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旻:语言和乡愁

2022-05-30Christa

家居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设计

Christa

陈旻在neooold 展厅,微水泥的素面墙体与大片落地窗平分秋色,展中隔断采用了西双版纳的非遗手工艺纸材“傣纸”,质韧而洁白。“傣纸”前的作品是陈旻的成名作之一“杭州凳”,diptyque艺术家居系列I 形花瓶在空间中共同呈现工艺之美。

如何把杂糅的多国文化兼容并蓄地化为己用?陈旻的秘诀是:学外语,从语言上获得思维模式。

1980年出身于杭州的书香世家,陈旻早期在德国科隆接受设计教育,后于荷兰、意大利攻读设计学硕士学位,这位“五国语言拥有者”有幸接触到了不同的设计体系,并向业界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设计是一门语言,你将如何说中文?”设计师、策展人、吉他手、新手父亲……多重身份和多国语言,最终化为一个人格,一个自由而包容的人。

涉足在自由的国界和多元的文化中,而真正推动成就的关键是吸收这些文化的内心土壤。diptyque品牌三位创始人是来自艺术与装饰设计领域的三位好友:室内陈列设计师Christiane Gautrot、画家Desmond Knox-Leet和剧场布景设计师Yves Coueslant,这三位好友凭借他们的独到品位、创作热忱以及艺术家对于特殊事物的敏锐感性,从各自的领域投身于香氛的世界,将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实现各自对艺术的渴求。《ELLEDECORATION家居廊》与diptyque的共创栏目《艺术入室》,捕捉艺术在空间中生根发芽的“光合作用”。游历周国,收集全球视野,专注于工艺的探索与创新,陈旻和我们分享他吉光片羽的灵思。

每一次遇见陈旻总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无论是随意交谈中的旅途奇闻,还是夜晚暗室里的吉他演奏……多面、多才、豁达,和他的作品与空间一般,举重若轻。

异国的语言在屋内粼粼有声

杭州西湖以南,临江背山,沿着缓缓的坡度走入,陈旻设计事务所就坐落于象山艺术公社一隅,这里的数幢小楼菇群般错落组成,洁白而可爱。建筑群冷静而精巧,白色的微水泥墙面与利落的几何线条相得益彰,neooold展厅在秋日的植被中好像一座独特的玻璃温房。屋外是干净透明的自然呼吸,屋内是多国艺术的粼粼有声。

2020年,陈旻的neooold首次登上设计舞台,展览旨在通过将传统工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集聚東西方艺术家及手工匠人的创承力作,同时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之声”传达至全球各个角落。在干净如纸的展厅内,手工艺术品安静地摆在木箱上期待被观赏和触摸——这些运输艺术品时使用的木箱,通过拆装堆叠化身为可持续利用的展示柜,在这里迎来新的生命周期。这些饱经琢磨的各国手作艺术品仿佛漂洋过海的来客,在陈旻的“会客厅”中讲述异国他乡的故事。

1.运输艺术品时使用的木箱通过拆装堆叠化身为可持续利用的展示柜,漂洋过海的手工艺术品安静地摆在木箱上,diptyque黑色青铜烛台和金箔花丘融化了艺术气质和烟火气息。2.Aldo Bakker的作品Nose瓶里抱着一朵小花,仿古大理石底座扩香球、扩香棒底座互为友邻。3.陈旻在设计工作室时拆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隔阂,重新分配空间比例,让尺度更协调。4.与国产家具设计品牌XUE合作,为中国新生代家庭打造的居家系列。

5.diptyque巴西莱系列餐盘和配套杯垫散落在中式圆桌上,餐桌之艺优雅尽现。6.陈旻将制鞋产业中回收的废弃塑料作为材料,利用其轻质、可热塑和延展的特性,借助传统脱胎漆器工艺的启迪,将其热熔重组为瓷器与山石之“形”。

陈旻是中国青年设计师中极为“国际化”的一位,留学经历也颇为戏剧性。受版画家外公赵宗藻先生的影响,陈旻自幼研习中国传统书画,大学却阴差阳错选了英语专业。或许是一些宿命式的因缘,在一次为德国教授做翻译的校内讲座上,陈旻回答了对方关于“如何设计一架钢琴”的提问——“如果钢琴变透明,看得到琴键跳动,是不是就能看出更多内容。”这之后,教授邀请他赴德学习工业设计。在和设计“初接触”的过程中,陈旻也挖掘出自己潜在的语言天赋,除了像一块海绵一样刻苦地练习,他自谦是一个“擅长模仿的人”。语言的障碍得到清除之后,他又面临了思维和文化的壁垒,这一切也为他今后的设计思维打开了新的思路:在人际交往中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用思想的更新反哺设计本身。“在德国,你很难像国内一样轻易地在街边找到修车铺,这就导致了德国的自行车在设计环节就考虑到了自行维修的可能性。”严谨性从语言、工业设计思维到用户行为,环环相扣。从那之后,陈旻又继而成为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的第一位中国毕业生,阿姆斯特丹工作一年后,赴意大利米兰多慕斯学院攻读设计学硕士学位,并以当年度最优异成绩毕业。旅欧十余年,陈旻在和同学老师的你来我往之间“顺便”学会了英语、德语、荷兰语、意大利语、日语。如果有幸到他家做客,客厅中央围绕着Jean Prouvé的长桌,四周摆着多把不同国家、风格迥异的椅子,好像汇聚五湖四海的“朋友”在交头接耳。如今,陈旻却感叹:“外语讲得多了,反倒越发迷恋起中文了。”

用设计传递中国话的魅力

陈旻生了一双浓眉大眼,微微下垂的弧度削弱了原本剑拔弩张的力道,或许是老天知道他松弛、包容的个性,用忠实流利的译笔在脸上给画了下来。这种“转译”能力也落在陈旻的设计本领上。能说几国语言的人通常都有触类旁通的能力,出国多年之后回归母语世界,陈旻萌生了把东方哲学翻译为一件件作品的冲动。“翻译,其实就是祛魅的一个动作,我能做的就是通过工业设计的训练,借助观察和手段,帮大家一起打破这种玄学。”陈旻如此形容他的切入手法。为人所熟知的“杭州凳”就是陈旻用设计的语言为家乡杭州书写的一首诗。“杭州凳”由16张0.9毫米厚的轻薄竹皮弯成的拱形凳韧性十足,竹皮两端黏合,被一柄青竹穿透固定;凳子足以支撑一名成年人的体重,且自带轻盈的回弹力。竹皮间的缝隙是风抚起的西湖涟漪,暂翠的竹身是山景印象,也是雅士风骨。“竹”是东方美学元素中被世界广泛接受的一种材质,而陈旻擅长的是用工业设计的手法去更新传统的材质,让软糯的吴语以另一个维度在异国他乡被传入耳朵。

1. 执迷工艺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物件的细节之美,这些旅途所闻所见随手画在手工精细装订成册的diptyque素描笔记本上,展信愉快。2. 陈旻家中的吉他收藏,琴颈、漆面、指板,每一个细节的工艺都让他如数家珍。

除了传扬家乡的竹山碧水,近年来陈旻和他的设计事务所渐渐拾起了多重身份: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品牌策划、艺术指导……“其实,我自始至终都只有“设计师”一个身份,在做策展时,同样也是从设计的思维出发。”从原点出发,探索自身无穷的可能性,最后回归本源。虽是殊途,而最终同归,对内心的探索同样引领着diptyque三位创始人,虽然来自于不同的艺术与装饰设计领域,无论是室内陈列、绘画还是剧场布景,这三位好友依靠每个人的不同敏锐面,从各自的领域投身于香氛和艺术生活的世界,从最初的买手店,到受人追捧的香氛,和新近推出艺术家居系列,让diptyque不仅停留为一个品牌,更是一种生活艺术,一种将奇思妙想赋予周围事物的生活方式。充满诗意的图案、源自地中海的灵感、遍布世界旅程的美妙回忆通过烛光、餐桌、摆件、织物、笔记本……让我们时刻拥抱点滴日常的美好。

拥抱意料之外的发现

对于陈旻而言,旅途中最重要的不是到達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偶然和意外。“出差途中总能遇上一些规划之外的发现,尤其是各个地方当地人的民间智慧总让我触动很大。”他很喜欢摄影记者Michael Wolf出的一本影集《坐在中国(Bastard Chairs)》,这本影集中记录了形形色色的体现着中国人民间智慧的“凳子”,那些看起来无比熟悉却带来视觉冲击的“民间设计”无一不调动着设计师的感官,陈旻喜欢把这些旅途所闻所见随手画在素描笔记本上,纸上的字行和线条簌簌地从边缘上滑走,把他带进回忆。diptyque文创系列的素描笔记本由手工精细装订成册,来自尼泊尔、日本、意大利的植物纤维原料给朴素的纸张带来地域的丰富度,让人能够轻松捕捉悬浮于空气中的灵感。

在旅途中采撷关于手工艺的灵感,突然面对全然陌生的一门手艺是常态,陈旻自有一套“望闻问切”的观察手段,强烈的好奇心让他攒够耐心去琢磨那些令人望而退却、目测高不可及的匠艺。“手工时设计的雏形,手工艺其实不是高不可攀的事物,我想做的就是将手工艺带回生活中,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事实上,好设计和好工艺无处不在,陈旻热爱在细节中洞察世界:“在国外,我特别喜欢跑的就是五金店,为那些精巧的工具而着迷。”陈旻的工具台上收集了二十几把不同的美工刀,甚至产生了有朝一日能有人委托他设计一把美工刀的愿望。

一件趁手的工具,一本“展信愉快”的笔记本,一把音色通透的吉他,在陈旻眼中就是艺术和生活的绝佳样本。在忙碌之中耕种内心的灵感花园也是diptyque生活之艺:于细微中洞察世界,于方寸间诗意栖居,让生活在美好事物中流淌不息。陈旻弹了二十几年的电吉他,慢慢摞起了一面令人心生羡慕的吉他墙,在追赶夕阳的傍晚为友人们弹奏片段,是秋日特供的限量派对。女儿的诞生“意外地”撼动了吉他的专属领地,无奈中有些甜蜜,陈旻从“吉他角”中割让出一半空间作为女儿的玩具城堡。如今的家中,陈旻只摆一张薄薄的单人工作桌,尽可能地不让复杂的工作侵扰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搜集的艺术摆件无声地充盈了生活与工作的缝隙,在时间的静默流动中成为点燃生活的燃料。

背靠青山远景是一张纤巧的工作台,桌上摆着diptyque禁卫军图案马克杯和螺旋玻璃烛罩,在这里,工作被放在次要位置。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设计
语言是刀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纸的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