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故事开启小学生智慧学习之门
2022-05-30陈红燕
陈红燕
[摘 要] 用好数字故事可以更好地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形态,也能促进教学质态的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字故事,用数字故事巧导入,数字故事创场景,数字故事引疑问等,以数字故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产生,诱发积极的数学思考,从而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智慧,也更加有效,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字故事;小学生;智慧学习;数学思维
数字故事,就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支持下的故事,也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刻画故事人物、形象、场景,再通过声音、动作、音乐等系列元素表现出故事的各种要素。从中可以看出,把数字故事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势必能把静态的数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专注度。同时,数字故事的引入,意味着信息技术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了较高的普及水平,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当二者完美结合起来,有效数学学习就会自然发生,高效教学就会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数字故事巧导入
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导入就是一个催化剂,为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导入环节,努力让它成为引发学习关注,提增学习兴趣的重要力量之源。笔者以为,数字故事就是很好的一种课堂导入法,它融合现代多媒体辅助技术于一体,可以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以强烈的刺激,从而助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投入,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有着一个最理想的开端,也为学生快乐探索、智慧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小数的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问题设计成一个数字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和想故事等多重学习活动中感悟运算律、运算性质等的拓展应用,从而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让小数混合计算变得更有趣味,也更具灵性。
教师首先设计一则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观看故事情景中感知问题,诱发思考。教学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猴子摘桃子”的动画故事,在动画故事中呈现出对应的数学信息。
美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去仙桃山上摘桃子,小猴子们高兴坏了,也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到了展示劳动成果的时候了,小猴子们一个个走到磅秤前,称出自己摘得的桃子的重量……美猴王说:今天小猴子摘的桃子重量中还隐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最终的冠军得主摘的桃子是9.9千克。你知道今天摘的桃子一共有多少千克吗?
其次,引导学生反馈故事信息,并投入相应的学习思考。在学生看完故事之后,教师顺势指導学生整理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就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故事内容汇报出来。有学生提出:小猴子摘得的桃子重量分别是0.1千克,0.7千克,0.9千克,0.5千克,0.3千克……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规律,研究问题。面对着故事,尽管学生兴趣浓厚,也信心百倍,但是美猴王的话语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当然,这也会诱使他们去研究、去探索,从而更有活力地参与到后续的学习研究之中。
实践表明,用数字故事来导入,可以构建出一个个更为精彩的学习情境,也会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去投入学习,从而保证数学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案例中教者以“小猴子摘桃子”的数字故事为媒,引导学生认真地看、仔细地找,进而使得整个学习探索开端呈现出一个大好的局面,也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持。
[?]二、数字故事创场景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抓住这一规律来实施教学,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诱导学生积极学习、努力探索,从而开创一个更为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此,采取数字故事创设学习场景、活动场景就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数字故事所营造的学习探究活动场景,给学生以启迪,给他们以诱导,使得创新学习应运而生,让整个学习智趣涟涟。
如,在“圆的周长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中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学会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研究问题,使他们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也使数学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等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首先,创设一个“胖哥减肥记”的生活化故事。课件展现活动场景:爸爸为了帮助胖哥进行减肥,决定带着胖哥去市民体育广场跑步。爸爸让胖哥跑最外圈,自己跑最内圈。计划两个人都跑10圈。请问胖哥跑得多,还是爸爸跑得多呢?多多少米?
其次,引导学生从这个数字故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数学信息。经过观察,以及与同伴的交流,学生们得出:这个运动场的跑道直道长121.5米,跑道内侧宽50米,跑道两端是一个标准的半圆形,每两个跑道之间的距离是1.2米,一共有6个跑道。紧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胖哥真的会比爸爸跑得多吗?为什么?
于是,学生们各抒己见,不断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有学生说:当然要多得多呀!你看第六跑道的外面那个半圆圆弧好长,那不就是说胖哥跑得比他爸爸多吗?也有学生提出疑问:好像是的,但是怎么计算呢?
第三,组织学生结合运动场的场景,进行思考与交流。有学生提出:先算出胖哥跑1圈的距离,再算出他爸爸跑1圈的距离,接着算出这两个之间的差,最后乘10就可以了。经大家讨论,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计算过程非常复杂,有没有更简捷的解法呢?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讨这个问题。经过相应的分析与思考,有学生得出最简捷的方法,因为操场的长边都是一样的,所以最后的差距就是圆的周长之差,也就是3.14×(50+1.2×6×2)-3.14×50=3.14×7.2×2=45.216(米),再把得数乘10,这样就轻松得到答案。
[?]三、数字故事引疑问
设计一个个数字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疑问,以此助力学习思考的深入,促进学习认知的有效建构,是打造有活力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举措。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充分考虑小学生学习心理,设计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字故事,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去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迸发出无尽的学习智慧,让有效学习自然产生。
如,在“分数的乘法意义及计算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故事,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故事场景中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以此促进他们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他们思考甑别的能力得到锻炼。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场景。教学初,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别有趣味的故事情境:一座寺庙中的大和尚和小和尚在大声地争执着,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他俩因为选取一段木料的长度不一致,而打起了口水战。大和尚说,木料的就够用了,而小和尚一直坚持说必须保证5/9米,才能满足需要。他们的话到底谁是对的呢?
其次,引导学生结合画面中的故事场景,引发相应的思考,从中探寻这个问题中所隐含的内容。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之中,经过相应的学习思维碰撞,他们终于统一了意见,那就是大和尚的说法不准确,甚至会耽误大事。因为大和尚所假设的那根圆木长度不固定。一是当圆木的长度就是1米时,它的5/9,也正好是5/9米,与小和尚的要求是一致的;二是当圆木的长度小于1米时,它的5/9,也就会比5/9米短;三是当圆木的长度大于1米时,它的5/9,也就会比5/9米长。
当学生经历如此细腻的分析与解读之后,就会明白一根圆木的几分之几(真分数)有3种可能性,所以要理性地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实现分数乘法计算学习的科学建构。
由此可见,采用数字故事来构建学习场景,是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愿望的,也能诱发他们合作学习的产生,更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周密思考、发散思考和理性思考,从而助推学习的高效开展,促进智慧数学学习的生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努力把数字故事以多样化的方式整合到教学活动之中。通过故事的启迪,学生的学习感悟力不断提升,学习的灵性也会水涨船高,整个数学学习的效率稳步提升,最终有效地改进他们的学习状态,让智慧学习、快乐学习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