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和记洋行的红色印记

2022-05-30朱翔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10期

[摘要]百年和记洋行,矗立在长江之滨,承载着近代南京的风雨沧桑,见证了南京工人阶级的发展史、苦难史、斗争史乃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求解放的革命史。五卅运动鼓舞了和记工人的斗争勇气,是南京早期革命运动的生动写实;“四三惨案”铭刻了信仰的力量,见证了共产党人的不屈灵魂,是理解雨花英烈精神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和记洋行;雨花英烈;五卅运动;“四三惨案”

[作者简介]朱翔,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江苏南京 210000。

[课题]本文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和记洋行与近代南京的社会转型”(项目编号:2020SJA0746)的阶段成果;2020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项目编号:RCQL20208)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 D235,K26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10-0053-04

和记洋行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宝塔桥,是南京开埠后外国资本家在下关开办的第一家工厂,是当时南京乃至全国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同时是南京工人反帝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斗争的前沿,也是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的重要基地之一。每当人们翻开泛黄的历史书卷,打开尘封的档案文献,和记洋行的红色故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是南京人民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工人与学生当年的战斗精神荡气回肠,可歌可泣,是雨花英烈精神的生动写实。

一、金陵火種:和记洋行工人群体的形成

南京和记洋行,是英国垄断资本联合冷藏公司在华设立的企业,于辛亥革命前后,在南京下关宝塔桥一带征地建厂,以牲畜、禽蛋等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业,产品主要运往海外市场。

“一战”期间,因英国军队后勤供应需求,南京和记洋行获得了巨量的生产订单,向欧洲输送战时食品等军需物资,生产业务迅速发展,厂地逐渐增加;同时招揽大量工人,高峰时期有数千人规模,一度成为近代南京工人群体最集中、行业特征鲜明的外国资本企业。

和记洋行为体力劳动的工厂,为赚取超额利润,一方面尽可能地获取廉价原料;另一方面雇佣低价的劳动力。南京的贫民为了生存,很多是携家带口进厂劳作,日夜辛劳,只为糊口。

南京和记洋行的建设如火如荼,生产日夜不停,赚得盆满钵满,获得高额利润。在资本积累的背后,工人们的辛劳换来了微薄的工资,与资本家、买办的超额利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工人与雇主之间的劳资冲突日益显现。

分析其中的原因有3点。一是大战结束后,对和记洋行禽蛋类产品需求减少,产量下降,导致普通工人陆续被裁减。二是其产业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季原料充足,订单很多,业务繁忙,到了夏天和冬天,业务量减少,工人也没有定数,时有增减,很多是临时雇用。和记洋行招募工人时采取包工制度。生产旺季到来时,大班及买办授权工头招募劳工,工人在待遇及保障等方面受到工头的控制,形成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到了生产淡季时节,生产锐减,大批工人又要面临裁员。三是和记工人在辛苦劳作中,还要忍受严密的监督和肆意的剥削。英国资本家在工人上下班时进行严格的搜身,随意增加工作时长,想方设法克扣工资,还广泛使用童工。

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建党初期,江苏是中国共产党活动和战斗的重要区域;南京,是马克思主义在国内早期传播的主要城市,也是革命斗争最复杂、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领导工人运动是党早期的重要工作。1922年秋,王荷波创建了南京地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浦镇党小组。红色星火耀金陵,位于江北的浦镇机厂和江南的和记洋行,是近代南京工运中心,烙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京的红色印记。

二、洋行风暴:五卅运动在南京

在上海,1925年5月,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并伤工人十余人。5月30日,两千多上海的学生上街游行、演讲,遭巡捕逮捕;随即,近万名学生和市民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旋即遭英国巡捕开枪,死伤多人,五卅惨案震惊中外。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很快席卷全国,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在南京,五卅惨案“把消沉的南京民众惊醒了”。①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南京地区广大的青年学生,联合社会各阶层,以英商和记洋行为目标,发动、引导工人罢工,持续两个多月,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京地委收到团中央发来的快函,要求南京的团组织紧急行动,放手发动青年群众游行、罢课,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上海民众的暴行。②

东南大学,是共青团南京地方组织的诞生地,也是马克思主义早期在南京传播的中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京的大中专学校在建党早期即成立了党、团组织,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学生也较早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以满腔的青春热血和大无畏的精神,书写时代的光辉篇章,是南京重要革命运动的见证者、实践者。

据革命史料,全国学联代表萧楚女专程赶到东南大学,向学生发表了慷慨激昂、感人至深的宣传讲话,重点讲述了五卅惨案发生的经过,打动了在场青年学生的内心。③南京学生联合会决定派代表赴沪慰问遇难者家属,并急电政府,请严厉交涉。

共青团南京地委以发动南京和记洋行工人罢工运动为重点,决定成立由曹壮父负责“南京学界上海惨案后援会下关办事处”,并抽调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到办事处工作。

南京党组织领导人宛希俨在南京学生联合会开会,包括东南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中专学校代表参会,形成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1925年6月2日,东大学生全体罢工;下午,决定共同发动和记洋行工人罢工,抗议英帝国主义枪杀群众的暴行。第二天,南京全市各校一致罢课,南京全城学生游行开始,形成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的强大力量。游行当天,东南大学四根门柱上贴了十六字的游行口号:“反抗强权,救我同胞,收回租界,经济绝交”。④4日,近万名各界群众齐聚下关,发起声势浩大的游行,目标就是要唤醒和记洋行工人。据吴玉章的回忆文章,游行大队到和记工厂的时候,刚刚是正午十二点钟放工,大队围着和记洋行形成一个半圆形,大喊:“不要替仇人做工”“大家起来为上海被杀的同胞报仇”“工人自己团结起来”“不要替英国人赚钱,英国人把中国钱赚去了,买洋枪来打中国人”等口号。学生在烈日之下这样愤激,工人就受了很深的感动,晚上又有各校的同学——东大附中的特别多,跑到下关来接洽罢工的事情。⑤在爱国学生的宣传与感召下,和记洋行工人全体罢工,响应五卅风潮。其时,《申报》《晨报》等全国主要媒体也来南京进行了密集的新闻追踪报道。例如《申报》的一则报道:“下关和记洋行全体工人五千余名,一致罢工,上午十时集合,整队游行,各人手执小旗一方,上书种种警告同胞文字及白话,绕行下关全埠,入仪凤门经由英日领事署,达城南夫子庙一带,游行三十余里,高呼各种口号,沿途有学生百余人,随队纠察,并驾自行车十余辆,为通讯队。警厅派保安队一大排,乘警备自由车维持秩序,所过之各学校各大商店,均备茶招待,学界方面演讲团,募捐团有五百余组。公馆、商店、茶寮酒肆中,皆有学生之足迹,因工人罢工后需款救济也。学界所组之上海惨案后援会,六日下午开会,举定王伯秋为委员长,程其保为副委员长,……议决加入南京国民外交协会。”⑥

和记洋行工人参加罢工,政治诉求是英国政府的道歉与赔偿,经济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6月10日,和记工人代表参加爱国学生组织的会议,讨论通过了包括向中国政府道歉,废除包工制,不能借故开除职工、发给罢工期内之工资一月、工作以十小时为限等13个恢复上工条件。但和记洋行资方拒绝工人提出的部分要求。学生群情激愤,工人齐心协力,继续坚持罢工。

南京学界后援会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募捐,给罢工工人发放救济金,用来帮助和记洋行工人罢工期间因没有收入来源导致的生活困境。

随着罢工的持续深入,洋行买办和工头企图分化工人,以物质利益等手段诱导一部分工人恢复上工。爱国学生与坚持罢工的工人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将罢工运动推向了新的阶段。

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的王荷波来到工人中间,深入到工人家中,向群众进行艰苦的教育工作,说服工人要注意团结合作,并揭露英国资本家的剥削制度,很好地解决了和记洋行工人中存在的不同意见,加强了工人的团结。⑦

南京五卅工人运动发展到这个阶段,成立工会组织已提上了议事日程。据《张闻天年谱》的记述:6月26日,在下关大舞台召开和记工人成立工会大会。大舞台只能坐千余人,几千工人无法都进去,就五人中派一代表進去,其余的人围在会场四周。主席台上挂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横幅,还有“打倒帝国主义!”等标语。在党的领导下,学生、工人与和记洋行方面经过多轮谈判,迫使英国资本家答应复工的主要条件,到7月17日,坚持了42天的罢工取得了胜利。

然而,复工后不久,英国资本家竟然以减产、原料来源不足等理由,单方面破坏与学生、工人方面签署的协议,不予发放约定的薪资。因为依据复工的协议,工人方面坚持,“自七月十七日复工至三十一日共十五日,加上两个双休日,共计十七日,按约应给一月工资”。⑧但是,和记洋行英国资本家只是答应发半月工资,一石激起巨浪,工人认为被欺骗了,劳资风潮再次激化。此刻,驻扎在附近的警察听闻工潮又起,迅即前来镇压;在长江中游弋的英国海军舰队,以保护英国利益为由,直接派遣陆战队士兵登岸进行武装干涉。在混乱中,多名工人被严重打伤,并传闻有人被英国士兵开枪打死。这一天是1925年7月31日,党史称为“七三一惨案”。惨案发生后,和记洋行,政府警察方面均是极力辩解,拒绝承认英军开枪伤人,并将责任推给工人方面。

东南大学暑期留校学生纷纷组织演讲队出外演讲,抗议英帝国主义残杀和记工人的暴行。8月2日,该校派学生前赴协和、鼓楼、博爱等医院慰问和记受伤工人。

全国学生总会、上海学生联合会、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等讨论援助办法,纷纷发出对“七三一惨案”的通电。宛希俨等人对惨案发生的前后经过进行了持续详尽的走访和调查,也在申报上对工人具体的受伤情形进行了公布。

1925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对该事件发出了向军阀进攻的号召,“……中弹而死者三人,伤者无数,……这便是帝国主义利用军阀武力的例证”,要求“结合自己的势力,联合全世界一切被压迫者向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进攻”!⑨

1926年5月1日,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刘少奇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作《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的报告,其中提到:“南京方面,在五卅后也有热烈的运动,英国和记公司工人罢工而得胜利复工,后因英人不履行条件,而举行第二次罢工,又为帝国主义勾结军阀压迫下去,死伤数十人……”⑩

五卅运动中南京和记工人的抗争,书写了南京人民革命史的光辉一页,鼓舞了南京、乃至全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五卅运动中,南京的青年学生在党、团组织领导的革命中发挥了先锋作用,也充分说明青年运动需要与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团结一致,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中共早期领导人,工运领袖邓中夏给予和记工人罢工很高的评价:和记洋行“南京反帝国主义运动最壮烈的一举,给予各地影响不小”。南京早期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经过这次革命的洗礼,坚定了革命理想信念,励炼了革命领导能力;领导和记洋行工人罢工运动的宛希俨、曹壮父、严希纯、顾作霖等人其后也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正在东南大学附中读书的李尧棠(巴金),也在南京亲历了五卅运动,其中,和记工人的罢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几年后,他以这次经历为背景,写作了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在这篇小说中写出了南京五卅运动很多生动的细节,可以与文献相互印证。

三、烈火永生:南京暴动的发生地

五卅运动震撼了南京,冲击了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英、日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势力,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极大推动了国民革命在江苏的发展。南京觉醒的工人阶级日渐意识到只有跟党走才是正确的道路选择。和记洋行成为南京城内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主要基地。

1926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周年纪念日,南京各界群众在下关以及市公共体育场两地集合,隆重举行“五卅”纪念大会。和记洋行工会也发表了《告民众书》,号召工人阶级要团结一致,打倒外国资本家。

这一时期,中共江苏省委要求各地积极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工厂、学校发展党员,建设党组织。和记洋行也成立了党支部,并得到了南京市委的高度重视。在中共南京市委领导下,工人骨干不断靠近和记党组织,同时也通过办报纸报道和记工厂工人的斗争故事。?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南京成为国民党专制独裁的中心。在白色恐怖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入虎穴,潜伏龙潭,扩大南京党组织,坚定理想信念,领导革命斗争,谱写雨花英烈精神。从1927年到1934年,中国共产党南京地方党组织在白色恐怖的中心坚持斗争,先后遭受八次严重的破坏。

长夜群星,璀璨天地。翻阅历史档案,牺牲在雨花台的许多革命烈士,与和记洋行的斗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联系。

1930年4月3日,和记洋行共产党员邓定海等在中共江苏省委、南京市委的领导下,以和记洋行的劳资冲突,发起持续的抗争;党组织了金陵大学、晓庄师范等校进步学生支援和记工人,实现了工运和学运的联合,随后遭到血腥镇压,邓定海、宋如海、陈景星、石墣以及袁咨桐等晓庄学生前后被捕,英勇不屈,坚贞不渝,直至壮烈牺牲。

笔者考证邓定海的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抄录相关党史文献,南京天环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有关邓定海烈士的调查资料,胡阁荣编写的《洋行风暴——南京肉联厂联合加工厂厂史》以及邓定海烈士后人的口述历史等。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有关于邓定海的照片和革命事迹的介绍。邓定海,生于1903年,1931年牺牲于雨花台,湖北黄陂人。少年时,跟随父母逃荒到南京,后在英国人创办的和记洋行做童工,生活艰苦。1922年去上海,在同兴纱厂做工谋生。五卅运动期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激发了对帝国主义的仇恨。1928年春天,因为领导工人打死工人封建把头而遭通缉,后回到南京,经人介绍在和记洋行做工,并担任和记洋行支部书记,成为领导和记洋行工人运动的核心人物。

在笔者与邓定海后人的访谈中,了解到了关于烈士的较为详细的信息,“外公人缘关系非常好,在上海的时候就追随党,在三星纱厂、杨树浦电厂那边已经为党做了工作了。当时有人指认他,他为了避嫌,当时党就把他派到南京来了。我外婆当时也在南京,他们落脚在湖北会馆,就在下关”;“我外公在和记洋行,就是做这个过地磅,人家车来厂里,我外公是记录员。我外公略微懂些英语,知道外国人骂人的话。和记工人经常被克扣工钱,工人找资本家理论,英国人就骂了工人,我外公就听懂了,他责问外国人,你为什么说我们是狗”。

1929年,经济大萧条,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不断,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和记洋行内的劳资冲突也愈发严重。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指示下,邓定海领导和记工人开展向洋行资方的斗争,要求不得开除工人,并增加薪资,提高福利;发展工人骨干力量,为将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抗争积极准备。邓定海的秘密活动被和记洋行工头知悉,向警察局报告,邓定海随即被捕。中共南京市委积极组织营救,经过群众联保,请愿工人的积极努力,加之特务无法寻得有效证据,当局担心激起和记工人的愤怒,只得暂时将其释放。

出狱之后,邓定海继续和宋如海等一起组织和记洋行工人运动。此时,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派张国栋等多人实地“调查”,他们穿着工人服装,冒充该行工人,混杂在罢工的工人群众之间,目的是要侦查出罢工风潮的领导人、幕后策划者及其内部情况,从中发现共产党的活动线索。?

此时,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也发展了进步组织,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东方中学、五卅中学等进步师生,发起组织了“中国自由大同盟南京分部”。?

1930年,江苏省委积极组织发动南京暴动。由于和记洋行的工人政治运动的基础较好,和记洋行成为组织暴动的重要根据地。据刘季平的回忆:“南京市委认为和记支部的党员略多一些,支部书记邓定海同志在厂里有些威信,又兼任市委委员,能力较强,比较容易打开局面。”?

和记洋行英国资方拒绝满足失业工人的复工要求。1930年3月29日,邓定海召集党员工人、积极分子30多人开会,讨论罢工的具体安排,并提出了工人的复工条件;邓定海、宋如海等和记洋行共产党员,经过细致地安排,准备在和记洋行工人复工进厂时进行集体抗争。4月3月早晨,邓定海带领失业工人进厂理论,在厂门口遭到工头李松山等带领的流氓的阻挠,他们手持大刀棍棒对工人进行毒打、恐吓,工人空手还击,伤痕累累。国民党特务警察迅速前来镇压,进一步酿成血案,风潮扩大,震撼全城,党史称为“四三惨案”。

邓定海向南京市委报告了惨案的经过。南京市委决定发动全市各党支部,成立“和记惨案后援会”,通过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来迅速声援和记洋行工人的斗争。4月5日,以南京市委委员刘季平为总指挥,石俊为副指挥,工人、市民、学生举行联合示威游行,前往和记洋行,声援洋行工人。

据金陵大学校史史料记载,在金陵大学,陈景星接到任务后,立即全力以赴地行动起来。当时的金陵大学扩大组织有困难,所以他主要到一些党有基础的中学去,和同志们一起发动中学生参加斗争。经过他和其他党员的努力,东方公学300名师生参加了4月5日党领导组织的到下关游行、声援工人罢工的斗争。?

由于蒋介石正与阎锡山、冯玉祥等进行中原大战,局势动荡,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异常重视,严令要求“制止学生不良行动;工人不得再施武力,静候解决;风潮未决前不得开工;严惩惨案之首倡发起者”。?4月12日,蒋介石亲自签署命令,严厉防范学生运动,并抓捕邓定海等共产党员。

中共江苏省委发出援助南京“四三惨案”的通告,要求各地工人、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广泛支援和记工人,向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发起全面的进攻。南京地区的共产党人先后组织暴动,但因力量不足,均告失败,南京地区的党组织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南京晓庄师生积极参与游行和抗议运动,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强行封闭,进步青年学生被捕,称为“晓庄十烈士”,其中袁咨桐牺牲时,年仅16岁。

“四三惨案”后,和记工人宋如海暂到上海躲避。1930年6月,他不顾个人安危,秘密回宁,继续执行上级任务,开展革命活动,不幸被捕,血洒在雨花台。

《申报》刊載了宋如海就义时的英勇形象:“宋如海等高唱《国际歌》,大呼口号,神色自若,毫无怯形,沿途观者甚众,临刑时引颈而待,无畏缩之状。”?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邓定海被党组织安排转移到汉口,后被特务认出被捕。在狱中,他仍坚持斗争,保守党的秘密,于1931年1月19日被杀害于雨花台。

邓定海牺牲后,家人也遭到残酷的对待。据烈士外孙女讲述,“国民党要斩草除根,我外婆就去江北了,我妈妈就留在宝塔桥街上,将我妈带大的这家人家我们还是很感谢他的。他们家姓戴,后来又姓胡,换了好几个姓,解放后政府找到她,才恢复自己的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定海被认定为革命烈士,李松山等工头受到了历史的正义审判。和记洋行的红色故事也一直在老工人及周边居民的讲述中流传。

从1925年的五卅运动到1930年的南京暴動,一大批优秀党员和青年团员,前仆后继、英勇斗争,领导工人运动,肩负革命的重任。他们中有的成为革命路上的中坚力量,有的成为雨花英烈的重要代表,宛希俨、王荷波、曹壮父、华克之、刘季平等曾在这里播下金陵的火种;邓定海、宋如海、陈景星、石璞、袁咨桐、郭凤韶等等也在这里唱响英烈的赞歌。

和记洋行的工人运动深刻融入南京人民革命史,汇入红色南京的家国记忆。许多早期领导和参与和记洋行革命斗争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奋斗牺牲,写下了红色南京的一页页光辉的篇章!

[注释]

①华岗.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192.

②⑤吴玉章.南京党支部在“五卅”运动中[J].中国青年,1925年12月.

③热情宣传抗日的陈明达[M]//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江浦分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83.

④死去的太阳[M]//巴金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59.

⑥江浙各界对沪惨案之援助[N].申报,1925-6-8.

⑦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编.纪念王荷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1882—1982)专刊[M].1982:15.

⑧华岗.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史[M].上海书店影印本,1991:191.

⑨中共中央团中央为南京青岛的屠杀告工人、学生和士兵[J].向导(124):140.

⑩刘少奇.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J].政治周报(14):9.

?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公室编.石城星火[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23.

?杨颖奇.中统大特务——张国栋的传奇人生[M].北京:中央文史出版社,2012:53.

?江苏省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晓庄学校校史稿[M].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126.

?刘季平.一九二八—一九三〇年南京地下党工作的一些情况[M]//南京党史资料(第二辑).1982:14.

?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金陵大学史料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308-309.

?和记工厂发生绝大风潮评论[J].劳动,1930年4月.

?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南京分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