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
2022-05-30马临泽
摘要:我國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经历了很多种形式的变化,诗词形式从四言诗、五言诗到七言诗,文章类型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文章体裁从诗歌到小说,每一种文学形式都孕育了文学传奇。我国文学发展虽然不像科技那样突飞猛进,但是数千年来以自己独特的形式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反映了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社会心理,与当时的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本文立足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现状,阐述中国现代语言变革,分析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势发展的作用,探讨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言变革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形式社会因素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是发展的载体,可以传播人们的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表达人们心中所想,进而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现代文学体裁有很多,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的文学作品,其表达手法各不相同,在语言变化过程中,语言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中国现代语言变革
中国的现代语言变革,通俗来讲其实就是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变革。由先进知识青年和广大人民群众组织的五四运动,以胡适为标的的温和派,大力支持白话文,建议用实用主义取代儒家学说,使得白话文得到大力宣传,五四运动时期也是白话文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白话文是一种通俗易懂的体裁,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可以摆脱语言形式的禁锢。语言表达形式是汉语口语,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变成一种书面语,具有鲜明的口语化特点,能够精确反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五四运动之后,全国开始倡导简单明了的表达形式,白话文与文言文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语言风格,都有很大区别,白话文改变了文言文的冗杂累赘,可以对观点进行直白阐述,便于人民群众学习。白话文不像文言文那样有模糊不清的句式结构,人们在阅读白话文的过程中,可以对文章有直接的理解。与此同时,白话文语言表达较为简单,相比文言文弱化了语言层次、象征性、声韵性等语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言艺术表现力。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文学作品,选择合适的语言文体。例如对于需要进行自由表达、观点明确的文学体裁可以应用白话文,对于韵律严格的文学体裁可以应用文言文。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语言表达诉求。语言变革正是在不同的语言诉求中产生了各种影响,包括消极和积极的影响,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非常漫长,过程曲折,其形成过程也是中国文学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1840年至1898年这段时期是现代文学史的酝酿时期,开始传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断吸取西方先进文学思想,进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探索。人们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学和知识的过程中,转变了陈旧的传统思想,积极进行思想变革,弘扬独立、民主、富强的主题,这表现了人们渴望内心独立、自强、民主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们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剥削的侵略思想。在酝酿过程中,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吸收了各种先进的、积极的思想。1898年至1917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期,该时期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发展时期,代表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一关键时期发展较为迅速,奠定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在发生期内,语言文学大受影响,产生了很大变化,语言文学的框架进行了重新梳理,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提供了动力,促进了文学语言的生成,为文学史增添了新的意义。1917年至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期,分为三个关键时间段,分别是1917年至1927年,五四运动爆发,进行了国民大革命;1927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人民掀起抗日热潮;1937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人民群众大受鼓舞,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三、语言变革是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主要载体
(一)文学语言发展逐渐丰富
回顾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文学发展特点也各不相同,反映了当时的不同时代背景。为分析文学语言的特点,需要了解文学表达特点、写作方法等。20世纪初,很多文学作品都向口语化方向发展,使得大众能够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尤其是五四运动时期,文学表达开始倾向于白话文。白话文的文学性质突出,语言方式具有鲜明特点,文章层次鲜明,形象生动,具有明显的象征性。五四运动后,因为要解决民族和社会危机,所以很多文学艺术家纷纷研究西方民主制度,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独立、自强、民主的国家,用西方先进思想唤醒民族,这给现代文学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人物和语言偏向地方性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文学发展语言风格可以展现地区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是语言风格还是文学表现形式,都可以表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地区文化、风土人情。每部文学作品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学家在进行创作过程中,会将作品的精华、作者的思想通过文学语言进行呈现。此外,表现当地风土民情时,在文章中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表达,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具感染力,深深植入读者心中,加强文章中心思想,提高文学作品表现力,增强影响力。
(三)“五四”之后的现代汉语发展
经过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现代文学开始重点发展小说写作,艺术家纷纷进行小说创作。小说创作通过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让白话文得到广泛的流传。五四运动间接推动了白话文从边缘化向中心化发展,带动了小说的流行,加快了语言变革的脚步,使白话文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白话文。除此之外,从文学形式独特性方面考虑,小说有自己的文体要求,以小说和童话为例,为了让读者能够看懂文章意思,使用白话文进行创作,可以丰富艺术家的想象空间,让文学作品更加富有情感,使得读者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感,获得感性,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
语言变革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随之影响了文学写作形式,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风格多种多样。中国现代文学创作风格几经变革,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在现代文学结构中,文学创作手法越来越具有多样性,以小说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最为高涨,除此之外,散文、剧本、杂文、戏剧、诗歌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掀起了现代文学浪潮,使得中国现代文学蓬勃发展。可以说语言变革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以及现代文学的迅猛发展,加速了语言变革的进程。
(一)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小说写作的影响
小说是作者表达感情最直接、通俗、平民的文学体裁,五四运动之前,流行文言文,白话文不受重视,导致小说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得到大力宣扬,基于白话文的语言风格,小说这种生动形象、情感丰富、通俗易懂的文学体裁逐渐走向中心。胡适曾指出,白话文是写作小说的利器,并且得到施耐庵、曹雪芹等人的一致认同。这些都证实了小说和白话文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可以凸显小说的特点,为文章增添感染力。五四运动之后,小说作品的发行量剧增,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小说作品,无论是小说的创作者还是消费者,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实现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以情感表达为辅的具有鲜明语言特点的文学体裁。所以,小说的基本要求是语言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中心思想突出。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的叙事风格得到极大增加,真正实现了小说与白话文的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简言之,五四运动奠定了白话文的地位,推动了白话文的发展,对小说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小说和白话文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依存,没有白话文的发展,小说也不能从边缘地带向中心地带转移。
(二)语言变革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语言表达形式
中国现代话剧有着鲜明的叙事语言特点,从20世纪初期开始,文学语言开始进行变革,白话文的使用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发展。五四运动时期的白话文,推崇具有实践性的文学语言,建立了新的语言环境,拓宽了戏剧语言的使用范围。语言变革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语言表达形态,由此推动了话剧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戏剧语言风格。白话文的语言表达形式使文学作品富含想象力和情感,尤其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更具有直接性,可以让话剧中的人物在表演过程中,将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在五四运动之后,带来了抒情写意语言表达风格的改革,白话文能够更好地对情感进行传达,注重话语表现,重点在于描写人物形态,作品往往富含趣味性。风格各异的语言风格和文学形式,是我国现代化语言的宝藏,让现代化话剧的文体形式有了更多样式。语言变革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产生,带动了现代话剧的发展,让现代话剧逐渐走向成熟。
(三)语言变革对杂文的影响
杂文属于现代散文,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散文发展过程中的一枝独秀,是具有标志性的文学载体。杂文的发展受语言变革影响很大,总结杂文特点可以发现,在文学形式上,杂文不追求韵律,不需要对仗工整,沒有严格的文体结构,不限制表达形式,作者可以进行自由表达。在文学内容上,杂文注重客观事实,往往是对客观事实的分析,直接抒发感情、表达观点。通常情况下,杂文以“理趣”形式进行情感表达,所以杂文的美学特点是讲道理,杂文的语言表达符合白话文的发展要求,使用白话文进行杂文创作,可以让杂文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明确。
五、结语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从五四运动开始推向高潮,从此摒弃了文言文,大量应用白话文。白话文拉近了文学作品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不仅让文学创作者可以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而且可以让作者看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白话文不再笼统难懂,口语化的表达形式又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内涵。五四运动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西方先进思想也涌入中国,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至此,我国文学写作结束了文言文时代,开启了白话文时代。随着语言变革的不断影响,现代化文学受到较大影响,彰显个性,提倡民主,逐渐将人文情感融入文学创作中。五四运动后,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使得人们思想更加先进,不再受封建思想所束缚,推崇民主,崇尚自由。反映在文学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格式;文学内容上,更加注重民主思想,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容易引起共鸣。
总之,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形式、作品内容等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文学的发展和语言的变革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语言变革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还强化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民族精神得到鼓舞,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海青.浅谈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青年文学家,2021(9).
[2]袁亮亮.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作用[J].北方文学,2020(20).
[3]李尚龙.谈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北方文学,2020(14).
[4]陈翠玲.论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过程中语言变革对其的深度影响[J].长江丛刊,2020(7).
[5] 周凌宇.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J]. 中国文艺家,2018(12).
[6] 刘艳萍.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参花(上),2018(5).
[7]郭柯君.文学语言变迁下的现代文学形式探析[J].明日风尚,2018(06).
[8]何星亮,陈曦.语言变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9]欧阳汉镇.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J].中国文艺家,2017(11).
[10]张翰林.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7(26).
作者:马临泽,甘肃省临夏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