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碳中国》看“低碳科幻”
2022-05-30付昌义
付昌义
最近科幻作家陈楸帆推出了一部优秀少儿科幻作品——《零碳中国》。作品的主人公阿和生活在2021年的中国,他参加了一个CN2060的项目,认识并了解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科普知识,同时也明白了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意义。
其实,“双碳”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能源问题,与此相关的科幻很多都是从能源角度来入手的。
综观历史,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薪柴能源阶段、化石能源阶段和可再生能源阶段。
其中薪柴能源阶段是与火的使用相伴随的。而关于人类使用火在科幻中也有表现。凡尔纳之后的法国科幻作家J.H.大罗尼,曾创作了《火的战争》科幻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八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在那个时代,对火的控制成为衡量不同原始部族“技术水平”的最重要标准。这部科幻小说中,能源的使用已经代表了科技的进步。
人类利用能源的第二阶段是化石能源阶段,这一阶段分别包括:蒸汽机和煤炭能源,内燃机和石油能源。
有的科幻是直接设想煤炭能源的使用,如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地火》直面煤炭能源的未来,设想了地下煤气化技术。而蒸汽机和煤炭能源的使用,也促使科幻诞生了一个重要流派,这就是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科幻”是一个架空世界的科幻门类。此类科幻以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为背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电气革命之前的科技,特别是使用蒸汽机。这种截取人类历史中的一个片段并且加以科幻演绎的作品,兼具历史的厚重感、时间的陌生感和科幻的新奇感三种特点。
此类科幻小说的代表作有美国科幻作家布鲁斯·斯特林和威廉·吉布森合著的《差分机》。差分机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一种计算机器,发明者是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小说借由差分机的发明,构建了一个与现实所不同的平行世界。在这个平行世界,英国人巩固了他们通过蒸汽机创造的世界霸权,分裂了美国,赢得了布匿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
除了《差分机》,有特色的蒸汽朋克科幻电影也有不少,比如《掠食城市》和《疯狂的麦克斯》,还有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也是比较典型的蒸汽朋克动画电影。这一类科幻的特点是建立在“点错科技树”的想象上,所设想的是蒸汽革命没有被电气革命所取代的社会,是不是会有不同的感觉?
中国也有类似的蒸汽朋克,如梁清散的《新新日报馆》描写的晚清时期的上海。此外,内燃机和石油能源也促使了火车和汽车的发明,而关于此类交通工具的科幻也是不胜枚举,其中代表作有《美丽新世界》,小说中以“福特”纪元,以著名汽车大亨福特将汽车推出市场的日期取代基督诞生作为新纪元的起始日。此外,对于石油等化石能源追逐也成了众多末日科幻的主题之一,如《疯狂的麦克斯4》中对汽油的争夺成了末日生存的关键。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电能与核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与电影相关的科幻,我国曾经拍摄过《霹雳贝贝》,描写了人体带电的话题。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弗兰肯斯坦》则用电为怪物赋予了生命。而与核能相关的科幻则更多,一类科幻担忧核战争之后核辐射造成的末日;一类科幻则期盼人类掌握了可控核聚变的科技,让能源变得源源不断。
不过化石能源虽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化石能源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人类必须直面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的枯竭的事实,停止对地球资源的贪婪攫取,我们最终将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風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等。这些能源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清洁、绿色、低碳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中关于太阳能的应用,也是科幻中最常见的话题。其中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太阳帆船》和刘慈欣的《中国太阳》都提到利用太阳能来驱动宇宙飞船。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最直接的科幻还是低碳科幻,这些科幻一方面聚焦低碳节能,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节约现有能源,实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在《零碳中国》中提出了节电节水、低碳交通、少乘电梯、适度使用空调等行动计划。
另一方面则是聚焦保护地球环境。这一类科幻或者是设想化石燃料枯竭后的地球,如美国科幻作家保罗·巴奇加卢皮的《发条女孩》和《拆船工》,在《发条女孩》中由于化石能源枯竭,未来只能使用畜力,而在《拆船工》中由于石油枯竭帆船只能利用风能。也有如《零碳中国》一样,借用盖亚假说的理念,提出了地球是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如果不能善待地球的环境,那么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地球局部升温,也会给人类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作为一部全面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幻,《零碳中国》不仅设想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场景,也将中国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现实工作也写入了科幻。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科幻就是最真的现实”,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零碳中国”一定可以早日实现。
(源自“科普时报”)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