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谱编修中的乱象

2022-05-30孟伟

华声 2022年10期
关键词:修谱家规家谱

孟伟

编修家谱的目的和意义是让子孙后代传承祖辈的家规、家训,但也有一些因素会导致家谱失去真实性。

前段时间,“运动员苏炳添是苏轼后人”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有报道称:据广东省中山市古镇苏氏祖祠理事会会长苏根鸿介绍,在族谱记载中,“苏炳添是苏东坡第二十九代孙”。

对此,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刘清泉表示,从现有史料证据上来说,这一说法尚待考证。

尽管苏炳添是否为苏轼后人尚无定论,但这一新闻确实将许多人的目光引向了族谱。一时间,关于修谱、寻找宗亲等消息备受关注。

修复家谱依旧遵循古法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家传、家牒。家谱最基本的功能是将家族子孙繁衍情况详细记录下来,此外还记载了家族的自治规范和各类重大事项,可以将其称为一个家族的档案资料。

从古至今,编修家谱一直以世系传承为主。但其内容不仅仅包含世系记录,还有人物传记、图像、地契、丧葬、婚姻等家族有关的一切,可能还会涉及社会事件的记录。

“早期家谱被烧毁了,家族内部就没有人再组织编修。想要重修家谱也是为了让后人知道自己来自哪里,自己的祖先是谁。”退休后的十年间,山西市民柴常恩一直在为重修家谱在各地探访奔走,从碑文、县志、牌位中梳理世系关系,一点点还原家族谱系。

在他看来,家族中发生的故事应该流传下去让后辈知晓,“村里人经常讲些上一辈人的故事,我觉得应该记录下来,能够让后人了解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研究员顾燕告诉记者,上海图书馆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来家谱阅览室查询家谱,有的是为了编修家谱溯源,有的是要研究家谱。“一些农村地区对编修家谱非常重视。(我)经常会遇到一族的父老乡亲一起过来查家谱,有人因为找到家谱在走廊激动得痛哭流涕。”

实际上,编修一套家谱并不是容易的事,基本要2年至3年才能修订完成,同时对财力也有较高要求。一般每隔20年会重修一次,在原有的家谱基础上进行增补。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云生向记者介绍,现在修复家谱依旧遵循古法,过程非常复杂。“首先,组织家庭议事会,作出修补完善、增添家谱的决策。决策完成后开始筹款,包括家族中的不动产、族中有名望的人士捐款、各位族人的份子钱。款项筹集完毕,开始最难的一项,开始到各地走访,核查各家各户的人口来源。修订完成后还有公示及征求意见的过程,无异议后才能出谱。”

刘云生认为,对内而言,家谱是关于一个人的身份证明,是解决个体存在及其与族群、社会关系的最重要凭证;对外而言,家谱是国家进行户籍管理、人口统计、迁徙移民的最重要依据。

家谱中记录的家规、家训等家族精神文化的设立,有助于后代形成优良的家风。中国近代法学奠基人沈家本的后人、中国政法大学退休教授沈厚铎对此深有体会,“‘家承仁厚是沈丙莹(沈家本之父)为沈家后人所取的辈字,要求沈氏后人要有家国情怀,勇于承担责任,仁爱为人,宽厚待人。简单来讲,就是要做个好人”。

“父母讲一万句都不抵孩子阅读家谱。”刘云生向记者举例,“我认识的一名西南政法大学的本科生对先秦时代的丧礼有很深入的研究,了解后得知其祖先是晚清时期的礼学家。”这名学生在翻阅家谱时,了解到了祖先的事迹,决定将祖辈没完成的事业继承下来,继续研究。

家谱中记录的家规、家训、家法以及祖先事迹等对后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刘云生认为,“能让后人在家谱中获得更强的身份认同感,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甚至调整自己的人生策略”。

在顾燕看来,家规、家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教育人们积极向上。

攀附名人的现象普遍

编修家谱的目的和意义是让子孙后代传承祖辈的家规、家训,但也有一些因素会导致家谱失去真实性。

“就我这些年所看过的家谱来说,大部分家族都希望自己家族中有达官显贵,特别是喜欢追溯到时代比较早的名人、名士中。”顾燕表示,攀附名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家谱中的名人与编修时间相差不大,那么可信程度是比较高的,她说。

长期热衷于家谱收藏、研究和推广的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重修家谱中攀名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实际上清朝以及民国时期已经有攀附名人的现象了。宋代后才有平民开始做家谱,明清后开始传承的家谱可靠性比较强,再往前追溯可能真实性就要打折扣了”。

更有人盲目追求家族历史的厚重感,成为他人眼中的“笑柄”。

“有的家族一直不停向前追溯,一些会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更有甚者一直追溯到宇宙大爆炸。”顾燕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修谱主导者文化素养的缺失会引发很多问题。

据她介绍,最早期编修家谱是当地、族中比较有文化素养的人来纂修的,而到了现代,部分家族主导者发生了转变。“(我)曾看到一些家谱中设置功德榜,谁资助的钱多就把谁的照片放在第一页并附上头像、全家福、传记等,后面按照出资多少依次排列。不捐款的榜上一定没名字,捐款少的会出现在电子表格中。”

家谱的编修与利益挂钩

在顾燕看来,家谱的编修与利益挂钩,可能会让家谱变味。她建议,以科学的眼光编修家谱,回到家谱编修最初的本义。“(应该)根据已知的、有史有据的人物作为依据来追溯,不胡乱攀附,保证家谱的真实性。”

部分家谱中出现的错漏,是由于修谱中断或家谱年久失修。顾燕提示,“大部分家谱曾因各种原因被中断过,导致一些人虽有强烈的修谱意愿却缺乏基本的研究和了解。部分人会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来新修家谱,因此一些家谱中漏洞百出”。

对于编修家谱中存在的种种乱象,顾燕曾考虑过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规范。“我们曾想建议进行规范,但编修家谱主要是私人的意志,并不适合从法律法规、行政文件的名义进行规制。”

浙江省瑞安市风景旅游行业协会会长苏尔胜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家谱编修是民间自发行为,很难从法律法规、行政文件中对那些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行为予以规制,但为了家谱持续良性的发展,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已经开始研究家谱纂修与制作标准,希望从行業协会层面引领家谱编修的正规化。

苏尔胜透露,正在修订中的标准,将对家谱编修真实性提出要求,要求观点正确、记述准确、资料翔实。

据悉,8月15日,瑞安已经启动了宗谱标准化修编试点。

朱炳国也早就开始从宏观层面着手为编修家谱的家族提供帮助。如今,他已经写了多本专门教授家谱编修的规矩、方法的书籍,并会定期组织相关培训。

摘编自《法治周末》2022年9月11日

猜你喜欢

修谱家规家谱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明代苏州宗族形态探研
延续七百年的生命档案:湖北嘉鱼湖西李氏纂修族谱考述
因为修谱先生,木活字依然是“活”的
家风家规我来说
从族谱修撰看徽州的宗族控制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2010上半年古籍拍卖会上的家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