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2022-05-30张向阳
摘 要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为明确安徽省农业发展变化趋势、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等,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取农林牧渔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选用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作为投入指标,分析了安徽省2009—2018年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及变化情况,比较了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业生产效率情况。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间,安徽省的综合技术效率一直在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在逐渐提高。2)在2017年和2018年,安徽省综合技术效率达到有效。3)合肥市、芜湖市和黄山市的2018年综合效率有效。
关键词 DEA方法;农业生产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08
农业是确保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而且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是农民心中的保障性工作。一般来说,农业增长依赖于2个途径:1)要素投入的增加,即粗放型的增长方式;2)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即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近年来,耕地质量退化、水资源污染等环境资源制约问题不断凸显。单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已经不再可行。因此,合理利用资源,将先进生产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迫在眉睫。
安徽省地处中国华东腹地,近海邻江,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比重大,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截至2018年底,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1 353.6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30.87%,农业生产总值达4 672.71亿元,农业发展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安徽省积极落实中央有关“三农”的政策,一直致力于夯实农业基础,比如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节水改造工程,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设现代化农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农田道路、水渠等农业基础设施。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效率情况。科学评价安徽省近几年的农业生产效率变化情况,评价其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情况,有利于调整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找出影响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1 安徽省农业生产现状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效率可以分为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为获得最大产出或最低成本,各种资源能够达到最佳配置比例的能力。技术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下,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技术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组合就能得到总的经济效率。综合生产率的大小也由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决定。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生产呈现出农业生产总值不断增加,资本投入和科技等生产要素也在增加的趋势。
1.1 农业生产总值快速增加
2018年安徽省的农业产值为4 672.71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1.63%。而在2003年以前,甚至还会出现产值减少的情况。但自2003年以后,安徽省的农业产值增加迅速。截至2010年时,安徽省的农业产值尚为2 815.02亿元,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安徽省的农业产值已经翻了一番。2009—2018年安徽省的农业生产总值及情况见表1。在2018年,安徽省的农业产值达4 672.7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1位。安徽省的农业产值虽然一直在增加,但是与其他农业大省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安徽省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合理生产,继续提高产值,减少与其他农业大省的差距。
1.2 农业生产多样化
安徽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0.086 7亿hm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占75%以上,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薯类和其他旱粮作物,大宗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蔬菜等,其他如茶叶、蚕茧、水果、中药材等都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除种植业的生产以外,安徽省的畜牧业也很发达。在2018年,安徽省的肉蛋奶总产量达610.8万t,占农业总值28.2%,产量在全国排名第11位,家禽产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生猪出栏量排名第11位。安徽省也是中国淡水水产品的主产省,2018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24.9万t,在全国内陆省份中排名第4位。因此,安徽省并不是传统的种植业大省,而是一个农业多样化的省份。
1.3 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机械化转变
安徽省农业生产目前呈现出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趋势。自2009—2018年,安徽省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量一直在减少,已经从2009年的1 566.1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 353.6万人,10年来劳动力的数量减少了13.57%。而且这10年来,农作物的播种总面积也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从2009年的901.21万hm2减少到877.11万hm2。但是安徽省的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却是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2018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 543万kW,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率79%,在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下降、农业生产劳动力下降的情况下,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增加,并且带动农业产值的快速增加。由此可见,安徽省的农业生产从传统的依靠劳动力生产转向高效的机械化生产。
2 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的一种针对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单位的效率分析与评价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一个预先已知的生产函数,而且不必事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不受投入、产出指标量纲的影响[1-9]。使用DEA方法测算时,有基于2种导向的测算方法,包括基于投入导向模型和基于产出导向模型。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如果生产者可以自由调整生产要素,那么可以用投入导向模型。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本文采用投入导向型模型。由于农业生产效率的综合评价对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大系统,系统中输入和输出的单位很多,故评价方法的选择显得很重要。就目前的农业生产效益评估中,DEA方法较为适用,得出的数据和结果也较为有效可信。
2.1 指标选取
本文以安徽省2009—2018年10年的生产情况作为决策单元,对这10年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然后又以2018年当年的数据为准,把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比较各地级市的生产效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以及已有学者的做法,本文选取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化肥使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投入指标,分别代表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投入;选用农业产值为产出指标。本文中的农业都是广义的农业,数据来自于安徽省统计年鉴。
2.2 安徽省近10年的生产效率整体分析
选取安徽省近10年的农业生产数据,运用DEAP 2.1对安徽省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果(见表2)。
2009—2018年安徽省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854,从2017年开始达到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其纯技术效率一直在0.9以上,接近有效,但是规模效率无效,不过规模效率一直在增加。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7年和2018年的效率最好,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达到1,这表明2017年和2018年的投入产出处于最佳状态。从2009—2018年,安徽省的技术效率值一直是增加的,表明安徽省的农业生产一直在优化进步,而且其规模报酬一直处于递增状态,因此安徽省的农业生产整体上呈现出优化趋势。在2017年以前,其投入产出尚未达到最优状态,无论是综合技术效率还是纯技术效率都有待提高。
通过DEA模型分析,安徽省近10年的农业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弛,具体松弛情况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农作物播种面积没有产出松弛,说明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不存在过多投入、冗余现象,土地利用合理。但是劳动力存在浪费现象,2010—2016劳动力投入的松弛量都是大于零的,说明这几年劳动力投入过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在2011年,劳动力松弛量达98.643万人,当年的劳动力投入为1 598.9万人,冗余数量占劳动力投入总量的6.17%,说明劳动力的投入极不合理,但是到2017年,劳动力投入已经不存在冗余现象,投入达到最优化。化肥使用量也存在松弛,化肥投入过量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会带来环境污染,破坏土壤肥力,反而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利。农业机械总动力这个指标代表的是技术投入,它只有在2016年出现松弛,其他年份的松弛量都为0,可以说明安徽省的技术投入合理。
由以上分析可知,安徽省农业生产虽然在一些年份出现要素投入不合理的现象,但是整体上来说,其农业生产效率一直在改进,规模效率一直递增,直到2018年达到有效。综合技术效率也一直在提高,直到达到投入产出的最佳状态。
2.3 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生产效率比较
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产业发展重心不同,农业生产情况不尽相同,农业生产效率也不一样。根据结果可以看出,皖南地区生产效率普遍高于皖北地区,具体生产效率见表4。
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04,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94,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899。而且技术效率达到1的比规模效率达到1的城市多,表明在不考虑环境和随机因素前提下,影响这些地区农业效率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规模。从结果来看,合肥市、芜湖市和黄山市的农业生产效率最高,都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
除了这3个市,还有宣城市、马鞍山市、安庆市和池州市的农业生产效率也很高,都达到了0.9以上,高于全省的平均值。其中,马鞍山市和宣城市的纯技术效率为1,说明有效,但是规模效率不够,有一定的生产潜力,若下一步调整生产规模,达到生产规模最优,则其农业生产有望达到最佳状态。
农业生产效率最低的是淮北市,綜合技术效率只有0.51,规模效率只有0.578,这可能是由于淮北市地处苏豫皖交界,有许多塌陷土地,规模化的农业种植难以实现,而且淮北市易受夏、秋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条件不利。所以淮北市应该提高其规模化程度,优化农业种植方式,提高其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生产效率同样低的还有亳州市,亳州市与淮北市的生产效率情况相反。亳州市的规模效率比较高,达到了0.938,但是其技术效率只有0.649,说明其技术效率远远不够。因此,亳州市下一步农业生产重心应放在提高技术效率,比如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改善灌溉方式,同时要保持目前的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其综合效率。
安徽省各地市的农业要素投入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松弛,有的市不存在松弛,有的市存在多种生产要素松弛。具体松弛量见表5。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合肥市、阜阳市、六安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安庆市和黄山市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没有出现浪费现象,处于技术前沿面。淮北市的劳动力投入不存在松弛,但是其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尤其是代表着科技投入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要素,松弛量为122.129万kW,冗余比例达到45.63%,而且其农作物播种面积也存在松弛,但是其规模效率却不足1,这更加说明淮北市的农业生产都是小农户零散生产,农户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化种植,因此淮北市可从规模化生产入手提高其农业生产效率。亳州市的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存在松弛,说明其土地要素投入过多,而且目前亳州市的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亳州市接下来的农业生产重心应该放在提高技术效率,采用先进农业生产科技,适当减少土地投入,采用优良种子,避免粗放式的纯粹靠增加播种面积来增加产量。淮南市的投入要素松弛现象也很明显,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松弛量为63.528,化肥使用量的松弛量为75.974,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松弛量为82.244。从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来看,松弛量个数最少的是劳动力要素,只有3个城市存在劳动力松弛,分别是宿州市、蚌埠市、池州市,而且松弛量并不多,说明各城市在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投入过多的现象不明显。
3 结论
通过对安徽省近10年农业生产效率及2018年安徽省各地市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从2009—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虽然没有达到1,但是综合技术效率一直在增加,说明安徽省农业生产一直在改进,农业生产效率在逐步提高。而且纯技术效率值一直大于规模效率值,说明技术对于安徽省的农业生产贡献较大,农业技术生产潜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规模效率一直递增,说明在2017年以前,安徽省的规模效益还没有发挥出来,农业生产潜力较大。在一些年份,安徽省的农业生产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特别是劳动力投入和化肥使用量这2种生产要素。因此,安徽省应该合理分配劳动力,合理运用资金。
2)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纯技术效率值较高,但是规模效率值相差较大,说明一些城市的农业生产规模还有待调整。安徽省部分地级市农业生产尚未达到有效,主要是生产要素投入冗余,比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等。特别是農业机械的利用效率不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淮北市、淮南市、蚌埠市存在投入冗余的指标数量较多,而且冗余量也比较高,应该进一步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资金、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地施肥,发展循环型、经济型农业。
3)安徽省农业生产不均衡。在2018年,只有处于皖南的合肥市、芜湖市和黄山市的综合技术效率达到有效;但是处于皖北的淮北市、亳州市、淮北市、蚌埠市、淮南市综合技术效率都很低,不到全省的平均值。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地区应进一步发挥优势,带动周边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相对较弱的地区应该找出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或是从加强规模化生产,或是从深化农业技术应用两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尤其是综合技术效率最低的淮北市,其综合效率只有0.51,其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存在浪费,故淮北市应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资金、优化科技投入、有效转移乡村劳动力,从而提高其农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唐晓丽,王巍,刘欢.黑龙江省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54-57.
[2] 李子君.基于DEA的辽宁省农业生产效率分析[J].农业经济,2018(2):54-56.
[3] 刘莉.基于DEA模型的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2.
[4] 王惠莹.基于DEA的辽宁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5] 王坤鹏,张小盟.基于DEA模型的宁夏农业生产效率评价[J].农业科学研究,2018,39(1):27-31,76.
[6] 范碧霞,宋秀芬.农业生产效率DEA研究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06-6007.
[7] 郭亚军,张晓红.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735-739.
[8] 崔迎迎,陆新文.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DEA-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4):12-17.
[9] 张安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责任编辑: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1-11-24
作者简介:张向阳(1996—),女,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