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学段课本剧课程实施探究和实践

2022-05-30钟建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10期
关键词:第一学段课程实施

钟建美

[摘 要]第一学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喜欢表演。课本剧课程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又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第一学段的课本剧课程,既要让学生明确课本剧编演的目标,掌握课本剧编演的要求,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课本剧编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文本,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课本剧课程;第一学段;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8-0025-03

课本剧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将课文改编成小型话剧并表演出来的一种解读课文的形式。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的过程,就是以对话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

2017年,我校成立课本剧社团,课本剧演出在每个期末的无纸化测评汇报中颇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第三、第四册为研究对象,以课本剧的编演为切入点,对课文进行梳理,探索课本剧编演的有效过程和评改策略,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课程实施过程

(一)精心选材与改编,明确目标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课程纲要和教学目标,笔者对统编语文教材第三、第四册的课文进行了分析整理;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确定了本课程的内容模块。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喜爱的是童话类故事,其次是动物类的成语故事。因此,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喜好,笔者确定了第三、第四册课本剧学习内容为14篇课文(见表2)。

所编演的故事,笔者根据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课后习题进行设计,确定每个故事表演的侧重点:有的故事着重引导学生厘清课文的思路,有的故事着重训练学生朗读不同句子的语气,有的故事侧重深化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有的故事侧重培养学生的创编想象能力。课本剧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理念,教师自主编排教材,每个学期进行15次课的教学。

(二)细心挑选与演练,明白要领

1.理解文本,读懂人物

课本剧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紧跟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之后。在语文课上,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为了表演,还要深入理解文本,揣摩每个角色的心理以及文本描写的环境,这样才能将故事的情景再现。

(1)关注故事的创作背景

在编排《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为编排故事打好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众官员面对大象的一筹莫展和七岁的曹冲的表现进行对比,使学生对人物的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

(2)关注故事的主旨

在编排成语故事《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和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时,只有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生才能准确把握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如,《坐井观天》中青蛙的自高自大、小鸟的耐心解释,学生只有理解它们,才能准确定位人物,表演的时候才不会偏离目标,这是顺利编演的保证。

(3)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学段的学生理解课文会有一些偏差。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学生将小蝌蚪急切寻找妈妈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得很好,但在表演鲤鱼妈妈、乌龟妈妈等角色的时候,他们没有准确把握角色的心理,显得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很不耐烦。有的学生甚至觉得小蝌蚪太笨了——这两个妈妈的外形特点和自己的相差甚远,不可能是自己的妈妈。因此,在表演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故事中角色的心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对小蝌蚪的年幼无知并不会感到不耐烦。

2.改编剧本,选定角色

表演课本剧的时候,学生要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形象的画面,使之成为可以表现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境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情境。

如,《蜘蛛开店》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要想把这段文字表现出来,学生就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编,这样故事才会精彩。在创编的过程中,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表现河马的嘴巴长和织口罩的艰苦。

有的小组这样表演河马嘴巴很大:“蜘蛛找来尺子想给河马量一量嘴巴有多长,可以照着尺寸做。可是,河马的嘴巴太长了,蜘蛛爬呀爬,终于从河马的这一边嘴爬到了另一边嘴,结果尺子不够长。”有的小组这样表演蜘蛛织的艰苦:“蜘蛛织呀织呀,把家里的线都用完了,可是口罩还差一大半呢。于是,蜘蛛到处去买线。”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表演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是内容各有特色,使故事更加具体化、更有个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

(三)专心表演与研讨,明了意义

课本剧的排演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因此需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一开始排演时,学生对故事的主要角色很感兴趣,都希望由自己来表演,这样导致长时间的讨论也不能进行角色分配。渐渐地,学生明白了,主角和配角一样重要,否则这个表演就不完整、不完美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一个团队中,角色是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和表现来安排的,只有把自己的角色演绎好才能为团队出力,怎样进行生动的演绎才是团队的最重要目标。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排练中其他同学的表现,不能只顾自己表现。

在排练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故事编演的侧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对话、动作和神态变化等内容。童话故事中,人物语言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语言的表达,引导他们处理好語调、语速和停顿,这样才能惟妙惟肖地表演角色,增强表现力。

编排完成后,分享展示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本课程主要采用三种形式的展示,即课堂展示、阶段展示和期末展示。课堂展示是每个故事编排完成后在课堂进行小组展示;阶段展示是几个故事编排完成后,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小舞台进行展示;期末展示是期末无纸化测评的时候,结合年级组的活动,挑选学生表演得最好的节目合作完成一个课本剧的表演,在全年级师生面前表演展示。为了做好展示,学生要提前做好头饰、服装等道具。精美的头饰,都是学生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根据自己对表演角色的理解精心设计并制作而成的。

在欣赏他人表演的时候,看到了他人表演得活灵活现,学生会改进自己的节目;看到他人语言表达流畅、精彩,学生也会在课后反复排练。这样,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课本剧课程的评价有小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形式。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主体。小组汇报表演后,表演小组的学生既要完成一份自评表,也要完成小组合作评价表;其他小组的学生,要完成小组评价表,对表演进行评分。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关注整个活动的过程,关注自己和团队的表现,感受到亲身参与和体验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程收获与反思

课本剧课程开设以来,学生的兴趣浓厚,在活动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想象力、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团队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激发学生热情

第一学段的学生表演兴趣浓厚,喜爱表演。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到表演环节,学生便小手如云,都希望自己能上台展示,就连一些平时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第一学段的课文大都是故事性文章,适合表演。因此,课本剧表演能将学生的表演热情转化为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理解感悟文本

要想把课本剧表演好,就要深入研究文本。在表演需求的驱动下,学生主动识记生字词,读通句子,正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还会进一步厘清课文的脉络,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的个性,体验人物的情感,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语文实践能力提升

要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就要反复排练,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和身體语言的表达。要想把角色表演好,学生就要读出角色的语气来。第一学段课文的课后习题,经常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相应的语气”“读出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边说台词边表演动作,既加深对所学文本的理解,又获得了语言表达、身体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激活创造性思维

在表演的故事中,有些故事的结局是多样化的。学生可以自行想象创编,进行创造性表演。同时在表演中,学生要对课文的情节和语言进行理解和整合,对信息进行提炼、分类、归纳,这样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处理不同人物的表现时,学生要对比各个角色的异同,才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和特点。这样,学生的比较性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课本剧课程注重学科知识和生活的融合,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和优化,体现大语文观的思想,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郑铱林.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剧”透语文综合素养:比于学生人教版五(下)第三单元的例的课本剧表演 [J].语文课内外.2018(31).

[2] 燕舞.浅谈课本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拓展[J].新课程(小学).2012(3):14.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第一学段课程实施
《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研究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