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甘边区早期货币的诞生

2022-05-30汪志

红岩春秋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南梁苏维埃政府习仲勋

汪志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流通工具,从古至今,在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一种红色货币,虽然只流通了半年左右,但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行最早的苏区货币——油布币(又称苏币、苏票)。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张流通时间不长的油布币,极大地便利了边区群众的生活,活跃了根据地的市场,有效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最终成为发展壮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武器”。

发展金融

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南梁地势奇险,地处子午岭的林区,山大沟深,树木茂密,又是国民党势力相对薄弱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在陕西、甘肃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从而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934年2月,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成立,同时创办造币厂。11月1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又称南梁苏维埃政府)、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赤卫军总指挥部,习仲勋当选为政府主席,刘志丹任军委主席,朱志清任赤卫军总指挥。

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除了开展反“围剿”斗争,还面临着如何发展根据地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问题。当时,南梁地区遭遇大旱,农田荒芜,经济凋敝,“饥民近百万,数百公里草根、树皮皆已食尽”。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发展经济成为巩固革命政权的重中之重。

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货币,根据地农民的农用物资很少,连镢头、铁锨都没有,甚至用来耕地的犁都很少见。此外,农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粮食、衣物等十分紧缺,笔墨、纸张等简单的办公用品也没有。

时任南梁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在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对敌革命斗争的同时,带领南梁苏维埃政府从根据地实际出发,制定和颁布了涉及土地、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十大政策,成立了十大委员会,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为了稳定市场、繁荣边区经济,苏维埃政府决定发展苏区金融事业,开办银行,印制货币,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金融货币体系。

1934年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银行成立,承担起了对外发布财政金融政策、发行边区政府货币、办理兑换业务等职责,管辖造币厂和苏币兑换处。为驱逐国民党伪币,占领根据地的货币市场,南梁苏维埃政府先后起草了《统一苏区货币及其办法》和《发行纸币、铸造辅币的报告》。

印制货币

为调剂余缺,促进货币流通,发展边区经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南梁荔园堡和白马庙设立了集市。农历每月初一、十一和二十一是赶集日,十天一集,吸引了各地商贩到根据地进行商贸交易。

来集市交易的不仅有附近七里八乡的乡亲,还有从白区来的商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可是一段时间后,集市上的人没少,做生意的却少了很多。习仲勋高度重视,当即和刘志丹一起深入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国民政府的钞票上。

当时,南梁地区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银圆,但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人们在白区和红区进行物资交易时要过关卡。如果身上带有银圆,过关卡时发出响声,容易被发现,所以银圆很难带进根据地。更重要的是,农村根据地银洋不多,红军又需要集中现金购买苏区买不到的军需,靠粮食等作物交易不便携带、不利计价。加之国民政府、地方军阀和地方商号、票号的货币经常贬值、信誉极差,老百姓今天到手的钞票明天就可能用不上了,这给边区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没有合适的货币,成了买卖双方最头疼的事。

为彻底解决金融问题,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成立后,习仲勋和刘志丹立即在南梁油坊沟设立造币厂。他们挑选了三名有绘画基础的人当工人,其中一人叫高明山,是元城的开明绅士。由于缺乏设备和纸张,货币印刷受到限制。工人们用麻布代替纸张,用木刻雕版、手工印刷代替机器印刷。在艰苦的条件下,高明山等人经过反复试验,就地取材,印制出了质地硬脆、形同油布的货币,这就是陕甘边区银行最早的货币——油布币。

油布币为横式,长14.1厘米,宽6.7厘米,正面上端框内从右至左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十七个字,下端框中印有“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发行”字样,两边印有“提高工农生活”“随时兑换现金”字样。票面主图为三个五角星,正中大五角星内绘镰刀、锤头图案。正中还盖有陕甘边区银行印,两边竖写面值,面值下面各盖正、副行长印章。

由于这种货币是手工刻板,印在粗麻布上,上面盖有边区政府印章,为防止褪色,工人们又刷上一层桐油,用热油处理过才可使用。群众称之为“油布币”或“苏票”“苏币”。

油布币一共发行两次,1934年发行了面值为一角(红色)、二角(蓝色)、五角(紫色)的油布币,随后又发行了面值为一元(具体颜色不详)的油布币,两次发行总额3000元。由于面值偏小,油布币有着类似辅币的功能。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行最早的苏区货币,苏区群众一律使用油布币。

打破封锁

最初,油布币的发行、流通并不顺利。由于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毫无信用、不断贬值,当地百姓对非金银的货币普遍不信任。群眾在集市交易中并不主动兑换印制简单的油布币,只是迟疑观望,做生意的商贩也不敢使用油布币。

为促进油布币流通,尽快活跃经济和商品贸易,陕甘边区财政委员会在荔园堡设立了4个油布币兑换处,一元油布币兑换一块银圆。苏区政府规定,群众和商人可直接用油布币兑换银圆,但不允许用国民党货币兑换。

苏区政府还安排工作人员在集市上专门用油布币购买物品,油布币便很快推广开来,从而在边区广泛流通,集市上的生意又开始红火起来。白区的很多商人源源不断地把生活日用品,如棉布、棉花、食盐、火柴、搪瓷碗、手电筒等运到边区集市,红军的后勤补给得到解决,红军战士用上了搪瓷碗和手电筒。

油布币存续流通了半年左右,随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油布币已无法满足边区经济发展需求。陕甘边区政府决定在南梁成立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发行新的苏区货币——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兑换券(简称农民券),同时停止发行油布币。农民券是陕甘边区政府发行的第二种货币,油布币逐渐被农民券取代。

油布币在陕甘边区的广泛流通,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为繁荣边区经济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进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油布币是习仲勋等共产党人为推动边区经济建设、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所做努力的实物见证,为苏区的政权建设、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

由于发行时间仅半年左右、流通范围小、发行量少等,油布币现存极为稀有。目前,油布币实物仅见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三张,其中两角的一张、一角的两张。这些图案设计简朴、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货币,见证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南梁苏维埃政府习仲勋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南梁精神永传唱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
南梁长4+5油藏加密方式对井组产能的影响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习仲勋与两当起义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