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园主席查毅超:港深可合作成立湾区重点科研项目基金
2022-05-30张馨怡肖阳
张馨怡 肖阳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深化内地与港澳创科合作关系。6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香港科技园考察时强调,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香港科技园成立20周年。粤港在科创方面如何联动,培育初创人才及支援科技企业走向全球?
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中央的支持下,港深政府可合作成立年轻人创投基金、大湾区重点科研项目基金,并推出创业和就业人士专属通行证和便利通道、加快内地与香港科技准则对接等措施,为科研人才提供全面支援。
香港科技园20年来培育了超880家初创公司
查毅超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科技园今年成立20周年,建立的创科生态圈持续成长,足迹遍及沙田的香港科学园、九龙塘的创新中心,以及位于大埔、将军澳及元朗的创新园。三个创新园结合创新元素,朝着香港再工业化发展方向,重点带动先进制造业、电子业及生物科技等行业,重新定位新世代工业。科技园20年来培育了超过880间初创公司,今年共有278间初创公司完成“创科培育计划”,数目创历届新高。
查毅超认为,这反映出香港的科创生态圈正蓬勃发展,“过去五年科学园内的园区公司,获投资案例超过220宗,筹得超过802亿港元。”
香港科技园公司现时建立了拥有接近17000人的全港最大科研社群,其中11000人是研发人员。“我们支援了来自超过22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间初创及科技企业,企业增长数目于数年内超过40%。”查毅超介绍,过去五年科技园内的园区公司,获投资案例超过220宗,筹得超过802亿港元。科技园创投基金管理超过6亿港元的资产。其中,科技园公司每投资1港元便吸引外间投资16港元,支援不同融资阶段的本地初创公司。
为有意进军深圳的香港公司提供一站式软着陆服务
今年7月,香港科技园与创科香港基金会、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创立“香港创科教育中心”,结合港深两地资源,培养创新领袖和创业人才,又在大湾区成立“大湾区科创学院”体系,帮助香港创科人才扎根大湾区,走向全世界。
查毅超介绍,今年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创科快线”服务,为有意在深圳开通业务的香港公司提供一站式软着陆服务,“我们提供‘大湾区IPO连线服务,帮助内地有潜质的科创企业来港招股上市,并鼓励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支持这些科技企业的发展。”
依照《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创科界在区内打造“香港硅谷”,构建“新田科技城”,联结深圳科创园区,组成占地约 540 公顷的深港科创合作区。
查超毅介绍,位于深港科创合作区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预计今年年底分阶段投入服务。
“现时科技园正就进驻深圳分园事宜,与约100间企业进行洽商,目标是支持不少于150间香港或内地的企业。”据悉,待深圳分园投入服务后,将会开展“大湾区创科飞跃学院”,重点培育区内的创科领袖及深科技人才,为他们提供培训及交流平台;“大湾区创科快线”将会为区内的创科企业提供全方位业务发展、资金支援及商业配对等服务。
完善大湾区创科生态圈需充分利用香港三大创科优势
南都·湾财社:如何发挥好香港在创科方面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推动科研要素跨境流动?
查毅超:要完善整个大湾区创科生态圈,需要充分利用香港三大独一无二的创科优势:包括本地研发、创新制造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三个优势互为影响,相辅相成,能带动香港创科向前发展,进一步推动科研要素跨境流动。
本地研发方面,香港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有4间本地大学国际排名首50,汇聚国际人才。香港在人工智能及生物科技的研发能力特别强,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现时已经有28个有关健康科技及人工智能机械的实验室正在运作,汇聚7间本地院校和研发机构及30多间来自11个经济体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推动环球科研协作,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
创新制造方面,科技园一直推动香港再工业化,发展高增值经济,以创科成为香港经济的新支柱。推动“由研发到创新制造”,帮助本地传统工业升级转型,支援新兴先进制造业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税制、法制、知识产权的保护等优势令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以创科为本的工业企业特别有吸引力。港交所在2018年修改《上市规则》,引入18A章,突破性地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40多间公司从而成功上市。香港目前是亚洲最大及世界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平台。本届特区政府史无前例投资超过1500亿于创科发展,反映了发展创科的决心。2022-2023 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成立“策略性创科基金”,投放共50亿港元,邀请香港科技园和数码港,物色对香港具有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加入本地创科生态的投资机会。
积极推动“创新制造”促进香港产业多元化发展
南都·湾财社:为什么发展创科可推动香港“再工业化”?哪些方面可推动?
查毅超:科技园去年配合政府推动香港再工业化,将分别位于大埔、元朗及将军澳,合共占地约217 公頃的工业邨重新定位为“创新园”(INNOPARK),将创科融入工业发展,订立八大原则,包括带动本地工业生产、积极投资香港产业、增加优质就业机会、生产科技含量产品、加入先进工艺流程、结合创科研发元素、配合本地需要生产、发展可持续业务,积极推动“创新制造”(Innofacturing),促进香港产业多元化发展。
创新园早年已开始规划,兴建多层专用基础设施,包括:精密制造中心,PMC(位于大埔创新园,2017年完成翻新,专注高科技智能生产);数据技术中心,DT Hub(位于将军澳创新园,2020年年底投入营运,专注提供数据中心及数据基建的配套措施);医疗用品制造中心,MARS(位于大埔创新园,2021年投入营运,专注于医疗用品和相关产品及服务的制造);先进制造业中心,AMC(位于将军澳创新园,2022年完成,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可扩展、高效率及具备专属物流服务的生产空间);微电子中心,MEC(位于元朗创新园,预计2024年启用,为微电子产品及相关产业,例如先进物料的制造商提供洁净室、危险品储存仓库和废料处理等专项设施)。我们希望于创新园内试行一些新产业,例如生产干细胞,为北部都会区及马料水填海树立榜样。而新兴产业需要经过各种程序,包括政策及牌照需求等。我们先行先试,率先吸纳国外及湾区的公司,把握时间,不用待北部都会区及马料水填海完成才开始试行。
(本文由南方都市报、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