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奇观, 钱塘壮景

2022-05-30魏彦喜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观潮钱塘大潮

魏彦喜

一、天下奇观——钱塘观潮,美哉

要说天下奇观,山水类当数桂林山水,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说江潮,当数钱塘观潮,苏轼曾经讲过:“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也就是说钱塘观潮是自然界的一个壮景。其实,钱塘观潮不但是一种自然奇观,同时也是浙江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它始于汉魏,在南宋时期尤为兴盛。宋代王千秋在《滿江红·和诸公赏心亭待月》中写道:“更须潮上喧阗鼓。看波光、撩乱上樯竿,龙蛇舞。”劝勉世人暂且抛开一切烦恼,共赏钱塘大潮。韩元吉《水调歌头》中的“且醉吴淞月,重听浙江潮”和姜夔《玲珑四犯》中的“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两者都提及喝酒赏潮,应该说当时的观潮是一种由下而上的习俗,深受古代文人雅士的喜爱。这种习俗成为一种文化而一直延伸下去,清代词人吴伟业在《沁园春·观潮》中也赞扬过潮水的壮观景象:“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毛泽东也曾赋诗一首《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展现了钱塘江大潮奔腾向前、不可阻挡的恢弘景象。时至今日,观潮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继承了下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清风沁人,在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人人争睹奇景。所以,观潮是一种习俗,虽然我们远在千里,一时半刻并不能亲身体验钱塘江大潮的魅力,但是我们可以在文学的世界里去感悟钱塘潮水的壮景。

二、品读课文,品味美景

品读课文之前,有个词语务必要在这里分析一下,那就是“观”这个字,本文的题目“观潮”和前文提及的习俗“钱塘观潮”的“观”都是“观看、观赏”的意思,而文章首段的“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观、景象”的意思。有了这一点的铺垫,那么接下来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它的雄壮之景。

(一)观听美景,悟其雄壮

美景之处,自然有赏景之人,这是自然的定律。

(1)观“人潮”,悟其壮观。本文同样如此,但本文对慕名而来的观潮人群的描写可谓惜墨如金,仅在两个地方写到观看的人群的状态,例如在第二段:“江潮还没有来,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同学们不妨边读这一句,边想象热闹的场面:数不清的人聚集在海塘大堤上,仿佛形成了一堵又一堵的人墙,大家的目光注视着东边,一刻也不敢分神,因为可能一分神就会错过壮观的潮水。潮来了,“顿时人声鼎沸”,人群纷纷迎接大潮的到来,呐喊着、吆喝着,浪潮也迎合着人们的期望,万马奔腾,澎湃而来。人群的汹涌从侧面衬托了浪潮的壮观,可以看出“钱塘奇观”名气之大,作者写的“人潮”烘托着“江潮”的博大,也显示出大自然的博大,真可谓“观人潮之汹涌,悟江潮之雄壮”。

(2)观其形,悟其雄伟。可能有的同学在想,“江潮”不就是滚动的潮水吗,怎么会有形?其实是有的,首先它速度很快,短时间内涌动江面。午后一点左右,“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这个时候江面并没有什么变化出现。但过了一会儿,响声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看,形态变化是不是很快?瞬间,江潮像千万匹马飞奔而来,这个场景描写震撼人心,仿佛让人身临其境。真可谓雄壮!

(3)观其色,悟其景美。同学们,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其实,水是没有颜色的。当我们去海边,看到的水是蓝色的,那是因为水倒映着蓝天。当我们去黄河,看到水是黄色的,因为水掺杂着黄沙。江潮的水是白色的,因为它们相互冲击着,形成了厚厚的泡沫,显现出一往无前的纯洁,所以,很多时候钱塘大潮被称作“银龙”或者“白虹”,这就是“白虹一线呈奇观”的景象,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江潮翻滚着白色的浪花,后浪推着前浪层层叠加着,向着大堤呼啸而来,大有席卷堤岸之势,气势真可谓雄伟。

(4)听其声,悟其震撼。江潮涌来的时候,声音是怎样的?首先,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可谓先声夺人,动人心魄。然后,形状显现,振聋发聩——“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可谓是雷霆万钧,声势浩大。最后,潮水退去,绵延不绝——“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可谓余音不绝,耐人寻味。结合前面的观景,仿佛让人置身于钱塘江大堤之上,迎面的海风肆意吹拂,耳边也传来了声声不息的雷鸣之音,如睹其景、如闻其声,何其壮哉!

(二)品其技巧,感其壮美

本单元的全部文章都是散文(观山、看海、望月、观星、听雨、赏花……),都与大自然有关,生活中与这些大自然的美景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然而,更多时候,除了亲身的体验,更有来自文学的魅力展现。写景类散文往往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所看之景色,其语言表达之美、意象之美、情意之美,与现阶段我们的身心发展是相符的,阅读这样的语言文字,对培养与发展自身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有着独特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吴然先生的《走月亮》那般美妙的月色、宁静的溪水、芳香的山草野花如此魂牵梦绕,也才会衍生对诗人徐志摩的《花牛哥》休闲惬意的向往。《观潮》也是如此,正是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让我们感受到其壮美的一面。

(1)修辞手法多样,如临美景。《观潮》中,作者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让江潮之景美不胜收。比如写潮来之前的宁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钱塘江的宽阔和平静,又发挥自己的想象,作者将初来的潮水比作“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生动地描绘出潮水由远及近的样子,有排山倒海之势,更有坚不可摧的态势。当江潮越来越近的时候,作者又突发奇想,联想到浪潮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不但让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到潮来时惊心动魄的场景,也写出钱塘江大潮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和恢弘画面,令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壮美,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由衷的赞叹。接着,当潮声越来越大时,作者用夸张的写法(“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大潮雷霆万钧、席卷一切的宏大气势,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从视觉、听觉和感觉等多角度对江潮进行了描写,既形象生动,又给人直抵心灵的震撼和审美的快感。

(2)对比手法运用,如睹美景。重点体现在动静的对比上,真实呈现了潮来之前和潮来之时的状态。潮来之前,作者这样描述着:平静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雨后秋阳朗照,薄雾蒙蒙,远处小山若隐若现,近处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笼罩在朦胧的江雾之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而自然。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呈现了震撼的江潮之势,这种声势和前面的静态形成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作者在这“景静—人静”与“潮动—人动”的对比描写中,创造出了一种“天下奇观”即将出现的特有的紧张气氛,自然而巧妙地把文章推向了高潮。

三、写在最后——钱塘观潮,壮哉

著名诗人李白在《横江词》中吟诵道:“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刻画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观潮》也一样,作者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雄奇壮丽的描绘,让我们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去“目睹”江潮之雄壮,“听闻”江潮之恢弘,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让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钱塘观潮,真可谓“壮哉”!

猜你喜欢

观潮钱塘大潮
雨中观潮
“拼、抢、快、优”,展现钱塘“高能级”担当
第五课:中国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
将敢“闯”敢“创”作为成长基因 钱塘区打造产才融合示范高地
观潮
观潮
钱塘江观潮
杭州万科·钱塘东方CO-Life体验中心
观钱塘
5G手机大潮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