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与表现的多重角色成长
2022-05-30黄艳梅
【摘 要】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系统设计角色成长活动,通过具身体验与表现,积极探索育人方式变革,融入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做人做事知行合一。他们的多重角色成长活动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为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关键词】人格发展;体验;表现;角色成长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9-0017-03
【作者简介】黄艳梅,江苏省淮安市教师发展学院(江苏淮安,223000)院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儿童是教育的对象与主体,针对现实教育生活中儿童主体参与性不足,作为完整的人和具体个人被忽略等问题,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清江浦实小”)持续多年探索,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整合教育的内容、情境和方法,设计连贯有逻辑的儿童角色成长活动,通过校园角色担当、家庭角色互动、社会角色体验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角色存在和多向度交往。他们的角色成长活动,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回归完整的生活,系统设计角色成长活动
清江浦实小以儿童为原点,可贵地“看见”了生活中的育人空间。他们认为,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教育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情境。这样的生活情境是典型化、审美化的生活空间,是个体经历探索和创造的学习空间,是师生、生生交往和对话的交往空间,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完整生活。教育以完整生活为基础,但又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复制,教育的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精心选择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儿童角色不是孤立出现的,只有将其置于与他人同构的角色关系中才能成立。从抽象的人到具体情境中的人,他们的校园角色确认了学生是以学科学习者为基本角色、同时担当多重管理与服务角色的学校主人;儿童角色回归于家庭,以家庭生活构筑亲情世界,从自我中心转移为动态中心,从他者角色反观自己,在适宜位置发展健康个性;选择相应的职业角色,有目的、有组织地参与职业角色体验实践活动,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认知社会,感受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他们通过多个维度的角色系统,让儿童认识到生活的丰富性、角色的多样性,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密切联系。
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活动,仅有“是什么”“做什么”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明确“怎么做”,否则无法真正落地生根。清江浦实小的角色成长活动,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建构了明晰的实践路径,从角色的设置、竞聘、轮换及评价,形成了一整套的操作系统。他们还开发了角色说明书、岗位评价表等操作工具,将教师的隐性思维显性化,激发教师成为工具的创造者、使用者。这些工具简便实用,借助于操作工具,有效地推进了角色成长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具身体验与表现,积极探索育人方式变革
认知本质上是一种行动,是一种面向情境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形式。现实中不少德育活动偏重于“离身性”的道德说教,缺乏实践体验的过程,导致德育活动的低效。清江浦实小开辟学校、家庭、社会等活动场域,创设多重角色体验活动,指导学生亲身参与、直接体验,带着问题、通过行为实践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成长。
学校的小岗位建设,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属于儿童自己的角色岗位,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苏醒和释放,学生得以在亲历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受同伴的交往。家庭角色践行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能力,通过与兄妹、家长角色互动,通过社会职业初步体验,深化了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同理心和共情力。这样的体验活动,将亲身经历看作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路径与资源,强调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参与认知的建构过程。角色体验活动在充分感受身体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情绪体验和精神体验,知情并举,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具身学习效果,促进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
儿童具有天生的表现欲求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动机,他们愿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存在感。清江浦实小的角色体验项目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要出发,身体力行、付诸实际行动,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成為推动儿童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重要载体。儿童的具身体验与表现,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人”的技能形成与学习方式上,去探索育人方式的变革,使之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融入表现性评价,促进做人做事知行合一
评价是检验、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传统的评价往往侧重显性的知识检测,对隐性的素养能力评价不足。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是什么,究竟有没有发展,一直是教育评价的难题。在清江浦实小的角色成长活动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师生们的评价创造。
班主任组织学生以小队形式复盘活动,并完成个人角色体验成长卡和班级成长赛道卡。角色体验成长卡人手一张,由学生本人、教师、父母、同伴共同填写。班级成长赛道卡共一份,老师总结出相关项目类别,学生觉得自己在某一类目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就可以在该赛道贴上标记自己姓名的个性汽车贴。教师适时介入,对少先队活动的设计、过程、成果进行评价,对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教育提示,并由学生做好活动总结。开展信封漂流活动,学生将信封存放在自己的成长档案袋内。采用积分制,对表现优异的队员和小组进行积分奖励,学生获得的积分在后期实践体验中可以用来兑换更多的体验机会。创造来自实践,这些鲜活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做人做事知行合一,体现了多元评价、个性评价、过程评价、导向评价。建构儿童多重角色体验活动,带来评价理念、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好学生的标准不再唯分数论,学生的品行、身心、兴趣及活动参与也将成为评价要素,克服纸笔评价的弊端,体现活动参与、角色担当,由过去的知识评价逐步走向立体多元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在当前的评价改革实践中越来越得到关注,其关键是学生经历真实情境中的任务解决过程,并利用评分规则来引导和反思学习提升,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表现性评价有以下要素:一是检测内容为核心的、高阶的、综合的素养目标,二是要有真实模拟或真实情境中的项目任务,三是有学生活动中的建构反应,四是基于评分规则的判断引导。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内化,还在于内在技能与素质的外显化,包括能力与本领的施展、特长与个性的彰显。清江浦实小的角色成长系列活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承担角色,在具体任务中建构行为方式,在评价反思中促进和改善行为表现,培养的是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批判性思维等多种复杂能力。
新版的课程方案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在后续的角色活动中,围绕育人主线,学校可以强化目标意识、评价自觉,将表现性评价设计前置,在问题情境、角色表现性任务、活动实施以及明确评价目标上再作融通和提升,进一步推进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的一体化设计,促进学生有意义的经历,切实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
清江浦实小的多重角色成长活动,基于体验与表现,涵盖了多维度的生活情境,丰富了生命成长所需要的生命在场,儿童作为“未完成的人”“成长中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在一次次的角色活动中,感知着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的种种联系,建构自己的行为方式,练就着核心素养所表征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未来成长为有责任担当、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