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理念下家校融合的班级实践

2022-05-30俞芬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协同育人

【摘 要】新时代呼唤家长角色的重新回归。教育生态理念引领下,班主任通过“懂、启、信、赏”四条路径,突破传统家校共育“单向、单一、单调”的旧模式,构建平等共生的协同育人生态系统,让学生、家长、教师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下同生共长。

【关键词】教育生态;家校融合;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9-0063-04

【作者简介】俞芬,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浙江宁波,315500)教师,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省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宁波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宁波市首届名班主任,宁波市德育先进个人。

“双减”政策落地,家庭教育立法,新时代呼唤家长角色的重新回归。家校角色协同,形成“共育”新格局,共建健康的教育生态,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一轮挑战。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当下家校共育依然是单向度的生态,具体表现为:沟通方式趋于“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都是学校输向家庭;沟通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学习成绩这一话题;活动形式较为“单调”,以家长学校的培训活动为主。“共育”成了“辅育”,家庭一直是在配合学校的工作,这样的共育样态带来家长育人意识上的不自觉、育人行为上的不积极,他们会把教育责任都推卸给学校。基于此,笔者以为要实现真正的家校协同共育,学校和教师要从和谐教育生态的理念出发,促进家校在理念和行动上的融合一致。

教育生态理念的核心在于,把教育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的系统,强调系统中各因子在占据自己生态位的同时,又动态地呈现为统一与矛盾、平衡与失衡的状态。教育生态理念突出整体价值,注重全面联系,强调动态过程,为教育生态化研究提供了整体的、动态的、关联的研究新视角。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家校融合,从“共营”到“共赢”,从“辅育”到“共育”,塑造绿色生态育人系统,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就要从整体、动态、关联的视角,在生态理念指引下,通过“懂、启、信、赏”四个路径,构建平等共生的协同育人生态系统,让学生、家长、教师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下同生共长。

一、“懂”:家校共育的情感基础

教育生态理念的基础是“相互作用论”,先有联系,再发生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基础会影响相处的模式,家校共育的第一步就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形成情感上的联结。

1.教师要懂家长的需求和心理

为什么“共育”会变成“辅育”?原因之一就是传统家校合作某种意义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忽略了家长的内在需求。比如,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期许,如希望合作过程中得到教师的认可、尊重,希望通过合作带来融洽的亲子关系等,所以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换位思考。

家长自身个性、经济条件、社会阅历等都存在差异,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合作要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合作内容和方式。一般来说,优秀学生的家长比较自信,后进学生的家长稍自卑;不同区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不一样,乡村的家长崇尚“教养式”,希望老师对孩子管教严一些,城区的家长崇尚“开放式”,希望教师跟孩子多讲民主。

2.教师要让家长懂班级的工作思路和育人理念

家校合作要以共同的发展愿景为引领,形成以“班级建设带动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共同价值目标,承担共同的职责使命。接手新班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笔者会向家长宣讲带班理念,介绍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目的就是让家长明白班级建设的思路,对班级建设树立信心,同时也让家长明白应尽的职责——支持、合作,激发其共育意识。

只有当家长看到教师对工作用心、对孩子关心,才会真心支持班级工作。笔者主要通过“两招”与家长連接情感。第一招是“拍”,拍孩子的班级生活给家长看,让家长了解班级日常;第二招是“写”,开设公众号“俞班那些事”,记录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增强师生间和家校间的亲密度。当家校双方形成共识、彼此认同,就为紧密的合作共育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启”:家校共育的方法引导

教育生态理念强调系统内各因子的共生共长,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家校共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造家校共育平台,学校和教师要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启发家长的教育智慧,帮助家长提升育人品质。

1.启发教育智慧

家校共育的意义之一就是启发家长努力做一个会学习的成长型家长,改变传统的无意识教育状态,树立科学施教的新观念。只有当家长的教育素养提高了,家校之间多元平等的合作才会实现,才能更好地携手助力孩子成长。

2.启动教育支持

很多家长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缺乏学习资源,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教师要为家长搭建学习平台,让学习真实发生。基于此目的,家庭教育指导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既要兼顾全体,又要考虑个别需求;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一定是多种样态的。笔者在带班实践中主要从以下方面给予家长支持。

一是开设班级讲堂,基于理论学习的全面支持。讲堂内容丰富,有专家讲课、优秀家长经验汇报、家庭教育视频、亲子阅读指导等。班主任除了做好前期落实工作外,还要引领家长开展“二度学习”,把专家观点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解。

二是召开主题沙龙,基于话题探讨的分类支持。根据部分家庭的特殊需要,开展小范围的主题沙龙(见下页表1),一月一期,每期话题源于家长的困惑,如二孩教育、亲子阅读、青春期沟通等,活动地点一般设在校外,营造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让大家畅所欲言、智慧互参、经验互鉴,共同寻找教育的新路径。

三是联合家访,基于问题解决的个别支持。每个班总有个别学生的问题较为突出,班主任要给予这样的家庭特别的帮助。笔者尝试开展“联合家访”活动,邀请个别家长与我同行家访,实地学习他人经验。让家长身临其境感受优秀家庭的教育氛围。实境体验学习,学到优秀家长的育儿经验,这比在学校里听讲座汇报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

三、“信”:家校共育的关系构建

教育生态理念认同需要层次理论,因子之间只有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才能在整个系统中得到“自我实现”。家校合作的深度发展是激发家长的集体责任感,让家长把自己当成班级的重要组成人员,从一个旁观配合者,变成参与建设者。家校关系从先前的“亲”字,发展为根植希望的“信”字。

1.信群体,共享班级成长之力

家校共育的前提是改变“你”“我”意识,增强“我们”意识,让每一个家长都置身于团队中,共同打造属于“我们的班级”。笔者班级有一句口号:“优秀的你建设优秀的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孕育更加优秀的你。”学生、老师、家长形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共生共长,找到归属,成就“自我实现”。

2.信集体,共议班级成长之事

信任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能。家长若是相信班级发展很美好,对班级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在合作中才会充满正能量,才会努力尽到自己的一份职责。笔者班级的家校共议致力于三个维度的建设——共议班级制度,共议班本课程,共议班级活动。

一是共议班级制度。班级中重要的制度需经家校商讨后执行,一般的做法是:先由班主任和学生代表起草制度方案,然后班委和家委会审核修改,最后在班级群公布,家长们一致通过后班内开始执行。这样的做法改变了学校“一言堂”的状态,家校双方集思广益,察纳雅言,后续执行就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共议班本课程。笔者打造了一门亲子课程——爸妈小课堂(见图1),借力家长资源丰富孩子的生活实践。这门课程由班主任和家委会联合启动,校内课程以邀请家长来上课为主,校外课程以家庭为单位组织户外亲子活动为主。课程的设计、安排、落实,家长是主体,班主任做好协助工作。

三是共议班级活动。班级开展的所有活动,笔者都会在班级群里先与家长交流,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的过程等。疫情期间,笔者组织线上班级活动,由于是第一次在网络平台尝试,面临很多的未知,所以从主题策划到内容选定再到环节设置,都是和家长一步步商讨、群策群力完成的。我们的线上活动一共开展了五期,均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每一期展现的成果都是家校通力合作的结晶。

四、“赏”:家校共育的持续动力

家校合作应始终从教育生态理念下“整体”“动态”“关联”的视角审视。班主任要让家校共育保持下去,就要落实一个“赏”字,为共育蓄力,坚定家校携手同行的信念。

1.积极断言激发动力

积极断言,给人的是希望、憧憬,让人产生向上的行为动力,激发人潜在的能量。班主任要主动营造一个积极断言的环境,与家长交流,多传递正面的声音,输送正向的育儿能量,发挥积极断言的激励效应,让家长觉得自己行,自家的孩子也行。合作过程中,班主任要多捕捉家长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小事也要把它放大,多用赞美的语言进行表达。例如,家长参与班级活动或是帮助班级做了某事,笔者会第一时间在班级群里公开发一封感谢信:“我替班级孩子感谢您的积极参与,班级工作有您才开展得更加顺利,孩子们也更受益……”带动更多家长把班级成长作为自己的使命。

2.积极夸赞指引方向

人会朝着别人赞美他的方向打造自己,所以你想让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通过赞美引导他成为那样的人。夸赞家长,笔者把握两个要点:其一,赞赏指向家长的行为过程,强化育儿好做法;其二,赞赏引向期望的方向,如夸赞家庭阅读氛围浓厚,夸赞家长注重孩子习惯培养等。笔者班里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经验交流沙龙”,第一个环节就是“夸夸别人家的家长”。在这样的情境中,所有家长都在相互欣赏中学习、明晰更好的育儿方法,享受家校共育的成就感,坚定前行的方向。

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家校融合实践构建了家校共育场,促进了家校双方的共同成长。首先,实现了从“辅育”到“共育”,家校关系更和谐。班级群里的变化最明显:以前家长只在群中被动应答,现在家长与老师、家长之间会经常互动交流;以前群里家长只聊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会广泛交流各种育儿话题,家长的教育意识、合作意识增强。其次,实现了从“共营”到“共赢”,班级生态更和谐。家长对班级建设从漠不关心,到尽心尽责;从只为自己孩子着想,到心里想着整个班级的孩子。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融洽,家庭和学校都在“共营”中成就彼此。最后,实现了从“各自为政”到“教育融合”,学生成长更精彩。家校融合的成果就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教育方法达成一致。家校同频共振产生的教育支持力越大,学生获得的能量就越强。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M].桂林:广西漓江出版社,2014.

[3]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协同育人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浅析自由意志对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