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斋志异》里的诗意女子

2022-05-30筠心

阅读时代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青州蒲松龄聊斋志异

筠心

两年前,我就拟好了这个标题,迟迟未动笔的原因是——对于“诗意”两字,犹如雾里看花,总感觉不够分明。《论语》里記载了两段孔子与学生言“诗”的故事。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呼?”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在孔子看来,像子贡、子夏这样,善于从诗句联想到人的修养、思想本质,从而内心涌起一种兴发感动的人,才配谈论诗歌。至于写诗的门槛,《顾随诗词讲记》里有很精辟的论述:

一个诗人无论写什么皆须有一种有闲的心情。可以写痛苦、激昂、奋斗,然必须精神有闲,否则只是呼号不是诗……人无论在任何环境,皆可保有自我的欣赏,几乎不是自觉而是忘我。颜回居陋巷即是忘我。

在顾随先生看来,如颜回般,即使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有欣赏的态度、有闲的精神,如此之人方能成就好诗。

于是,我就顺着这两条,自《聊斋志异》中,理出了几位诗意女子。

林四娘

林四娘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青州,这个地名让人联想起一位非常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因为她曾与夫君赵明诚在青州屏居十年。两人感月吟风、烹茶赌书,在青州度过了很悠闲的一段时光。林四娘的故事有时代背景,那是在明末清初,明人刚刚开始接受清朝统治,而内心仍压抑不平,亡国之痛尚未愈合。

于是,前朝青州衡王府一名遭难而死、已故去17年的歌伎林四娘出现了。她懂音律、善歌曲、评诗词、吟好句,她“谈词风雅”“意绪风流”,言行举止近似文人士大夫,让人不禁怀疑:莫非林四娘如同《离骚》里的美人香草,是替明人知识分子代抒心声的?

不管怎样,林四娘真是美好得无懈可击!虽然她是主动夜奔青州道台陈宝钥,但与《聊斋》里那些狐媚女子不同,她“意殊羞怯”,并坦言:“以君高义,托为燕婉,然实不敢祸君。倘见疑畏,即从此辞。”她是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将“一世坚贞”托付于人,且尽管与对方燕好三年,却不曾有片刻轻薄忘旧,每每作歌,闻者无不流涕。她说:“声以宣意,哀者不能使乐,亦犹乐者不能使哀。”一怀悲凉,而终究念念不忘,此深情也!

幸好,因为生前无罪,死后又夜夜诵经,林四娘终于感动了冥王——得以投胎为人。临行之际,她并未喜形于色,反而是“惨然告别”,一改平日不肯献丑之矜持,挥笔留下一诗:

静镇深宫十七年,

谁将故国问青天?

闲看殿宇封乔木,

泣望君王化杜鹃。

海国波涛斜夕照,

汉家萧鼓静烽烟。

红颜力弱难为厉,

惠质心悲只问禅。

日诵菩提千百句,

闲看贝叶两三篇。

高唱梨园歌代哭,

请君独听亦潸然。

林四娘说了:“心悲意乱,不能推敲,乖音错节,慎勿出以示人。”然而诗中,故国之思、亡国之悲尽有之……

连琐

《聊斋志异》里有为数不少的鬼故事,而其中的女鬼大都以怯弱、美丽、忧愁、诗意、楚楚可怜的模样出现,这不免令人联想蒲松龄的身世——少年得意却终生落魄。蒲松龄也有难以忘怀的红颜知己,她就是被蒲松龄称为“可儿”的顾青霞。蒲松龄曾做宝应知县孙惠的幕僚一年多,而顾青霞则是孙惠的侍姬,她能歌善舞,爱好吟诗,只可惜红颜薄命,早早便逝去了。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猜想,在几十年离家在外做塾师的岁月里,在无数个孤独冷寂的长夜,蒲松龄一边回忆着顾青霞,一边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人鬼情未了”,而《连琐》当是其中名篇。

这是个喜剧收尾的故事:死去20余年的连琐最终有幸还阳,与书生杨于畏有情人终成眷属。情节很落俗套,对吗?但若非如此,恐怕读者将意不平,因为以连琐之才情、以杨于畏之钟情,让人不忍见两人暌违。而他俩最初结缘,是由连琐吟诗而起:

玄夜凄风却倒吹,

流萤惹草复沾帏。

“漆黑的夜啊,冷风吹个不停,那些飞舞的萤火虫一会儿掠过草丛,一会儿停在我的裙子上。”客死异乡、孤独寂寞的少女连琐,连续三晚在杨于畏居所的墙外吟诵着自作的诗句,这是感怀身世,“以寄幽恨者”。她估计没有想到,隔壁的“风雅士”杨于畏能将其长久不能成篇的诗句续上:

幽情苦绪何人见?

翠袖单寒月上时。

“你衣着单薄地立于初升的月下,一怀隐秘凄苦的愁绪,试问道与谁知呢?”这是杨于畏对连琐的怜爱与倾慕。于是,一向胆怯畏避的连琐被打动了……

而事实上,连琐之才华甚至高于杨于畏:“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女每于灯下为杨写书,字态端媚。又自选宫词百首,录诵之。使杨治棋坪,购琵琶,每夜教杨手谈,不则挑弄弦索……”所以当这般琴棋诗书皆能、红袖添香伴读的妙龄少女负气而去,杨于畏相思至“形销骨立”。后来有了挽回的机会,他又怎可能不拼死效力呢?

记忆里的顾青霞,化作了蒲松龄笔下“瘦怯凝寒,若不胜衣”的连琐,而那俗套却美好的故事结局,只是他可怜的一点点念想而已!

白秋练

《白秋练》讲的是人与白骥(白鳍豚)精相恋,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但与一般精灵故事,感恩图报的思路不同,男女主人公因“诗”而缘起,因“诗”而圆满,“诗”贯穿了故事始终。这样的奇思妙想,恐怕是蒲松龄独有。

“慕生,小字蟾宫”,一听名字——蟾宫折桂,就知是喜读书、善吟诵的文士。只可惜,他生于商贾家,不得不跟随父亲,由燕至楚,学做买卖。不过,一旦得闲,慕生就会“执卷哦诗”,且“音节铿锵”。于是,那个月夜,他在武昌舟中清吟,让思慕风雅的白骥精即绝色少女白秋练听见了,她相思成疾。幸好,与慕父不同,白母通情开明,她尊重女儿的感情与选择。因此,白秋练被送到了慕生的舟中……

全篇多处涉及诗,如聆听清吟、借诗道心声、吟诗治病、以诗占卜、以吟声作为相会之约、吟诗则死而不朽,并且引用唐人诗词多达六首,与文弥合无缝。比如“病态含娇,秋波自流”的白秋练,她见到慕生后的第一句话:“‘为郎憔悴却羞郎,可为妾咏。”这是唐代元稹《莺莺传》中的诗句,乃莺莺写给张生:

自从销瘦减容光,

万转千回懒下床。

不为旁人羞不起,

为郎憔悴却羞郎。

再比如慕生为白秋练三吟王建《宫词》,借诗中吉言,以促佳人病愈:

罗衫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遍舞时分两向,

太平万岁字当中。

后来,慕生“凝思成疾”,白秋练又反过来,为情郎吟诵诗词,也是刚诵毕,沉疴即消,竟比良药还灵验。最终,凭借着白秋练在经商方面的料事如神,令“重利轻离别”的慕父同意两人结为秦晋之好,尽管之后又经历了湖水用尽之险,多亏吟诗,使得绝处逢生。

(源自《美少年》,潘光贤荐稿)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青州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历史考辨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简论青州出土造像的艺术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