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资本袁锋:电池赛道逐渐成熟,智能化价值将越发关键
2022-05-30
广汽资本总经理袁锋
作为广州汽车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广汽集团下属广汽资本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投资赋能效果正受到行业越来越大的关注。据了解,广汽资本近年在汽车“新四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占整体超过85%,广州投资金额超过 24 亿元,已投企业市值超过 600 亿元。
作为一家产业资本,如何充分发挥产融结合效应带动创新企业更好发展?
南都·湾财社:广汽资本曾在投资一些项目时,帮助对接了大额的汽车产业订单,近期广汽资本的投资中,还有这种订单赋能的案例吗?
袁锋:我认为最好的投资能力,是有全面赋能被投企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和协同的能力。
投后赋能是我们作为产业资本的一个优势,汽车产业现在用什么,我们就投什么,汽车产业未来要什么,我们就投什么。我们的投资理念,是要通过投资来赋能汽车产业往新能源、智能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截至今年的6月,广汽资本协助被投企业对接订单金额累计已超118亿元。由于依托广汽集团作为汽车产业链“链主”的优势,我们了解资本、也了解产业,也拥有大量技术应用场景。
我们通过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挖掘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创新技术进行投资培育,同时通过投后赋能,重点培育生态圈内核心企业实现产业辐射,打通关键技术和资源,以实现生态圈各环节协同发展,来帮助被投企业更快地融入产业和适应产业。
以我们投资的其中一个新能源领域的企业为例。
我们进入的时间还比较早,在我们参与投资之前,这个企业有不错的技术储备,但还没有大规模车量产的经验。投资以后,我们与他们一同研究了产业对于这个领域的需求,比如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以什么样的成本,什么样的技术能力、到各种车上要做什么上车的认证等。
两年左右的时间,从第一台车到现在广汽以及其他大型整车制造车企的多款新能源车车型都在用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这个公司也从一个70多亿的公司成长为一个过千亿的公司。
另一个投资案例是我们近期选择的、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供应商—禾多科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正进入关键阶段,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要形成合力,让技术在真实场景中加快迭代,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化落地。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双方优勢,形成一个团队为量产车做准备,从技术研发的阶段、双方的合作就是以整车制造为考虑开展,而不是引入技术之后再去改车,广汽和禾多通过共同定义产品形态、共享合作技术白盒等,为广汽打造标准化自动驾驶方案,以适配不同量产车型平台,大幅降低自动驾驶方案的量产成本。
同时软件的装载量越大、数据积累越多,为持续优化智能车的发展可以做更好的支持,让广汽的产品能够与自动驾驶连接得越来越好,进一步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向高价值链方向发展。这是我们特别期待的。
南都·湾财社:广汽资本目前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各占在“新四化”领域总投资额约50%,这是自然发生的,还是广汽资本有意为之?对此有何考量?
袁锋:这种情况是自然而然的。随着新能源领域赛道的逐步成熟,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上,会更加关注产业链上游,比如原材料,如电池的一些正负极材料的基础性突破等,再往长远一点来看,不同的电池形态,如: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我们仍在持续关注。同时,芯片和软件方面的投资比例计划会持续加大。
我们认为,将投资与产业“深度绑定”,不但能在短期快速强化供应链稳定性,帮助车企较好地应对芯片紧缺、新能源电池产能不足等问题,长期还有助于提升汽车产业在“卡脖子”环节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自主可控性,为汽车产业链往高质量、高价值发展方向持续“强链”和“补链。
总而言之围绕着汽车的“新四化”发展,我们正逐步加大在芯片、智能网联和新能源领域的投入,目前我们重点投资布局“新能源电池”、“芯片/半导体”、“车联网”和“辅助驾驶”四大生态圈,每一个生态圈都同时布局现有供应链核心企业资源和前瞻技术。
南都·湾财社:这可能也是基于一个行业的判断:未来汽车可能在硬件上会越来越同质化,然后价值更多体现在软件这一块。
袁锋:确实,在以往整个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链发展初期,电池企业之间,顶尖的企业和一般企业之间,有比较大的差距。
现在在国内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国内顶尖水平,虽然不能说全面超越,但个别几款产品的技术和最领先企业产品的技术已经没有跨代差别。
因此我们判断,后续的电池市场更多是垂直领域的服务,即各自服务一定量的细分市场客户、服务往纵深化发展。所以由于电池赛道已经趋向成熟,发展趋势是比较清晰的,新的玩家进入市场,可能面临的竞争环境会更激烈。
但软件还没有。大家都猜测一些新势力的崛起依靠的是软件能力,我们广汽也在培育好的软件合作伙伴,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软件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布局,重点培育软件合作伙伴与产业链协同。
南都·湾财社:目前市场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在量产车上的服务收费模式有争论,对此您怎么看?
袁锋:我们现在都在自动驾驶功能标配和服务收费上进行探索。我们想可能再往后走,如果自动驾驶技术成本更可控的话,所谓标配的产品会越来越多,比如说简单的自动泊车、简单的高速路上的一些场景可能就变成车的标配。
接下来我们也希望,在车的方面也形成差异化的优势——比如车的体验更好、更智能化。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在智能汽车上,可能有一部分产品会成为标配,一部分是可选择的非标配产品。
南都·湾财社:近期多笔硬科技项目早期投资金额过亿,且有时出现十余家投资机构扎堆参与,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袁锋:先说一下“硬科技”投資。在硬科技方面,我认为第一个关键是要“看得懂”。硬科技的项目和消费类等领域投资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一个新技术出现,投资机构要能看得懂。像本身依托于产业、并且具备一定的“硬科技”基础的产业投资机构来说,基于对产业链和应用场景的深刻了解,理解这个领域的投资会更容易懂一些。
这个“懂”的思路是什么?
以我们所在的汽车制造业来说,因为我们是硬科技产品的“用户”,我们知道生产汽车要用什么硬科技的东西,芯片也好,电池也好,是不是未来的技术方向,我们了解。进而基于了解,我们可以恰如其分地去做产业赋能。
硬科技项目一开始都是专精特新、小而美,作为产业投资机构,我们赋能它了解产业、融入产业,陪着它一起长大,非常深入地看到它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这方面的投资,也会更有优势一些。
但同时,我认为近期一些投资扎堆的项目属于特例。其实特别多投资机构在初期去扎堆投资一个硬科技企业,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很难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服务好二三十家投资机构,我们认为更合理的情况是:几家真正能做到产业赋能的投资机构,一起去合力投一个或几个与产业适配的项目。
南都·湾财社:如何看待产业投资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关系,创投力量能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袁锋:广州正在建设“智车之城”。目前广汽资本在广州投资金额超过 24 亿元,已投企业市值超过 600 亿元。
同时,我们也将一些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发现和投资的、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优秀的创新企业、硬科技企业、汽车“新四化”领域相关企业,带到了广州,将它们的合作项目落地广州或是在广州设立总部。目前我们总共已经带动超过了1000亿的资金和基金项目落地,很多项目都在广州的良好营商环境下获得快速成长。
我们认为,在大湾区正在打造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及加速发展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背景下,整个汽车产业和汽车产业投资机构迎来了“黄金机遇”。
广州汽车产业在整车制造上全国领先,在汽车产业链零部件上,也有很大的增长发展空间。我认为广州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把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上能够形成“合力”的关键企业、总部企业带过来,一起深度参与广州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共同来打造更高价值的汽车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