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重技轻艺的现象严重,以致于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熟练的创作技能,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表现得得心应手,但是由于脱离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创作出来的作品缺少传统文化的韵味,缺少精神和思想情感的表达,体现不出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自然也很难获得受众的认可和青睐。从目前高校的中国画课程来看,对于学生技巧和方法的传授是教学的侧重点,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使其能够更好毕业和就业,而不是提升学生的绘画综合素养,为其以后的中国画艺术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教学状况下,中国画教学亟须改革和创新,必须重拾传统文化,使高校真正担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三、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当前的中国画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教学需求,及时更新,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和科学性,为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重要保障。高校应该将中国画绘画基础相关内容融入中国画课程教学,优化以中国画课程为主、西方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在传授学生中国画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内涵和精神文化,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另外,课程创新设置也是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应该受到重视并成为主流趋势。中国画本来就是张扬个性、注重创新的一种艺术形式,只有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培养出具有不同艺术个性的优秀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采取的一种形式或者技巧,也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选择的一种路径或者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大多采用讲授式、示范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言传身授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内容有清晰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绘画技法和创作理念。讲授式、示范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如果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过于单一、频繁地使用,长此以往,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一味地模仿教师的绘画风格和创作理念,会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身创作风格的形成。在中国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单一教学方式的运用,不能因循守旧,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艺术个性。

中国画艺术创作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中国画教学应该在传授学生中国画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绘画综合素养。教师要结合中国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地引入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提高中国画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针对当前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绘画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引入分层式教学方式,在充分了解学生绘画基础、绘画能力和水平等实际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而通过循序渐进的中国画课程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都能有所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开展“量体裁衣”式的一对一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力量,通过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其独特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其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自身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中逐渐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创作风格和创作理念。

(三)强化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诸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都是中国画的不同类别,其不管是在造型表现方面,还是在笔墨语言的运用方面,都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征。高校中国画教学要改变重技轻艺的现象,要注重传統文化的融入和渗透。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引导开展更加高效的中国画教学,将传统文化在中国画教学中巧妙融入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画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发展等有清晰和深入的了解。中国画教学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美术教育体系,也不能重技轻艺,教师应该从中国画教学的现状出发,秉承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立足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借鉴和学习西画精华,鼓励其敢于尝试和创新,并不断探索和实践。其次,高校可以增设艺术赏析、国学内涵等课程,通过有针对性的课时安排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从而使学生创作出更多具有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的中国画艺术作品。

四、结语

高校中国画教学开辟了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画的新通道,使得中国画这一传统的绘画形式在新时代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要努力构建完善的中国画教学体系,为中国画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当代的中国画教育工作者要对中国画教学的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并正视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加以改进,进而推进新时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栖宇.浅谈中国画在当今时代的传承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8(9):55.

[2]苗琳琳.高校中国画教学现状及优化对策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1(9):100-101.

[3]王带平.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8(3):122-125.

[4]陈寒博.高校中国画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6):43-44,53.

[5]徐畅.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从大学中国画教学谈起[J].艺术教育,2015(5):229.

作者简介:

朱建伟,硕士,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中国画新时代创新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